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某酒店。

陈子朗拉着女友邱凯琪走出电梯,向前台小哥询问是否还有空房。

今天是他们恋爱7周年纪念日,想要开个房间共度良宵,不巧的是,跑了十几家酒店都没有空房。

这家酒店也是如此,即便以“今天是我们俩的大日子”为理由,前台小哥还是明确地表示:至少要排3个多小时的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旁边有个先生,因为女友迟到,决定匀给他们半个小时的时间,价格500。

他们已经为这天准备很久了,决定入住这“半小时房”。

原来,春宵一刻值千金是这个意思。

可惜,因为女友穿了一件特别难解的情趣内衣,俩人玩cosplay的功夫时间就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钱也花了,想做的事情却没做成,他们意兴阑珊地走在大街上,女友说出了最扎心的一句话——

“我不想到了40岁还要到处开房。”

而在酒店里,依然有和他们一样排队等房的情侣,但效率却高多了,根本等不及进屋,直接该干啥干啥。

酒店工作人员早已见怪不怪:“进去再做,过夜600”。

是的,在这里时间就等于金钱。

好笑吗?荒诞吗?羞耻吗?其实都有点。

但是当房君看到这段剧情时,想到的却是作家贾行家描绘的一段“立交桥下爱情故事”:

“有对在这儿拥吻的情侣,肤色黝黑,女孩儿背影粗壮,从穿着上看,应该是结伴到城里来打工的。

他们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也许永远没有机会,在这片面无表情的街区里,得到个体面的空间亲近彼此。”

而陈子朗和邱凯琪,都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进城打工者,他们一个是平面设计师的工作,一个是营销工作,却依然因为买不起房而不敢谈婚论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剧情出自TVB新作《香港爱情故事》,有别于以往光鲜靓丽的都市男女形象,「真实」成为这部剧最大的亮点。

开篇前十分钟,就拎出了香港当下的社会现实——因为香港房价高企,爱情也被房子挤压得变形。

剧中所描绘的,都是公屋出身的小人物,生活中也没有逆袭的奇遇。

而他们真实且接地气的生活困境,却令这部剧口碑爆棚,引起大量共鸣,在豆瓣上获得开播9.0的高分。

陈子朗和邱凯琪都是彼此家中的老大,家庭不算富裕,可以看做香港普通市民的典型代表。

邱凯琪家境好点,父亲是退休公务员,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虽然有私屋,已经赢了很多香港人,但空间还是小,30岁的凯琪要和读大学的弟弟住同一间房。

陈子朗在公屋里长大,一家五口人(现在大妹已经搬了出去),挤在50㎡的空间里,蜗居得不能再蜗居。

洗菜和上厕所同步进行。

三个子女的卧室都藏在客厅里,两个女儿睡在壁橱上方。

陈子朗睡在客厅右侧,用挂在外面的衣服当隔帘。

而这里面最扎心的,不是居住环境的困顿,是陈子朗父母的婚姻状态。

陈家父母陈汉生和莫少霞一起生活30年,生有一子两女,本该享天伦的年纪,却成了全剧最大的一对怨偶。

大男子主义的陈汉生退休后沉迷于看赛马,还将莫少霞视为保姆,稍有不顺心就大呼小叫。

做了三十年全职太太的莫少霞,也将心中的怨恨挤压了三十年,加上生活环境实在拥挤,没有各自独立的空间,终日低头不见抬头见,所有细微的矛盾都被放大,每天大吵小吵不断。

听闻陈子朗和邱凯琪准备结婚的消息后,她再也找不到继续在这个家里呆下去的理由。

终于,59岁生日那天,莫少霞在家庭聚餐时突然宣布——“我要离婚”。

因为爱才走到一起的伴侣,如今却相看两生厌。

当婚姻走向绝望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他站在那里,吃口饭、说句饭,就算只是坐在那里,我都觉得喘不过气。”

丈夫把工作的压力放到家庭里释放,妻子选择忍耐而不是沟通,直到有一天终于忍无可忍。

这也是我们身边数百万个家庭的缩影。

有房无爱,最终会令婚姻走向破裂,可是有爱无房呢?

与有房无爱陈家父母相比,陈子朗和邱凯琪则完全相反。

从一开场的找不到酒店与别人拼房,到后来婚后为了买房租住胶囊旅馆,一切都是为了凑够买房的首付。

曾经有情饮水饱的邱凯琪,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loser。

当初她从记者改行做销售,以为放弃梦想就能多赚钱,结果30岁了,还在为一小块栖身之地操心。

于是他们四处看房,但只要是套房子,就算比大陆烂尾楼还差的,都能被中介说得天上有地下无。

第一套房,入户门是个沉重的老式推拉铁门。

面积42㎡,距离地铁站15分钟,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但每次开窗,都能被扑面而来的灰尘呛得够呛。

而这套房子最大的卖点,竟是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第二套房户型方正,房龄较新,但需要和邻居们共用厕所和厨房。

第三套房,空间太过狭小,家居都没有地方摆放,如果住进这样的房子里,等待他们的,会是陈家父母的老路。

第四套房可以拎包入住,拥有明亮的采光和舒适的床。

但中介很快就把他们从梦里喊醒,告诉他们这套房子,是无论如何都买不起的。

以他们的经济水平,根本不可能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住得称心如意有尊严。

要求高、预算又低,如果想要买房子,就必须向现实低头,等着他们的只有奇烂的户型,和“进门就是床”的面积。

如果不想回到家里和父母挤着住,就只能先租房。

你看,这就是令人感到无比窒息的现实。

可是买一套或租住一套小房子,真的不能拥有体面、舒适的生活吗?

陈子朗和邱凯琪最后租下了一套11㎡、月租金RMB5070的房子。

用中介的话来讲,这套房子处处都是优点:

它比普通11㎡的房子宽敞,两侧墙壁伸直胳膊都碰不到。

面积是小了点,但是同样也减少了做家务的时间。

并且只要合理规划,在床上伸手就能喝咖啡,效率极高。

虽然厨房没有排水口,但卫生间有啊,再在门外摆张桌子放个电磁炉,直接把洗完的菜端出来煮熟,动线简直完美。

吃饭、睡觉、家务、排泄,只要转个身全都可以做到,这样好的房子,他们不租,很快就会被别人抢走。

虽然陈子朗和邱凯琪心里清楚,中介就是在胡吹,但迫于现实,还是把这套房子租了下来。

就这样,他们正式迈入恋爱7年的首次同居生活,还精心把小家布置得温馨感十足。

双人床左侧的墙面上,满满当当都是精致的饰品和小挂件。

右侧是工作区,工作台上方的吊柜里,收纳着各种零散的杂物。

还有一个摆着充满两个人回忆物品的落地柜,见缝插针地放在房间里。

其实,不仅仅是香港人,生活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大城市中的打工人们,有很多都在面临着蜗居的问题。

但即使在需要掰着手指头,算一年的工资能买几平米学区房时,他们依然和陈子朗、邱凯琪一样,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希望,并用尽一切智慧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小房子里的生活,也要有仪式感

屋主 / 杨小珣

面积 / 21㎡

小房子有个硬伤,就是无法装下所有的功能区,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取舍。

杨小珣砸掉了所有非承重墙,在增加一些使用面积的基础上,让视觉效果也更加通透开阔。

玄关空间极小但功能不能少,一个薄鞋柜+花环造型的圆镜,满足进出门时的置物、整理需求。

配以鞋柜台面上经常变换的小摆设,营造出精致温馨的归家氛围。

通往卧室的过道上,立了一个老箱子,岁月的痕迹特别好看,与复古感的玄关镜相呼应。

客厅是硬挤出来的,只放了一张单人沙发和一个圆形小茶几就几乎满了。

即使空间小,家具的细节处理也丝毫没有含糊,茶几桌面是老榆木拼接的,支架是优雅的黄铜,就算摆放在角落,也难掩它的美貌与质感。

沙发对面中药柜造型的收纳柜,把手是一个个收集的。

家里采光最好的地方留给书房。

其实所谓书房,也就是一张办公桌而已,但她还是用心布置了一下,两盏造型简洁的吊灯,搭配可爱的吊饰和桌面收纳用品,简约不简单。

她还喜欢在这里摆放绿植和插花,疏解工作中的坏情绪。

厨房顶天立地储物柜的侧面全是白色,略显单调,于是定制了coffee menu,搭配酒柜壁纸,宛如一个迷你酒吧。

该藏的藏,该露的露,小小的空间烟火气十足。

对于杨小珣来说洗澡更重要,于是把稍微大点的地方给了卫生间(原厨房改的)。

为了方便打扫,墙面和地面大面积铺贴灰色瓷砖,但还是留出了一面墙,铺上小花砖,成为视觉亮点。

床是杨小珣生活中不可舍弃之一,卧室占了大部分面积。

对面是电视,旁边是整面墙的大衣柜,还起到了隔断厨房和卧室的作用。

另外,这里用各种零散的光源,营造出温馨的样子,即使一个人住,也不显孤单。

超能小户型,一面柜子藏下洗衣房和梳妆间

设计师 / 北京尚吾设计

面积 / 24㎡

这套老房子是米女士从小生活的地方,虽然不足24㎡,对她来说依然散发着别样的魅力,于是从日本回来后,她依然住进了这里。

小房子并不能限制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利用2.5米(最高处)的层高,和一面定制的大型组合柜体,装下了所有需要的功能空间。

经过重新布局后,这套小小的房子,变成了收纳能力爆棚的家。

入户左侧打造出玄关空间,既能收纳又能随手置物。

厨房移到进门右边,一字型的结构让每一寸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通往室内的走廊上,设置移门,阻隔油烟的同时保证隐私。

公共空间两侧是整面墙的储物柜,再利用垂直墙面打造出“移动的开合桌板”,这样餐边柜、茶桌、办公桌、餐桌功能就都有了。

沙发旁是一面神奇的多功能墙,每个柜门里都是一个神秘的空间。

更让人惊叹的是,其中的一个墙面格子里竟然还藏着投影仪,电视也可以移位和转换角度,与投影同时使用,满足米女士平时约朋友一起开party的各种需求。

卧室在二层小阁楼里,窗户下方设计了长条形的收纳书柜,展示与收纳两不误。

边缘还增加了光带照明,暖暖的灯光打造出治愈系的氛围感。

无论是已婚还是独居,一个氛围温馨、充满仪式感的家,总能成为生活的调味剂。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用心淘到的心仪摆设、厨房里氤氲的烟火、浴室里蒸腾的热气,都能让日复一日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只要你愿意,也能在泥水地里种出美丽的花。

视频

来自全国各地的快乐开箱!最近#腾讯未来教室 #给孩子一堂科技课 项目发放了2000个装有智能机器人的“未来科技盒”,期待师生们探索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