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直隶南皮人。他大约在咸丰元年(1851年)自阉入宫,年仅十岁,故人称“小安子”,因在家中排行第二,得势后被称为“安二爷”。由于安多少有点文化水平,加之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入宫后很快跻身咸丰的御前太监。叶赫那拉氏获选进宫后,为博取皇帝宠爱,对安德海笼络安抚,关照有加。安德海见叶赫那拉氏日渐受宠,并生下皇子载淳,便死命巴结,有求必应,不时向她透露咸丰的日常信息。

安德海真正被慈禧倚为心腹还是在“辛酉政变”的时候。当时慈禧、恭亲王分别身在热河、京师两地,无法随时沟通政情军情。安德海不惜扮姑娘、装难民,彻夜不停歇,日行数百里,两度冒死潜伏回京,向恭亲王密报热河局势,为叔嫂联手打掉肃顺牵线联络。故政变成功后,安德海便由六品太监一跃成为四品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深受慈禧太后的宠信,安德海更加有恃无恐,有时居然连恭亲王也不放在眼里。安德海深知慈禧忌惮恭亲王,担心其尾大不掉,便找准时机挑拨离间,促使叔嫂关系恶化。1865年罢黜恭亲王时,安德海替慈禧四处运作。因此,恭亲王对安德海可谓恨之入骨。

安德海依仗西太后撑腰,平日里看谁不爽,便说人坏话。那时小皇帝同治虽然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也早已洞悉宫中情势,便暗下决心,来日必杀安德海。后来慈安和恭亲王也知道了小皇帝的心思。

安德海最招官场公愤之举,便是其飞扬跋扈,大肆贪腐。作为总管大太监,安德海常借两宫看戏、工程营造、政府采购等机会中饱私囊,大肆渔利。早在同治三年,御史贾铎便上折揭露安德海之罪行。其后又有御史数次弹劾安德海,皆被慈禧一一化解。正因为有西太后罩着,安德海告不倒、查不着,更加肆无忌惮。

1869年7月,安德海征得慈禧同意,以赴广东采购同治大婚龙袍为名,离开京师一路南下。太监擅离京师,有违祖制,按理当诛。慈安太后决定与恭亲王联手,迎合群臣之意,以祖宗家法惩治安德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恭亲王首先通过内线告知山东巡抚丁宝桢,同治皇帝与慈安太后一致赞成诛杀安德海。丁宝桢闻讯后密嘱德州知州赵新严密监视安德海沿途行踪,一旦有不法之举,立即捕拿。同时赵新采用夹单形式秘密禀报安的行踪。很快,安德海的罪证便呈到宫里:“七月间有安姓太监,乘坐太平船二只,声势炫赫。自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船上有日形三足乌旗一面,船旁有龙凤旗帜,带有男女多人,并有女乐,品竹调丝。两岸观者如堵。又称本月二十一日,系该太监生辰,中设龙衣,男女罗拜等……该太监擅自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

收到奏折,恰值慈禧不适,慈安单独召集大臣商议,恭亲王、文祥、李鸿藻皆力主迅速正法安德海,意见可谓出奇一致。

其间慈安仍心存顾忌,盖印之际尚担心日后西太后反扑,恭亲王强调此乃祖制家法,不可违逾,促使其不再动摇。

慈禧知道后果然震怒,质问慈安为何不与自己商议。然众意难违,群臣坚称安德海“杀无赦,当就地正法”,且醇亲王也据理力争,慈禧只得勉强签署上谕,“谕令直隶山东江苏各督抚派员查,即行正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上谕寄出之时,丁宝桢已将安德海等20余人秘密押至济南,处以极刑。

诛杀安德海,恭亲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来树立了自己反对贪腐的形象,通过诛杀安德海,客观上起到了惩治腐败、除恶扬善的目的;二来敲山震虎,灭了慈禧的气焰,也释放了胸中郁积多年的闷气;三来诛杀安德海虽然在于争夺权力,但最终意图仍在于为洋务新政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