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经常看到一些关于妈妈发脾气的言论:

“妈妈的嘴,决定着孩子的一生”
“妈妈随意乱发脾气,就像一把刀狠狠地刺进孩子的心灵,一点一点地削平了孩子的棱角”
“脾气差的妈妈,永远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也知道发脾气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

但就是没人告诉孩子们:不要抱怨你的妈妈喜欢发脾气,因为她小时候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

国际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言论:一个从小缺爱的妈妈,她们是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

说实话,我蛮赞同这个观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读兰妈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母亲早逝,父亲又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所经历的所有缺爱、孤独、和自卑,我都感受过

于是,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就一直在思考:我要如何对我的孩子好,一定不要让我的孩子再经历曾经的伤害…

可事实上呢,想法是好的,实践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做母亲

特别是小时候很少得到爱的父母,他们只知道渴望爱,却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爱是什么

想对孩子好,可潜意识并不知道如何个好法

在这种相对于比较纠结的思绪下,就很容易焦躁发脾气,也会经常下意识地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哪怕内心一遍又一遍地默念“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总是无法避免自己变成那个最讨厌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内心有一段创伤没有被治愈

就像留守儿童阶段的嘲笑、缺爱、还有自卑,你是不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再经历一遍,就会牺牲自己的工作、自由去陪伴孩子呢?

可这种为孩子牺牲的爱,也是在揭开你的童年伤疤呀

特别是当你全心全意爱孩子,而孩子却不能理解、甚至觉得你烦的时候,那种排山倒海的委屈就会化作情绪发泄出来

所以,内心有创伤的妈妈教育孩子时发脾气,等同于第二次受伤害,如果继续让这种创伤维持下去,那伤害就会成为一种轮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想要终止这种传递,最直接的方法也是从当代开始疗愈

如果说“一个家庭的幸福,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需要全家人的努力和维持”,那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也该是如此

如果你家里有一个爱脾气的妈妈,那最好的办法也是全家人一起去治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如果你是爸爸

请参与到孩子的成长

爸爸经常缺席孩子的成长,很容易导致一个妈妈的脾气暴躁、抱怨不断

别不信,这是缺位教育的必然结果

我有一个性格特别温柔的朋友,可她结婚之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说话总是喜欢挑三拣四、做事情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有时候你和她讲话的时候无缘无故就发起了脾气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结婚前要装淑女,结婚后才恢复了本质

可当我们真正看到朋友的婚后生活才明白,婚姻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朋友和她丈夫是经熟人介绍认识的,大概是觉得熟人介绍都是知根知底吧,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朋友就退居到身后做起了全职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呢,每天早出晚归,即便是回到家里也自顾着玩游戏

对于随处可见的家务活,会说“你见哪个大老爷们做这些事”

对于孩子的哭闹不止,也会说“孩子不要我,他就要妈妈抱,我能怎么办”

等到孩子长大需要辅导作业时,更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那年初冬,朋友的女儿刚上一年级

我到他们家做客时,朋友正在厨房忙着不可开交

孩子把作业拿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这道题怎么做”

爸爸看都不看,直接回答“这题我哪会呀,拿去找妈妈”

后来,晚饭过后已经很晚了,作业依然没有开始做,可孩子早已经困得眼睛都睁不开

看着忙完家务活连腰都直不起来,还要硬撑着去操心孩子作业的朋友,我一瞬间明白了

那是把什么事情都压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呀,这份责任太大了,这份压力也让人喘不过气…

所以,慢慢地,我理解了朋友身上的火药味十足,这也是爸爸缺位对妈妈造成的伤害

如果不及时治愈,最后夫妻感情、包括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常受到负面情绪侵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说起爸爸的缺位,那当下最流行的声音就是“我要上班、要挣钱养家,哪有时间陪孩子呀,这都是生活所迫的无奈”

事实上,一个真正优秀的爸爸,是不会放过每一个可以陪孩子成长的机会

•泉州安溪的一位爸爸,只要一有时间就坐在三个孩子的身后看书,三张学习桌前更是贴满了各种奖状,这就是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深圳一位爸爸,面对女儿偏差的成绩,他没有着急上火批评,而是选择陪孩子再毕业一次,每天跟着孩子一起阅读聊书、学习打卡,也因此戒掉了网瘾、棋牌瘾

•还有一位很普通的农民工爸爸,他没有高学历辅导、也没有时间天天陪在孩子身边,可每天只要工地的活干完后,就会通过家里面的监控和孩子聊天,儿子初中学习压力太大厌学了,父亲顶着40度高温、高空作业危险在电话里开导孩子,最终成功感化并让儿子重拾信心

所以,爸爸们,不要再说“没有时间”、“不在身边没办法”的话了,只要你走进了孩子的内心,那漂洋过海也能感受到彼此的爱

特别是在这个交通便利、通讯搭建亲情的时代下,哪怕每天和孩子互动10分钟,这10分钟都是修复亲情、影响孩子的潜濡默化机会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放在孩子身上,能成为治愈孩子的力量,放在妈妈身上,能修复妈妈童年留下的心理创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如果你是公婆

请在妈妈崩溃时理解

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

她的儿子是一个不催不写作业的贪玩主儿,每天孩子回家都要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陪着写作业

可陪读的过程就是那么刺激,开始是嘴上催促、挑刺,不到一会儿就直接开始吼骂,甚至上手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威严

可这个妈妈就有些不一样了,打孩子的时候看起来很凶,打完之后又跟着孩子一起抹眼泪

有一次,又因为写字不认真、答案乱写的茬,她气急败坏地直接抄起衣架就往孩子身上打

结果,孩子哭泣不止,妈妈也跟着崩溃大哭

一旁的奶奶看了后直接理解不了:“我没见过,打了孩子自己还哭的妈妈,自己教育孩子,犯错了就该打,那有什么好哭的”

老人的一番话,让本身就情绪冰点的妈妈更加难过了,直接回到房间趴在床上捂着被子偷哭

看着连释放情绪还要找一个角落的妈妈,我看到了她身上的无助:

崩溃不是脾气差,打完孩子跟着哭也不是软弱,那是一种“不知道如何把孩子教育好”的无力感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不知道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所以才会无助地释放内心的创伤

好的教育需要好的观念、更需要有价值感的方法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女孩,从小跟爷爷生活在一起,可她却跟自己的妈妈最亲近

一次意外发现,爷爷每次给孙女买东西时,都告诉孩子:“这是你今天表现得好,妈妈给你买的”

女孩呢,每次拿着新买的玩具都开心地对着监控器说“谢谢妈妈”

不得不说,这位爷爷绝对是最聪明的老人

光是“爷爷能把所有好处都说成是妈妈的功劳”这件事,就能看出老人的大爱无私

这种无私也恰恰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一方面让孩子体会了“妈妈没在身边,却时刻爱着我”的温暖,另一方面也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和谐之家

而能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不管是孩子、还是妈妈,都是幸运的,他们因为爱而幸福,也因为幸福而满足

所以,对孩子真正的爱是需要全家人共同去维系,如果你是老人,在孩子面前能说妈妈的好话就尽量说

凡事常说“这是你表现好,妈妈奖励你的”,也要比“妈妈不让你买这个”更具幸福、和价值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如果你是父母

请把妈妈当成孩子看

一位妈妈若存在童年时期的伤疤,长大后父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如果父母不改变自己的态度,那妈妈内心的伤疤即便是被治愈了,也很容易再因为父母的一句话而旧伤复发

有一位网友提问:“那些年父母打压教育带来的影响,现在可还记得?”

评论区有一位45岁妈妈的回答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她说:“记得,一辈子都忘记不了,晚上做梦哭醒,女儿问我怎么了,我声音都带着微颤”

从这位妈妈的言行字语间,我能体会那种能牵动神经的伤痛,父母打压带来的痛苦,似乎刺入了骨髓、融进了血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说兰妈自己吧

在童年的所有记忆里,父亲给我的感觉就是:脾气大、喜欢打击人

在他的嘴里也从来没有听过一句认可话

哪怕我拼尽所有努力去做出的成绩,他也只是淡淡的一句“这就是努力那么久的结果吗?还不如xx的一天努力”

一句话瞬间把我打入谷底,所有的努力也在那一刻化为灰烬

当我意识到“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开始摆烂后,迎来的又是父亲无休止的批评打击:

“没出息的东西,养你还不如养一条狗,狗喂饱了,还冲你摆摆尾巴,你会干什么”
“我看你这辈子也就那样了,没什么用,也不指望你能有什么用”

如此疾言厉色的痛可蚀骨,每次只要父亲一出现,内心就变得惶恐不安、甚至身上的每一处肌肉都变得不自在,也生怕下一秒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这种创伤一直持续到现在,尽管家庭再怎么圆满、生活再怎么安逸,只要父亲一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心情就会立马跌到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我也一直渴望着得到父爱,哪怕只是一小句的关心,都能填补内心的那块脆弱和不安

正如“父母的位置不可替代”,童年时期的内心创伤,也需要父母从自我态度上慢慢修复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也跟我一样,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是属于从小缺爱的孤独者

幸运的是,朋友的父母虽然小时候没有陪伴在身边,但他们意识到留守阶段的伤害后亲自打开了那道心结

一句“以前是爸爸妈妈的遗憾,没能陪伴你成长,未来我们希望参与到你的生活,你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这个就是父母态度上的改变,也是修复孩子受伤心灵的最直接影响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很流行:

“你骂了孩子,孩子不会因此记恨你,可他们会停止爱自己”

这就是内心创伤,他们身上最大的伤痕也是停止了爱自己,特别是从小不被爱的孩子,长大后仍然最需要父爱母爱的滋润

而一位妈妈若是经常发脾气、内心又存在童年伤疤,除了爸爸、公婆的爱与支持之外,父母的影响力也不可忽略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孩子长成多大的人,他们的内心都渴望被当成“孩子”去看待

特别是在浮躁的生活、和压力大的工作下,有一份依赖的怀抱是何其有幸,也是很多人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东西

所以,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端着架子,用最简单的陪伴、最暖心的话语去和孩子相处

如果正值教育阶段,这将是你和孩子亲子关系升温的一大利好

如果儿女已然长大了,那将是弥补、也是修复,特别是有过童年伤疤的受伤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关于“妈妈喜欢发脾气是因为内心创伤没有被治愈”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