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麦入冬,别忘了压苗和浇水

小雪节气了,天一点雨没下,气候暖和,小麦绿油油地长势太好了,老百姓却很担忧,现在小麦疯长,真不是个好现象,该打击打击它们这种疯劲了。

就像小孩子,起跑线上太顺利,早早就成了领跑者,没经受过半点挫折,能一直顺利走到终点的鲜有。

麦子入冬前就长得十分旺盛,往往是基础不牢,偶遇冬寒春旱,多数便一蹶不振,再也长不起来了。

有经验的农民种地和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一样,会适时地对小苗进行打压,让他自己调整心态,做好应对,坚强自己。

看到小麦疯长,农民找出了石砘子,专门对青苗进行碾压,让它不由自己地受伤,让它不得不停止地上的生长。

可惜敢于对小麦镇压的农民大把地有,舍得给孩子制造阻力的家长出奇的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苗经过镇压后,受到机械损伤,抑制了地上部分的生长,可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促进小麦分蘖生根,茎基部茎节缩短变粗,蹲苗壮秆。

通过镇压,压碎地里泥土块,弥补地面裂缝,对土壤起到保温、保湿,既控制了小麦长势,又增加了抗寒能力,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镇压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生长。镇压后给小麦浇一次越冬透水,可以起到防冻和保墒的效果。

小麦秋种夏收,历经四季,生长期很长,进入冬天,太行山里的气温并不稳定,遇到冬天特别冷的情况和倒春寒天气都是非常常见。

土壤越干旱越不保温,冬前浇水,既可以为小麦提供足够的水分,还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稳定地温,有利于麦苗越冬长根,保暖防冻,安全越冬。

越冬前浇水能有效防旱,小麦在年前分蘖一大部分,如果土壤太干旱,会出现苗黄苗弱的现象,这样小麦会失去分蘖能力。

小麦浇冬水还可以防虫害,每年温度下降时,小麦害虫的一些虫卵,要向土层深度开始移动,所以浇一次越冬水后可以杀灭一些地下害虫的虫卵。

农民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

冬灌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冬灌过晚土壤冻结,水分不能及时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在冰层下容易窒息死亡,或地面形成冰块,抬起土块,拉断麦根,吊死麦苗。

小麦越冬水浇灌的气温要求是,浇水后夜晚能结冰,白天能消融。

所以最低气温要降到0℃以下,这样浇水后才能达到以上条件,白天水分吸热,提高温度,夜晚上层结冰保温,可防止麦根被冻,达到保墒提温、防止麦根受冻害的作用和效果,利于麦苗安全越冬。

浇灌越冬水,可使疏松的土壤变瓷实,不致麦根因土壤空虚保温效果差而受冻害,同时增强了保温效果,还可使原来空虚的地方变瓷实,也增强了土壤的保墒能力。

浇灌越冬水,可起到冬水春用作用,预防春旱,越冬水浇足以后,土壤瓷实,既可降低长冬风吹日晒后的水分蒸发,还可起到提墒保墒、冬水春用的效果,防止早春干旱。

老话说:“小麦不冬灌,产量会减半”。

目前小麦种植前大部分都是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在腐烂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水分,因为水分充足有利于秸秆的腐烂,小麦冬灌就起这个作用。

同时,冬灌水还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肥料养分的分解转化,为年后的小麦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养分,进而促进春季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

入冬后,渗水性差的黏土地、低洼地,以及底墒不足的麦田应首先浇灌;渗水性强的沙土地和墒情较好、播种较早并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晚浇一些时间。

小麦冬灌水量不宜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防止大水漫灌。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免地面积水,遇低温而形成冰壳,致使植株地上部受冻,根系窒息,分蘖死亡而减产。

冬灌后,必须适时松土,除保墒,防止土壤板结、龟裂和通气外,还可提高地温,有利于促苗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地块、地力不同,底肥情况不同,小麦出苗自然有的就苗齐苗壮,有的就苗黄苗弱。

苗齐苗壮的麦田还好,然而对底肥不足、麦苗瘦弱、叶片发黄的麦田,应趁着浇水之便施追肥,以促进麦苗健康生长。

根据地块、地力不同,浇水也不是必须不分青红皂白全部浇,有些底墒良好的土地,就完全可以不浇。

地块所处的大环境不同,地力不同,采取的种地方式方法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变化。

长势旺的小麦需要镇压,而本来出苗就不全,勉强出来又黄又弱的小苗就不需要镇压;干旱的麦田需要镇压,而墒情良好或地块比较湿润的麦田则不需要镇压,也所谓老百姓说的“压干不压湿”。

培养子女和种地也是一样一样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穷人家的孩子被叮嘱吃饱的时候,地主家的儿子被叮嘱的是别吃撑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