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0日,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诺贝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华鼎奖、金鸡奖、白玉兰奖得主于和伟,以“我们这个时代的戏剧”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对谈。

这次双雄对决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现场金句频出,笑声不断,台下一千多名学生和观众共同见证了两位艺术家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 开幕环节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朱国华担任主持人,朱老师的主持幽默风趣,奠定了本次活动妙趣横生、热闹欢快 的 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华 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发表了致辞,并向两位艺术家颁发了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聘书。

对谈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和东方卫视主播雷小雪主持,毛尖教授的提问犀利巧妙,每次互动现场都掌声不断。这场酣畅淋漓的对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座的观众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收获颇丰。

下面是对谈精彩内容的整理综述。

莫言:于和伟是我的yyd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尖:莫言老师,于和伟现场演了《鳄鱼》,你有没有更加坚定他是你的yyds?是什么让你对他上头,为什么余华没让你上头呢?

莫言:余华是我的同行,我的校友,而且是室友,我们俩为什么能成为朋友,好朋友不在于了解对方有多少优点,而在于了解对方有多少缺点,他有把柄在我手里,我也有把柄在他手里。

我很少看电视剧从头看到尾,但《觉醒年代》我还在电脑上二刷了一遍,这部剧这么吸引我,就是因为于和伟所饰演的陈独秀。过去的影视作品里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次陈独秀这个人物,但总感觉有点空、有点假,有点演员的虚张声势,于和伟真正演出了陈独秀的灵魂,我觉得这是一种表演的至高境界,是第一等的表演艺术家,所以尽管我年纪比他大,但他还是我的yyds。

于和伟:不能为了演而演

雷小雪:于和伟老师,网友说于和伟一个人撑起了2/3的三国史,你先演了刘备,又演了曹操,还把这两个对立的人物都演得特别像,未来有没有可能再尝试一下孙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和伟:我被这个事情困惑了很长时间,其实人都是有野心的,说实话我都统一2/3了,我确实想过。但我觉得不能为了演而演,要故事好看,要有人物。

雷小雪:你演了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跟我们都是有距离的,你在谈自己的表演感受时,很多次强调生活的重要性,说会从自己的生活当中找一个跟角色坐标类似的,比如刚才提到的《觉醒年代》,你说看陈独秀拍照的时候,踮脚的小姿势会给你灵感。这是怎样考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和伟:我觉得人都分类型,一类人有一类人相似的气质。拿陈独秀先生做例子,我看到他那张照片,其他人都老老实实坐着,他的脚伸出来,我觉得透过这个行为、这个细节,可以了解他是什么类型的人物,他除了狂狷之外,还有生动的、不安于现状的气质,我就从这里一点一点地展开,去诠释人物。

转场戏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尖:莫言老师,全国人民都知道你是中国写得最好的、是全世界写得最好的,汉语都给你玩出包浆了,但你现在反倒去玩戏剧了,是有什么契机吗?

莫言:我从小看民间戏曲成长的,它变成了我的一种文化素养,在我的小说里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再一个我始终对剧本感兴趣,我最早的阅读里面包含了一批剧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写了一本小说,读者的阅读是间接的,你看不到;但作为一个剧作家,你的剧本在舞台上被演员表演,你在台下观看,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爆棚的、满溢的,尤其你所预想的笑点、泪点如期实现时,你感觉到自己摸出了人心。

而且写剧本还有一个好处,能满足说话的欲望。我们写小说,要描写风景,刻画内心,而写剧本,就是靠台词把故事讲完,用台词和动作把人物的性格塑造出来,把人物的内心展示出来,我觉得这很考验一个作家的功力。很多把小说写得很好的作家,未必能写出成功的话剧,但我相信能够把话剧写得很好的作家,完全可以把小说写得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和伟:莫言老师提到民间戏曲,我觉得还有一部分是民间的故事。我小时候我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和我哥哥他们从小都听过,我们都觉得那只是一个民间的故事,但是我没有想到莫言老师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发言里,结尾处提到了这个故事。我妈妈是山东济宁人,莫言老师是山东高密人,我想这是那个区域中的民间传承,其实很多故事都是在民间有待发掘的。

演员的文本阅读

雷小雪:今天的主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戏剧”,话题绕不开文学和戏剧的关系,刚刚莫言老师讲述了他创作的心路历程,那想问问于和伟老师,你特别强调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位演员,你进行文本阅读时,跟普通的读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和伟:这种不同我觉得可能是分出一部分心,用来理解它背后想说的话。除了像普通读者一样看故事,我会考虑作者想干嘛,他想说什么,还要想自己在这个故事里穿行,我该怎么走、怎么做。

这么多年演员的特性,我就说说我个人的经验,阅读文本,我前一半会非常慢,我要把文字描写的空间铺开,把自己放进去,同时检验它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戏剧的逻辑,到后一半,我就会快一些。理解文本很重要,要明白作者想说什么,思考用自己的情感在故事中穿行时,最有感触的是什么,这跟我们个人的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人生阶段的舒适性

雷小雪:莫言老师说过,人经历越多越包容,其实这种包容也让自己越来越宽阔。从小说家到剧作家,莫言老师的艺术创作空间的确是愈加宽阔了,而且作为书法爱好者、设计达人,莫言老师还参与做了《鳄鱼》的封面设计。

想问问莫言老师,人生有很多阶段,你觉得现在的这种状态,是你认为舒适的状态吗?同样的问题,也请于和伟老师分享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不是太舒适,但也只能这样,人到了年近古稀的年龄,能到处奔走,拿着手机到处拍照,还能练练书法,偶尔为自己的书做一点装帧设计方面的主意,已经挺好了。《鳄鱼》封面的样子,50%来自于我的灵感。

这几年我的兴趣比较广泛,我写古体诗、自由诗,也写话剧、歌剧、京剧,还写了很多小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这些广泛的爱好,是时代造就的,因为我们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这些东西、这种便利、这样开阔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和伟:努力舒适。我觉得不存在舒适或不舒适,整个过程就是在寻找,在习惯,并逐渐适应,再不舒适,也比没有动作、没有行为、不知方向要好。这个过程里,你明明知道可能会产生新的不舒适,但它是一个新的领域,那就大胆去做。

我是这样一个状态,一直在惶恐,在寻找,最后确定方向,其实都是经历,只要你敢经历,喜欢经历,就可以了。

用三个词形容对方

莫言形容于和伟:演技好,心灵美,长得比较普通。

于和伟形容莫言:莫言,无形,顽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言回应:文学艺术家就是要有童心,童心未泯,才能保持艺术青春。

寄语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提问:时代节奏这么快,我们应该卷,躺平,还是摆烂?

莫言:我觉得卷也不好,躺平也不好,摆烂也不好,我突然想起去年写给年轻人写的一句话,‘不被大风吹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小雪: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怎么选择自己的梦想,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坚持梦想?

于和伟:用仲甫先生的一句台词送给大家:“我们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爱这片土地,爱这个国家,让我们为这个国家做一些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添加微信拉你入群!(备注: 观影团)

在我们的观影群内

和各位团友聊八卦、电影、电视、综艺…

唠唠各种娱乐文化

各种观影和周边福利享不停喔!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豆瓣:藤井树

点击下图,查看往期热文!

“藤井树观影团”已同步入驻平台

| 微博 | 豆瓣 | 今日头条 | 企鹅号 | 搜狐号 |

| 腾讯新闻 | 什么值得买 | 淘票票 | 猫眼 |

| 抖音 | B站 | 西瓜视频 | 小红书 | 腾讯微视 |

合作、投稿、咨询请联系:17717464097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