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第一次来到咨询室,她眼睛肿胀,眼神无神,坐在椅子上显得紧张不安。她紧握手机,不停地查看屏幕。她告诉我,她发了几条信息给老公,却没有得到回复,这让她感到非常痛苦。玲和她的丈夫之间存在矛盾已经三年了,她整天焦虑不安,需要得到丈夫的回应才能安心。她对于关系中的疏离和冷漠非常敏感,甚至会追问丈夫关于和其他人的联系。她的焦虑和依赖让她的丈夫失去了耐心,最终提出了离婚。

玲的经历可能让你感同身受,如果你或者你的伴侣也有类似的依恋模式,那么你们很可能是焦虑型依恋者。玲是一位独立自信的女性,但在面对感情时却变得异常脆弱。她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被伴侣抛弃,却往往让自己和伴侣陷入受伤的境地。那么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依恋理论认为,人类婴儿的脆弱和依赖性导致了依恋的本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了“安全港湾”的角色,如果父母稳定可靠,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并愿意探索。但如果父母没有给予恰当的回应,孩子就会陷入焦虑和恐惧中。而玲的父母正是后者。在她6岁的时候,母亲去国外做生意,父亲也跟着去了。玲只好被送到爷爷家生活。此后,父母时常不在身边,玲对他们的存在既有开心,又有恐惧。这种依恋不稳定,导致了玲在感情中的表现。

她会将自己的完美想象投射到伴侣身上,担心被抛弃,难以平复焦虑感。这种焦虑和控制只会让伴侣感到窒息,使得她们难以获得幸福健康的亲密关系。了解这种依恋模式,可以帮助玲寻求合适的解决方式,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玲是一位焦虑型依恋者,她在原生家庭中没有感受到完全安全稳定的依恋。进入亲密关系后,她会用尽全身力气,希望恋人能承担起曾经缺失的父母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一个人永远无法仅靠依附另一个人来获得幸福。恋人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爱恋者,而不是拯救者或第二个父母。如果进入亲密关系带着找“一个如父母般宠我爱我”的期待,只会带来失望和痛苦。那么,像玲这样的女人应该怎么做呢?

以下是3个建议:(1)解决内心匮乏感,回到生命的出发点,和父母和解,或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在心底发展出坚定的内在力量;(2)让自己丰富起来,建立和世界的连接,发展爱好、副业或其他社交关系,这些新的连接可以分散注意力,并提供缓冲带;(3)停止自责,倾听并接纳自己真实的需求,通过咨询师的耐心倾听,看到心中的填不满的黑洞,打开心扉。

这三点建议可以帮助焦虑型依恋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让婚姻更加亲密。玲曾一度被焦虑和恐惧支配,但她开始观察自己的情绪,与其共处一会儿,而不是被淹没。在寻求咨询帮助后,她意识到自己心中的阴影与伤痛,并在倾听师的陪伴下大哭一场,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平静和轻松。她也开始更理智地审视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并找到更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两人之间的连接也慢慢开始改善。

实际上,在婚姻中,像玲这样的女性很普遍,她们经常感到委屈和无助,但从未倾听过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许多人在寻求帮助时也会犯错误,认知错误,绝望越努力。而如果我们在人生关键时刻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坚持和放弃什么,那么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经历的痛苦才会有价值和意义。投资于自己,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是我们应该做出的正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