2002年建军节前后,位于黑龙江双鸭山境内的乌苏里江上迎来了这样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是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嘴里说着东北话但又不似本土的口音。

当来到珍宝岛附近的战士陵墓时,这一行"特殊"的游客沉默了,而其中一位老人的神色更是哀戚,那种饱经岁月的沧桑感似乎在此刻被永久地篆刻在了脸上……

这座边境小岛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又留下了怎样难以让人心情平复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保疆卫国,珍宝岛一战成名

1969年3月2日,解放军的边防部队在珍宝岛附近巡逻时,中苏两国的交界处,一队苏联士兵潜入到珍宝岛位于我国境线内的一侧,立刻引起了我解放军部队的警觉。

虽然苏方士兵来势汹汹,但按照国际惯例,我解放军战士在第一时间予以口头警告与驱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苏联士兵在这段边境线第一次试探了,我方战士早有准备,可苏联方面的这种公开越境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公开挑衅。

苏联士兵不出所料地无视了解放军战士的警告,踏上了珍宝岛。负责巡逻镇守珍宝岛的年轻解放军战士看到苏军的这种行为,都显得十分愤慨。

他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其中一位解放军身上,但这名战士显然要比其他人淡定许多,他走上前几步再一次向苏联士兵喊话:

"这里是中国领土,请退出我国国境线!"

然而这一掷地有声的喊话依旧没能阻挡住苏军的脚步,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不仅继续前进,甚至还分兵两路,对我方部队形成了包抄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一声枪响,苏联一方竟然在我国境线内首先开枪了,几位解放军战士瞬间负伤。

其余人赶忙做出战斗状态,接着再一次热切又满含激动地看向了此前向苏军喊话的战友,似乎在等待他拿主意发号施令。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开火!"这名解放军战士立刻喊出了口号,其余人终于得到了明确的信号,枪械上膛,战斗打响。

手持冲锋枪的苏联士兵与解放军士兵交火,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瞬间枪声大作。

5分钟后,战斗结束,侵入我国境内的40余名苏联士兵无一生还,被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击毙,纷纷倒在了珍宝岛战场。

那位战友们的主心骨,发号施令的解放军战士正是珍宝岛附近边防站的站长——孙玉国

这次的小规模作战在孙玉国站长的指挥下,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虽然这次的战斗胜利,但战争却没有这么简单,面对两国这种紧张的形势,中央领导早已经下达备战的指示。

孙玉国没有因为刚才的胜利沾沾自喜,或许不久后,更大规模的作战就要来临了,看着东北早春不输严冬的风雪,以及在刚才的战斗中负伤牺牲的6位战友,孙玉国和战士们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孙玉国回到边防站后,第一时间将本次冲突情况上报,而我方也已经做好了后续战斗的准备。

苏联军队在冲突中损失惨重,几天后,数以十万的苏联军队陈兵中苏边境,也已经为下一次的入侵做好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日凌晨,苏军正规军到达边境线附近,由珍宝岛北侧将一辆T-62坦克开至中国境内。

战斗瞬间打响,苏联方面再一次向解放军部队猛烈开炮,甚至动用了装甲车、飞机、以及火箭炮。

虽然我军的战斗装备远不如苏联水平,但战士们丝毫不怵,勇猛回击。

其中,孙玉国的战斗指挥能力再一次发挥作用,作为先头部队,孙玉国面对敌方的猛烈炮火,按照提前制定部署好的战斗计划,带领战士们义无反顾地予以回击。

凭借着对珍宝岛地形和战斗内外围环境的熟知,孙玉国在正面战场,与其他解放军战士,对苏联军队予以沉重打击。

在9个小时的战斗中,边防解放军战士一共毙伤敌军共计60余人,击毁大型武器装备若干,击毙苏军上校指挥官列昂诺夫,中校指挥官杨辛,甚至还缴获了苏联那辆入侵中国境内,最先进的T-62坦克。

珍宝岛系列战役,孙玉国凭借自己冷静的指挥能力与勇猛的作战精神,一战成名。甚至还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自接见与问候,这一年的孙玉国28岁。

02 巅峰到没落

珍宝岛战役结束后,孙玉国的人生像是过山车,一个又一个的事业高峰接踵而至。

孙玉国和其他9位战友一同被评为"战斗英雄",并被破格升级为边防部队副团长。

这些荣誉,对于从小在艰苦的单亲家庭长大,早早就去沈阳冶金厂工作补贴家用的孙玉国来说,简直和做梦一样。

珍宝岛战役在与苏联军队的对抗上,在敌我双方军备力量差距极大的情况下,孙玉国带领的战士们依然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这一场战役全国轰动,不仅仅在于胜利,更是增加了当时的军队的自信心。

苏联或许武器装备精良,但解放军保家卫国的心情,是另外一种不会被打倒的精神鼓舞。

经此一役,孙玉国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誉,也得到了实至名归的奖励。

作为新晋的战斗英雄,孙玉国在中央的安排下,得到了全国巡讲这次精彩战斗经过的机会。

巡讲刚一结束,孙玉国以副团长的身份马不停蹄地回到边防部队,刚一进门,祝贺他的战友们就争前恐后地向他说出了另一个好消息:

"你的'副'字被取消了,现在已经是团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时起,孙玉国便已经完全脱离了战斗前线和守卫疆土的第一线。

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战斗英雄之一,他频频受邀各地演讲会和光荣大会,荣誉和赞美经历了很多年依旧经久不衰,他在珍宝岛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不同的人一遍又一遍地称赞讲述。

1974年孙玉国升任沈阳军区副司令一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一年他刚满33岁,因为荣誉,他再一次成为了最年轻的军区副司令。

自从他得到英雄称号,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面对的是人们的吹捧,事业上也是一帆风顺,衣食住行的条件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变。

然而有句话叫做"福祸相依",面对功绩、荣誉已经有些飘飘然的孙玉国在以往历史轨迹中不出意外地犯了错误,1977年,中央决定免去孙玉国军区副司令的职务,并对其予以严格的审查。

03另一段人生的开启

1982年,经过多年的审查教育,孙玉国早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反省改正。

念在孙玉国认错态度良好,又曾经有过功绩,中央决定给予孙玉国一次改正的机会,以正团级的职称转业,分配他到沈阳军区的下属的兵工厂任副厂长。

这一年的孙玉国42岁,他正式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的结束,过往的一切似乎已成云烟。

这段结束或许意味着新的开始,他不再是解放军战士、人民军队的首长,而是一名这个社会上普普通通的工人劳动者,和其他人一样,过着生产、劳动拿工资的生活。

对于犯过错误的人来说,孙玉国对于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是有担忧和紧张的,他的前半生几乎都在军队中度过,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回到普通人的生活。

孙玉国怕在工厂中受到排挤,怕别人对他犯过的错误指指点点,也怕人们的讥讽和嘲笑,笑这个曾经的战斗英雄如今竟如此落魄。

这一切的担忧都在他上班的第一天烟消云散,厂里的领导同事们都对他和和气气,作为家乡的骄傲,人们并没有忘记他曾经的英雄事迹,但也没有如他预想的一样对他的生活多有打扰。

孙玉国和所有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到达离家最近的通勤车停车点,坐最早的那一班通勤车,白天工作,晚上八点到家休息,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单调却也有滋有味。

1988年前后是经济发展的变革时期,也是国营工厂面临向民营企业改革和转型生死攸关的时期,孙玉国再次临危受命,被组织调往3301工厂出任副厂长一职。

3301工厂相比较之前工作的工作单位,在企业规模上大了很多,不管是人员还是工业配置都比较完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军工大厂却面临着减产,效益下滑的困难,孙玉国来之前,3301濒临倒闭,工人们已经很久发不出工资了。

面对这种情况和困难,孙玉国知道,这是考验也是做好了有利于民生的工作,多年的军旅生涯酿成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即便人到中年,但他的斗志依旧未减。

经过多年内的仔细考察,他先是对厂内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整改,将内部工作、细则进行调整,用以规范生产。

紧接着孙玉国便为了盘活这个国营大厂四处奔走,他运用了自己一切用得到人脉关系,为了业务生产水平提高,他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东北到海口,跑遍了大江南北。

终于这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再一次绽放出了点点生机,运作也回归正轨。效益也开始稳步回升,由来之前的死气沉沉,厂内消极情绪爆满,到现在的干劲十足,人心稳定,其中有孙玉国几十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和废寝忘食的全身投入。

人们再一次被孙玉国的英雄精神所感染,由衷的感叹,正是由于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副厂长拥有的这一股打不倒的精神,才将全厂带出破产的泥潭,让工人们没有了下岗的危机,拯救了以工厂为生的千百个家庭。

1991年,50岁的孙玉国再次被调任到沈阳军区下属的金城集团就职。

在这10年里,孙玉国的精神面貌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前军区副司令的倨傲得意已经褪去,留下的是孙经理的谦逊与干练。

在金城集团改组的过程中,孙玉国再次让人们见证了自己的能力,从国内生产到对外贸易,他始终干劲儿十足。

平时十分偏爱《孙子兵法》的孙玉国将传统兵法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责,个人随着企业一起进步发展。

最终在1998年终于完成了对金城集团的改组重建,正式由军方移交到地方民营。

孙玉国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时的他经过多年的辛劳,早已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军官变成了两鬓花白,年逾花甲的老人。

即便如此,他的腰身依旧笔挺,他始终保持着一位军人应有的仪态和素养,即便多年依旧未曾更改。

孙玉国多年的表现被军区和组织看在眼里,功虽不抵过,但功劳也会被铭记,退休之前的孙玉国终于等来了军区部队对他的谅解。

经过特批,孙玉国以另一种方式回归部队,最终以副师级转业退伍军人的身份退休,而他的档案也得以永久保留在了沈阳军区总院。

04 结语

孙玉国是珍宝岛战役的英雄,也是沈阳人民兢兢业业的好厂长,他的前半生奉献给了解放军部队,给了革命和战斗。

后半生又将自己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他是老战友、老下属眼中永远不变的"司令",也是受人爱戴的"孙厂长"。

几经变革的人生并没有将孙玉国的斗志和精神打垮,相反,他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越加坚忍不拔,时光匆匆,或许一切都将归于平淡,但历史会将孙玉国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