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1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11月8

科 学 时 讯

1,Nature:终于找到晕厥的原因了

来源:生物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由于热、饥饿、站立时间过长,还是仅仅因为看到血或针头,40%的人一生中至少晕厥一次。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短暂的意识丧失呢?近日一篇文章研究了内脏感觉通路在调节体内平衡反射中的作用,特别是贝佐尔德-贾里施反射(BJR)这一心血管抑制反射。该反射是由迷走感觉神经元(VSNs)介导的,失调会导致许多神经疾病。

研究发现,通过光遗传学激活NPY2R VSNs,会引发BJR反应的典型三联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并导致动物昏厥。双向操作脑室周围区域会产生推-拉效应,抑制导致更长的昏厥期,激活则引起觉醒。作者认为,这种神经通路是理解昏厥的关键,而不是长期观察到的昏厥是由大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包括NPY2R VSNs和PVC在内的协调神经网络调节昏厥和随后的快速恢复。

2,Nature子刊:偏头痛和它有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全球多达20%的成年人患有偏头痛,这种头痛反复发作且难以治疗。近日一项对130万人的基因组进行的分析揭示了数十种与偏头痛相关的变异,这可能会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了44种与这种疾病相关的基因变体,其中12种以前从未被描述过。在这些基因中,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基因变体PRRT2,其有助于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与先兆偏头痛和癫痫的高风险相关。另一方面,抑制SCN11A和KCNK5基因功能的罕见变异,似乎对这两种类型的偏头痛有预防作用,SCN11A和KCNK5基因分别在细胞间转运钠和钾方面发挥作用。

3,PNAS:南开大学王磊团队发现致病菌穿透血脑屏障的潜在机理

来源:iNatu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菌对血脑屏障的渗透与HBMECs中TfR的细胞内运输有关

人血脑屏障(BBB)由单层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构成,可以保护大脑免受血源性病原体的侵害。脑膜炎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但主要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病原体通过BBB到达大脑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近期,南开大学王磊团队发现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和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通常利用一种独特的囊泡融合机制搭便车转铁蛋白受体(TfR)穿过血脑屏障,并在体外人血脑屏障模型和小鼠模型中阐明了这一过程的细节。该研究表明天然免疫触发了TRAF3的独特修饰,并在BCVs上形成了HBMEC特异性蛋白复合物,以验证TfR囊泡的精确识别和选择,以融合并促进细菌穿透BBB。

4,Nature immunology:APOE4在大脑稳态和AD中限制小胶质细胞响应的细胞自主效应

来源:小崔和他的小伙伴们

小胶质细胞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已成为决定风险的致病事件。虽然已知apoE可以改变AD的风险,但小胶质细胞apoE如何影响脑认知和AD病理尚不清楚。

近日一篇研究利用小胶质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巨噬细胞(CAM)中表达apoE亚型的条件性小鼠模型,证明了apoE3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功能的细胞自主效应,而apoE4抑制了这一效应。该发现建立了小胶质细胞/CAM表达的apoE在脑功能和淀粉样蛋白病理发展中的关键亚型依赖效应,为apoE4如何极大地增加AD风险提供了新的见解。

5,J Neurosci:语义表征新规律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语义神经表征的研究长久以来局限于实词及其组合所反映的意义,而通过虚词、词法或句法结构所传达的意义的神经基础则始终不明。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蔡清教授与明园晨晖学者王婧团队通过跨语言的语义解码的方式,探索了相同的语法意义的神经表征是否具有跨语言一致性,发现语法意义和实词语义的神经表征规律不同:不同语言通过不同的空间编码模式来表征相同的语法意义,但语法意义间的相似关系具有跨语言的一致性。

6,PNAS:统一工作记忆和规划的神经计算几何学

来源:好奇帮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人脑的认知需要能存储和整合跨时间的信息,以指导未来的行为。工作记忆必须与其他认知功能相结合,如计划和情境依赖的决策,以指导灵活性的行为。

近日一篇研究的行为数据表明,人类可以在工作记忆任务中,在开放式权变和封闭式权变两种条件下即时更新其内部计划。与工作记忆的预测感觉理论不同,在建立偶发性调谐的过程中,编码和选择是刺激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而不是预期刺激本身,因此,偶发表征有助于统一对工作记忆延迟任务中神经活动的不同解释。

7,Acta Psychiatr Scand:共病人格障碍是否影响电休克的抗抑郁疗效?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电休克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手段之一。一些研究显示,共病的存在可能影响电休克治疗的抗抑郁疗效,但既往证据并不一致。近日一项纳入20项观察性研究、11,390名抑郁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使用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状时,共病人格障碍或人格特点突出的患者的治愈率较未共病者低58%,有效率较未共病者低65%,记忆损害发生率较未共病者高41%,复发率为未共病者的3倍以上。尽管如此,共病人格障碍的抑郁患者中,仍有三分之一可以达到治愈标准,超过一半可以达到有效标准。研究结果提示,共病人格障碍至少不应成为电休克治疗抑郁的禁忌证;电休克用于此类共病患者时,尽可能减少记忆损害等副作用至关重要;研发新型抗抑郁手段时,应关注到这一特殊人群。

8,JPSP:愤怒有利于目标达成

来源:SelfCulturalPsy

人们通常认为,愤怒是一种消极情绪,个体应该努力克制。然而情绪的功能理论却相信,包括愤怒等消极情绪在内的多种情绪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最好的结果。近日一篇研究指出,愤怒可以成为个体追求并实现目标的强大动力。在所有实验中,与中性条件相比,愤怒在各种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下都提高了人们实现目标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愤怒会提高得分或缩短反应时间。在一项实验中,愤怒还增加了作弊行为,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