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自2017年“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全国各大高校都积极投身于这场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力求脱颖而出。除了已入围的147所“双一流”高校之外,不少未拿到“车票”的实力非“双一流”高校,正以独具特色与优势的学科实力蓄势以待,以期在新的建设周期内奋力争先!

近日,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正式发布。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涉及485所高校的5035个学科点。占据了339席的非“双一流”高校,虽没有“双一流”荣耀加身,却凭借比肩一流的实力载誉而归,更有不少高校拥有冠绝群雄的顶尖学科,无疑是“双一流”动态调整的有力竞争者。

本文分别提取了非“双一流”高校的上榜学科数与顶尖学科数,让我们共睹这些高校的风采!

上榜学科,强势霸榜

上榜学科数量是高校学科建设规模和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本次排名中,非“双一流”高校共有上榜学科1873个。深圳大学学科建设成果显著,凭借35个上榜学科位居第一;扬州大学紧随其后,32个上榜学科彰显实力;青岛大学共有28个学科上榜,位列第三,表现亮眼;广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分别凭借27个、26个上榜学科 ,占据前5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的“长子”,深圳大学在本次排名中取得最佳成绩,上榜学科数居非“双一流”高校之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学理论学科跻身全国前7%, 光学工程、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基础医学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2%。近几年,深圳大学学科建设成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今年5月,深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9月,深大明仲教授领衔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深大牵头申报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建校以来以至深圳本土高校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谢和平院士主持的“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氯”破解海水制氢的半世纪难题,入选科技部和两院院士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以及“全球十大科技创新焦点”......雄厚的师资力量,持续完善的科研平台、稳步攀升的学科实力、不断突破的“卡脖子”难题,已然成为深圳大学迈向一流的底气。

本次排名中,扬州大学兽医学位列全国前7%,作物学、畜牧学、美术学进入全国前12%,农学学科实力举目可见;今年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共建扬州大学协议,成为学校加快“双一流”创建步伐、展现扬大担当作为新的有利契机。 青岛大学系统科学排名全国第2,已然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的一张王牌;应用经济学学科凸显水平,位列全国前20%;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也彰显优势,稳中有进,为青岛大学学科建设丰碑再添伟绩。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公共管理学科进入全国前12% ,法学、数学、地理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工商管理学科向强向优,整体表现可圈可点。近年来,广州大学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已形成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向着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砥砺奋进。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全国前7%,工商管理学科位列全国前12%,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药学表现亮眼。其中,作为学校“高峰”学科之一,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底蕴厚重,是建国初期较早创建的化工学科之一,已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13项,为国家培养了化工类优秀人才近2万人,为我国化工发展贡献浙工大智慧。

此外,福建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侨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上榜学科数均在15个及以上,学科实力比肩多所“双一流”高校。

昆明理工大学此次共有20个学科上榜,冶金工程学科在位居全国第4,紧跟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学校李梦庚教授发明的“粗锡电热连续结晶机除铅铋工艺及设备”,被西方冶金界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与戴永年教授发明的“焊锡真空分离铅锡技术”推广至全球炼锡厂;“内热式多级连续真空蒸馏金属分离技术”世界领先。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大绽光芒。屈维德教授首创“冲击消震原理”,应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刘北辰教授发明世界首座倒张拱钢索桥......学科建设卓然成绩,实至名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昆明理工大学

以工见长的山东科技大学有15个上榜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前12%,位列中国一流学科之列。该学科2015年以来,先后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峰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也屡次取得新突破。此外,该校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位居全国前20%,建设实力领先一众高校。值得一提的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与去年相比,进步10个名次。测绘学科同样是山科大重点发展的学科,其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7个,近年来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测绘、对地观测与导航、地理国情监测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发挥学科优势,突出海洋特色,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知名学科。根植齐鲁大地,山东科技大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顶尖学科,问鼎一流

为了和当前中国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对高水平学科的认知口径保持一致,我们将全国前3%(或前2名)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根据统计,共有103所大学的314个学科点入选中国顶尖学科。其中,非“双一流”高校占据13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岛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13所高校各有1个顶尖学科

山西医科大学特种医学学科于2022年首次入选顶尖学科,今年依旧实力霸榜全国第一。近年来,学校确定了“2+1+1”学科建设工作思路,其中的“2”是两个学科,即特种医学和法医学,推动特种医学冲击A类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以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田志刚,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辉、张颖惠等为代表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14万余名。秉承“求实精进、坚韧弘毅”的山医精神,学校始终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谱写“双一流”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努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稳居国内第一阵营。作为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名师大家荟萃,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黄建华等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已与60个国家和地区的492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首倡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葡语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等,为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做出了独特贡献。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西南政法大学是当之无愧的法学实力担当。本次排名中,学校法学学科位居全国前3%,仅次于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历经70余载的励精图治,西政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近90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50余位校友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18位校友先后入选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不断在我国法学史上书写西政人的奇迹。全国第一所命名为“监察法”的法学院,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法学院、对生态保护作用甚大的生态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西政以法学为原点,在“法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全力书写西政事业发展的“奋进之笔”。

图源:西南政法大学

奋发有为的南京工业大学,争创一流的脚步从未停歇。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共有91所大学上榜,南京工业大学跻身全国前3%,力压多所“双一流”。学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首倡并发展了材料化学工程学科方向,为我国化工学科的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疫情时期,化工学院教授陈苏课题组研发的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投入量产,极大缓解N95口罩严重紧缺局面。坚持化工学科与化学、材料、生物、环境、安全等学科交叉,学校近年来培育了膜材料、绿色化工等领域的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球首套膜法制浆尾水零排放工程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聚焦优势学科建设,南京工业大学正行稳致远,扬帆起航。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在进军“世界一流”的征程中,行稳方能致远,要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需要每一所高校拿出“看家本领”,奋勇争先。而优势学科不仅是非“双一流”高校实力的有力佐证,更增添了他们向新一轮“双一流”进发的信心和底气。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们期待更多非“双一流”高校以学科建设为桨,在“双一流”建设的动态调整与竞争格局中,“逆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