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一个月,小米集团(1810.HK)港股股价实在强劲。以今日收盘价为基计,10月以来,市值飙涨33%(10.3-11.7)。

同期,本地互联网蓝筹整体疲弱不堪,恒指仅涨了不足2.1%。

这也是2020年8月小米股价狂飙突进后的一轮显著的行情。当时是疫情刺激的在线需求效应,今日动因是什么呢?

很多人瞬间都能想到近期热点:尤其是小米澎湃OS与小米14系列的发布。

这无疑是最大利好。几年来,小米每年都有一些创新产品发布以及新技术落地、组织与业务的升级调整,但从没有过如此行情。

我认为,差异在于,澎湃OS触及到了小米整个增长范式、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属于面向的全球的未来生态建设以及一个组织的创新跃迁节点。

在雷军那里,澎湃OS事关小米“以人为中心”的“人车家全智能生态”的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生态内核,历经13年探索、7年研发、5000名工程师参与,融合、统一了小米MIUI(手机系统)、Vela(独立自研内核)、Mina(嵌入式系统)、车机OS四大系统的软件架构。为截至目前200+品类/8.2亿设备、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奠定了基础底座。

这描述既传递了小米终端的多样性、场景的完整性,也传递了打造统一运营平台、统一用户体验、建立超级协同生态的用心。

一个组织、业务链路越长,越是多样性,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统一性与协同能力,否则,用户体验差异大不说,里面还藏着运维、研发、创新、沟通成本,实际上就是内部孤岛。

以研发、创新为例。雷军提到,澎湃OS是小米4路军团即MIUI、Vela、Mina、车机OS2022年胜利会师的结果。如果不能融合为统一的架构,即便4路独立看都有关键创新,但肯定会缺乏集约性,它会分散各种创新的资源,未来生态规模越大,越会难以协同,积重难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然想起一个例子。纳德拉刷新微软前一周期,面对移动浪潮,巨头曾一度承压多年。它的最大挑战,就是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换期,面对安卓系的崛起,它在不同的终端、平台研发多个系统,但win家族系列一度无法完成统一,早期wintel联盟的底层耦合,无往不利,移动周期却成了一大包袱。微软的价值链面临瓦解。巨头股价一度在2 ~6美元之间徘徊。当然,纳德拉上任后,尤其借助Azure——一种堪称新的云操作系统与基础设施崛起后,它才逐步走出挑战,蔚为大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个人认为,小米集团前期高端化探索,之所以一度显得吃力。不是单品概念问题,而正是底层系统能力问题。如果不能在底层重构自身,并形成无可替代的差异化优势,小米的多样性反而会是它最大包袱。

3年多来,小米高端化战略持续深化,除了功能、应用层的创新外,背后有它前瞻性的系统与硬件的研发布局。它不是局限于孤立的软件或硬件,而是两者深度融合。

其实,早在小米草创期、招募团队的周期,雷军、林斌等人就已经意识到,不懂硬件,软件最后也不可能做好。其中林斌推荐的摩托出身的周光平团队,虽然2016~2017年危机周期辞职,有些遗憾,但必须得说,小米硬件基础的经验已经沉淀下来。而这个危机周期,雷军亲自下场,谈及收获,他尤其提到了硬件、供应链、质量、交付的价值。

未来的行业竞争,必定是软硬件甚至软硬件网络一体的深度协同的竞争。几个月来,行业玩家都冲刺底层创新,尤其是操作系统、芯片。小米早有芯片经验,借助自研与战略合作,有过落地的产品,只是后来多重原因暂时调整了策略。但我们预感到,未来几年,它一定会重新展现它更完整的科技能力要素。此刻的澎湃OS,只是对软件底层架构的重构而已。

说到创新效率,除了“人车家”智能全生态有了统一的平台外,还有一重不易觉察的空间。

那就是澎湃OS是在安卓AOSP中加入Vela自研的方式打造出来,具有出色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小米未来的软硬件创新尤其是硬件创新,就不会受到谷歌的限制。

你应该还记得当初小米MIX在全面屏领域的创新吧。如今它早已成常态。但当初落地,一度受到谷歌安卓制约。安卓7.0的CDD发布前,它要求屏幕比例必须在4比3和16比9之间。但小米的探索与坚持,倒逼出安卓的松绑。老实说,多年来,安卓甚至ARM的部分创新,都是由中国小米们倒逼着实现的。

澎湃OS虽仍有安卓基因,但小米已借此超越安卓制约。体现在未来软硬件以及生态创新上,除了兼容性、开放性,势必会体现出更高的效率。

当然,若只是着眼体验、创新效率,我认为,想驱动股价连续飙升,仍然很难。因为,资本市场不止关注软实力,还要看你能否跃迁,尤其是增长空间与赛道的长度与宽度。

澎湃OS当然涉及这些。尤其是增长机制、新的业务版图,以及全球化的覆盖。

说说它隐含的增长驱动力。

2019年初,小米曾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这也是IPO后的增长战略。因为,那一刻,手机业务面临挑战,雷军后来甚至透露那是一个重大危机。将AIoT与手机主业并列,体现了通过多样终端尤其智能物联网生态驱动增长意图。不过,仅仅一年半后,也即2020年8月10周年演讲时,雷军重新将这一战略升级为“手机x AIoT”。它突出了小米多样性,作为全球创新的新锐平台,这块土壤隐藏着乘法效应、化学反应空间。当然,它也是一种组织的协同升级。

但必须得说,那时,小米手机与许多物联网终端以及生态单元之间,更多还是有限的连接,比如MIUI、WiFi模组、早期所谓智能系统,于消费洞察、数据智能、场景层面,还有很多结构洞,甚至无法称得上一个真正统一的运营平台。乘法效应、化学反应、它们的协同增长就会大打折扣。手机作为入口管理平台的价值也不会太丰富。尤其是当手机业务面临增长等压力时,挑战会更大。事实上,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成熟,人口红利与流量见顶,加上手机质量持续提升,用户换机频次走低。

必须有更强的底层协同能力。

澎湃OS正是趋势的产物,它不仅将统一小米多样终端底层软件架构,还会超越过往增长路径,并且增长维度更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终端协同增长。真正的乘法效应、化学反应、网络外部效应。

今天的小米生态,就消费终端设备与链接数来说,早就是全球第一了。但是相比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还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未来属于万物互联的世界。今年许多的技术能力还没有真正大规模释放。不要说大模型这类,连5G都还远没有产生更大的价值。

小米今天的“端”实力,看似已有偌大规模,未来的“端”,会更多样。你应该注意到,澎湃OS基于Linux内核开发,注重与开源社区的融合,强调的是开放性和兼容性。

结合小米的篱笆而非高墙的生态逻辑、性价比优势,它未来的生态规模,可以想见。

此刻,即便只就狭义的电子类范畴说,小米未来一段,应该不排除涉入边缘设备、服务器、存储等许多领域。

比如,场景化与解决方案的增长。“人车家”既是智能全生态,也是三大场景。借助澎湃OS,小米的未来营销,不会像早期过去单品、品类营销,也不会是上个阶段“手机xAIoT那种初步的生态协同,而是全面的场景化营销与数字化解决方案营销。

它的2B服务效应会变得非常给力,每个场景都能撬动更多行业。尤其明年的汽车公布后,小米现有的能力要素、商业化能力,几乎都能集成其中,并产生更大的长尾服务效应。小米的增长会更为稳健。今天的波动性,更多还是依赖手机端。未来它当然也是核心,但小米的服务空间,毛利会更有利。

澎湃OS驱动的小米增长,还有一重不易觉察的空间,那就市场区域或者说全球化的覆盖

这仍得益于上面提到的这一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有人揶揄说澎湃OS没有彻底脱离安卓基因。 这种论调既漠视了安卓的优越性一面,也漠视了小米Vela OS与它的融合价值。

为什么强调自研就非得全部封闭,彻底断绝与海外的关联?

澎湃OS的这种融合特征,使得它能比鸿蒙多了一重海外用户覆盖优势。或者说,落地海外时,它可以智能适配谷歌服务。而在大本营中国,它当然可以突出Vela OS的特质。

如此,澎湃OS生态就具有最高的包容性。甚至可以这么样说,它是截至目前全球市场第一款超融合架构的操作系统。

体现在实际业务上,我们自然有理由认为,小米接下来的增长,会有更多优势。

此外,增长也有很多维度。除了营收,还有用户、毛利、连接的设备数等。

小米高端化战略正在进一步深化。若没有底层的创新,高端化很容易沦为硬件物料的堆叠与有限软件、特色功能的比拼。这种竞争会走向高度同质化局面。最终,高端化会留下高价化的印象。毕竟,现在的手机价格,越来越高。

澎湃OS的诞生,使得小米手机以及其他多样终端有了关键的差异化竞争力,技术溢价会更明显。当然,即便初期不会借此提价,随着装载数量、用户数量以及活跃度、连接数量的规模化提升,哪怕微薄的利润,绝对值也不会弱。

何况,这种模式里,藏着巨大的互联网服务机会。小米变现能力会更强。

因为,过往的策略,更多依赖手机、电视等有限平台的应用分发、内容、游戏等服务。而随着汽车终端落地,小米端的能力趋于完整。若操作系统不统一,应用开发层面肯定会相对分散,这也是安卓生态的通病。很多流量失去变现的价值。最终持续影响着互联网服务以及用户、会员的订阅规模。

澎湃OS有望进一步壮大小米集团互联网服务的规模,提升毛利表现。

你不觉得,澎湃OS支撑的“人车家全智能生态”属于一种综合的增长战略么?我们看到,它确实已经替代了“手机x AIoT”的描述。

这样的小米,资本市场怎么可能不会注意到它的变化隐藏的种种机会呢?

但在我这里,以上维度虽非常关键,若落在想象空间上,它们可能还不是最大的部分。

我想说的是新赛道。

上面已借场景化与解决方案提到几句。不过,小米2B的版图,不仅仅是场景化。

当雷军强调全智能生态的一刻,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较强的云计算、AI乃至综合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同样很难发挥更大的成效。

是的,我想说,随着澎湃OS的诞生,未来几年,小米必定会进一步强化上述能力的建设。

小米有云。

只是说,它的LaaS层或者公有云能力不足。但小米从诞生起,MIUI天生就是一个出色的PaaS化平台。而小米互联网服务,则是SaaS层面。若你结合小米手机、电视、机顶盒、路由器,以及容易被忽视的兼容PaaS与SaaS能力小爱同学(不止硬件,还有内嵌的系统),小米许多服务其实都可以归于2B的数字化的服务。

我记得,2017年11月,小米举办了首届IoT开发者大会,当天展示了一项计划,主要面向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电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硬件及其开发者,并公布了一些基础能力,比如联网模组、云平台、APP远程控制、数据云端存储、OTA、用户账号等软硬件服务,以及设备互联互通、小米用户群等特色资源。

当时的IoT平台联网设备、日活数、合作伙伴的规模当然跟今天没法比,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小米这一举动对外传递了很多信号。据说一开始雷军因出差,本不能出席。这让当时主导大会的崔宝秋有点遗憾。不过大会前,雷军因行程有变,突然答应。当天现场效果特好。雷军后来对崔宝秋说,这样的会要多办几次。

后来果然成了常设年度峰会。2023年小米IoT生态伙伴大会将在11月16日举行。前几天,我还注意到小米国际业务部在新加坡举办了全球伙伴大会,侧重的是全球互联网服务,如应用分发、游戏发行、内容服务、用户增长、货币化和支付解决方案等。它还推出了“全球IAP游戏联合运营”、“即时网络”和“哥伦布货币化平台”三大核心服务。

絮叨这些,想说的是,小米2B业务早已成军,且呈现为PaaS化与SaaS化服务。只是,两大体系没有统一于一个独立、集中的业务板块中。截至目前,小米“互联网服务”并没有完全容纳它的2B服务。

或者说,从业务架构来看,小米的2B大底座还没有独立的建制。与其他科技巨头相比,作为科技公司、数字化公司的小米,尽管强调着“技术优先”,但这一维度上,还是缺乏清晰的品牌形象。

当然,这符合它多年来的业务逻辑。科技不是业务范畴,而是创新的指引。而且,过往一段,它似乎也缺乏一个更加清晰的底层平台。

而随着澎湃OS的诞生,小米集团“人车家全智能生态”,有望激活更大规模的开发者群体。它的业务象限,有了明显的升级空间,也即将现有的互联网服务与IOT生态服务,以及新的操作系统即将激发的服务,统筹于一个单独的象限。

如此,既能清晰体现自身日趋完整的能力结构,也可以传递新的增长动能。这部分,它本来就已经是基础设施的属性,未来甚至会有独立估值的空间。事实上,即便只以互联网服务看,规模在国内也不容小视。而澎湃OS还对应着更大的SaaS订阅空间。

我们认为,长期以来,小米集团业绩稳定而市值持续受抑的原因,既有主业波动的问题,也有这种业务架构的逻辑问题。它没有更加清晰地展示自身科技版图的独立性,缺乏清晰的品牌形象。

组织架构与业务架构上,这与雷军最新定义的小米新十年目标(持续投资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有些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目前,小米集团名义上是一个集团化公司,旗下许多业务其实仍还算不上独立自主的经营单元。我们认为,伴随着澎湃OS诞生,小米应该也到了新一轮组织升级的时刻。

我想,资本市场同样不可能忽视小米这一潜在版图的价值。一个月来的市值腾跃,反映出小米通过持续、坚定创新尤其是高端化指引带来的经营成效。

当然,我们说,澎湃OS撬动着资本市场,并非忽视小米关键业务、战略的成效,以及正在复苏的市场现实。

尤其是小米三年多来的高端化战略成效。尤其是小米13以及最新发布的小米14系列,都标志着这家公司已经步入全球顶级手机品牌之列。其中小米14不止率先装载了新的操作系统,CPU等硬件等领域也是全球首发。

它们对应着2023年业绩的上行。最近几天,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持续披露着行业、公司乐观的数据。

尽管市场上有人不断吆喝着遥遥领先,许多人被裹挟、扭曲着小米的进步与跃迁,但在创立13年后,这家公司已稳健地站在全球科技产业的前沿。

而在我看来,正如当初纳德拉刷新微软一样,此刻的雷军,已经拉开了刷新小米的节奏。完不成这一步,这个劳模不可能真正退休。

在这一愿景前,小米一个月来的市值腾跃,实在算不了什么。毕竟仍处于破发状态。

何况,依照2018年IPO时雷军的期待,眼前不到4000亿的市值数字,亦不可能令他满意。IPO当天晚宴,我在现场。雷军那种忐忑、真诚、急切想为利益相关者与生态创造多维价值的姿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对挂牌日破发局面,他那一刻说:“今天破发,我对不住大家了。我们会努力工作,一定要让IPO投资者至少赚一倍!”与其说是夸张,毋宁说是他要给自己上压。今日他之所以是少数几个仍活跃在前台的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之一,也没有退休的打算,我想,可能有这部分因素在。

好在澎湃OS等力量驱动的种种创新以及小米股价的飙升,还只是个开始。雷军仍有他刷新小米的机会与时光。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