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杨璇、赵雨婷

视觉设计| 星船知造

正文共计:7334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10月星船半月报,主要关注以下8件事。我们也将从产业向略作延展——

1,宏观:中国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2,市场:北交所直接IPO相关制度规则的研究意味着中小企业上市或有哪些新便利?

3,芯片:英伟达窗口期被掐,国产替代情况

4,科技:微软利润大涨,AI要发威?

5,果链:富士康遭两部门检查背后

6,显示屏:三星下滑,京东方再突破

7,汽车:美国工人罢工再升级背后、国内汽车市场大降价背后

8,10000亿:4处涉及水利方面

决心: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10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系列举措,其中就包括“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这一措施彰显了我们主动扩大开放的决心。

以开放应对封闭保护


此前,除自贸试验区放开制造业外资全面进入以外,国内其他地区根据《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制造业已基本完全开放。仅保留两项:

一是“出版物印刷须有中方控股”。
二是“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

星船知造看来,这两大产业中,前者涉及舆论宣传与监督的主导权,后者关涉我国传承、发展数千年的中药相关技术。这两者将在此次“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生效后首次面对海外资本的介入。

对中药企业来说,需要把握商业机密、知识产权保护的尺度。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学院教授崔凡此前表示,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取消对外资的股权限制,在更大范围实行基于国民待遇原则的监管,实际上是监管制度的优化,可以提高监管效率。

制造业使用外资金额增长


除了上述两类首次允许外资准入的行业,星船知造从商务部数据看到——从当前的外资使用情况来看,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等领域外资使用率增长较快。

从整体外资使用金额看,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和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原因,我国实际外资使用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增长14.9%和6.3%之后,今年前8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7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5.1%

但从行业看,我国制造业使用外资金额在增长。

星船知造分析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产业创新升级需要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外部竞争。在制造业外资准入条件不断放开的背景下,今年1-8月,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99.5亿元,同比增长6.8%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9.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39.7%。高新技术服务业中,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7.1%。同时新设立外资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
国务院近日还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了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等6个方面共24条具体措施。

伴随更多制造业的向外开放,我们正彰显主动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行动。

机遇:北交所正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直接IPO的相关制度规则

10月17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总经理隋强透露,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北交所直接IPO的相关制度规则。本次改革通过优化“挂牌满12个月”执行标准、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

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下称“《意见》”),并提出“深改19条”,此次直接IPO相关制度规则的研究制定基于这一基础展开。

“深改19条”提出:优化发行上市安排、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取消了融资1000万元的限制等。

在此基础上,北交所进一步优化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提出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不需要通过新三板挂牌,可直接申请IPO。具体适用的企业和上市标准尚未出台,预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可以直接申请IPO。

成立两年以来,北交所的服务对象更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当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有2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4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成。

国产替代成唯一出路:美芯片禁令出台,英伟达30天窗口期也被掐断

英伟达A800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大模型训练中需求量最大的芯片。也是当前中国企业能采购到的最高端的AI芯片。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针对芯片出口禁令新规。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更多人工智能芯片,其中就包括Nvidia H800、A800。

10月25日,英伟达在向美国证券交易会递交的一份文件中透露,美国政府通知公司,针对适用于总处理性能大于等于4800(单位:TTP,即总处理性能。计算方式芯片峰值算力TOPS×位宽bits)并为数据中心设计或销售的产品的相关出口管制立即生效,影响A100、A800、H100、H800和L40S等产品。

这意味着,原本“出口管制规则”30天公示期的“窗口期”不存在了——中国企业无法采购英伟达高端AI芯片。

数位通信、人工智能产业人士告诉《星船知造》,此次“出口管制”行为主打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一方面,限制也影响到英特尔和AMD的芯片销售,包括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和KLA等芯片设备厂商也受牵连。截至“限制”发布当日股市收盘,三家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英特尔、超威半导体)一夜间市值就蒸发近575亿美元。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将加剧拜登政府与向庞大中国市场销售产品的美国企业之间的分歧。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发表声明表示,这将会威胁整个美国半导体生态体系。

但另一方面,此次“断供”剑指延缓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拖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图是明显的。国际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估算,当前中国企业落后OpenAI的GPT-4等大模型约2.5年至3年。

国产替代情况

中国是英伟达最大的海外市场。

几乎所有中国科技企业——腾讯、字节跳动、百度、阿里等,其大模型训练都依赖英伟达A800/H800、A100/H100等AI芯片。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估算,今年出货的120多万台AI服务器中,搭载英伟达的GPU芯片的份额占到了60%-70%,来自中国的需求就占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20%-25%。

有媒体报道,包括腾讯在内的数家中国科技企业预定了价值40亿美元的A800,将于明年交货。但随着新禁令的出台和30天窗口期被掐断,或将导致英伟达2024年巨额订单的取消。

根据英伟达最新披露的文件显示,中国云厂商、服务器厂商、销售代理商目前已无法从英伟达下单。不过数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国内几家大厂由于囤货充足,受到的影响有限,但也有厂商表示,虽然目前囤了足够的存量,未来还是有较大压力。

目前国内能提供AI芯片的企业主要有:华为、百度、阿里等头部科技企业;海光等国资企业;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寒武纪、景嘉微、天数智芯等创业型芯片公司。

国产大模型训练算力则可大致分为:

一是华为鲲鹏和昇腾AI生态的算力方案,没有英伟达GPU参与;

二是混合型算力支持,大量采用英伟达A100芯片,部分增加AMD、英特尔芯片,以及寒武纪、海光等国产芯片及加速卡融合跑模型训练;

三是租用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器云算力,补充算力不足的情况。

可以肯定的是,国产算力必定会迎来市场补位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而此次英伟达禁售的A800和H800作为曾专供中国的“阉割版”A100和H100,面对制裁范围进一步扩大,不知道英伟达会不会为了抓住中国市场,在新一轮出口禁令下再次做出一些调整。

微软2024财年一季度报:利润大涨,AI发威

10月24日,微软(NASDAQ:MSFT)公布截至9月底的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利润双双大涨:

实现营收565亿美元,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8.3%提升到本季的12.8%;经营利润环比提升4.4%至269亿元;其中智慧云板块整体实现营收243亿美元,同比增速由15%提至19%;尤其是拳头产品Azure本季实现营收168亿美元,同比增速提速到29%。
此前微软的AI业务只负责烧钱——微软豪掷数十亿投资Open AI。现在AI业务逐渐落地,并反映到了云计算和生产力板块超预期的营收增速上。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表示,公司(核心业务的增长)受益于决定建立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来支持其人工智能服务。

相较于微软业绩,同日发布财报的谷歌业绩表现就引得投资者不甚满意,并带来股价下跌。

谷歌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的3个月内,Alphabet收入767亿,同比增长11%,利润同比增长42%至197亿美元。尽管收入增长,但盘后市场谷歌股价下跌超过6%。

这主要是因为谷歌云计算部门的增长率下滑至22%,低于投资者预期的26%;而微软云的增长预期是在27%的基础上趋缓,但实际上增长回升至29%,引起股价上涨4%。

不过,微软表示要到2024年初之后,人工智能才会开始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更多产品才会被广泛应用。当前,微软、谷歌等企业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为的是在AI真正大规模落地前赢得先机。

富士康遭两部门调查,果链再转移

10月22日,据《环球时报》报道,税务部门依法对富士康集团在广东、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自然资源部门对富士康在河南等地的重点企业用地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富士康一直被中国各省市视为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排头兵和税收大户,因此很多城市都会对富士康做出“要土地给土地,要税收优惠给税收优惠”的巨大让步。

但最新款iPhone15 pro max的物料成本中,中国大陆供应商占比仅占2.5%。
苹果在华供应链正持续转移。

富士康逐渐将产业链外迁,开始在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苹果在华的代工企业主要由富士康、立讯精密、和硕和纬创等企业组成。不过在富士康、纬创等赴印度设厂之后,纬创在国内的部分市场份额已经由立讯精密接替。据韩媒TheElec消息,苹果于今年计划生产的8630万部iPhone 15系列产品中,富士康拿下58%的订单,立讯占比28%,和硕占比13%,纬创已仅占1%。

京东方发布“东方屏”,国产显示屏产业自主、自立、自研

10月24日,京东方柔性OLED屏幕X1发布。同时京东方宣布2023年第一亿片柔性OLED屏幕下线。

京东方柔性OLED出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更高端的AMOLED领域,《星船知造》综合CINNO Research数据,2023年1-6月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屏幕出货量中供应商份额排名前五名依次为:

● 三星(52%,同比下滑26.7%)

● 京东方(18%,同比增长78%,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 LG(8%,同比增长20.8%)

● 维信诺(7.4%,同比增长24.2%,全球第四、国内第二)

● 天马(7%)

国产显示屏正对三星持续追赶。

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如2016年京东方研发投入四十多亿元;2017年京东方研发投入近七十亿元;2018年,京东方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又同比增长了15.02。京东方 2022年研发投入 126.02 亿元。

巨大的资金投入背后离不开国家相关支持。比如从1998年到2012年的14年时间内,京东方每年营收都处于亏损状态,被外界称为“赔钱货”。支撑企业长期运营的重要资金来自国家的投入,包括2010-2019年间,地方对京东方提供了110亿元的资金支持。

二是下游应用市场爆发出巨大需求。屏幕产业下游即一切有显示需求的产品,手机、平板、电视等。电脑和车载显示也是主要应用领域。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的完善和升级,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稳中有升,基数巨大,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这是智能手机发展的巨大市场基础,同时也是屏幕产业的发展依靠。

京东方2018年开始与华为Mate 20系列旗舰机合作,此后华为的旗舰机型与京东方保持了长期合作。

从全球OLED产能分布来看,中韩领头。韩国三星长期是行业老大,我国的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紧随其后。尚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为8.7亿片,其中三星占比56%,京东方占比12%,LG占比9%,维信诺占比6%,天马占比4%。

目前中韩在OLED屏幕上有不同特点,中国在智能手机OLED面板上更具优势,韩国在中大尺寸OLED上具有领先优势——

暗光屏闪、屏下藏镜头和高频调光屏等技术是国产屏幕的优势,以上特点在智能手机的小型OLED屏幕应用中尤为突出。

三星和LG的优势更多在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电视等中大尺寸OLED市场中。

汽车:美国汽车工人罢工再升级,中国汽车市场厂商再降价

10月23日,汽车企业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多名员工加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罢工,针对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福特、通用、Stellantis)的大规模罢工再次升级。

裁员人数:福特已有共约3100名工人被解雇。通用汽车临时裁员约2300人,Stellantis裁员约2040人——底特律三巨头因罢工裁员共逾7000人。

罢工需求: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需求是涨薪40%、一周32小时工作制、同工同酬等。

工人认为,过去四年间工人的薪资涨幅仅6%。但底特律三大汽车企业说,他们无力满足工人的要求。据估算,如果满足罢工需求,将使三大汽车的用工成本从目前的64美元时直接涨到150美元时薪,而特斯拉的用工成本则为45-50美元时薪

放到更大的产业转型背景下——

过去,底特律乘着早期工业化的快车成为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巨大工业城市。

之后,伴随全球化及市场变化,底特律在2013年面临破产危机并于当年2月正式宣告破产,成为美国传统汽车产业的一次崩塌。

现在,全球汽车产业都直面电动化转型。在美国,特斯拉高歌猛进,传统车企相对暗淡无光——

福特和通用两个传统大车企在2022年销量和盈利都产生下滑,业绩糟糕:

销量上——2022年车企全球销量TOP10显示,通用累计销售584万辆,同比下滑8%;福特销售367万辆,同比下滑6.1%。

利润上——2022年均表现出“增收不增利”。其中,通用汽车净利润约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1亿元),同比下跌0.8%;福特汽车则是由盈转亏,净亏损近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5亿元)。

通用和福特在新能源时代也双双掉队——2022年福特和通用新能源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均只有百分之八点几,而特斯拉在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球销量占比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

新能源车生产需要的工人数量也更少。

综合分析来看,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背后既是工人与车企间的劳资矛盾,也是底特律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期面临的成本投入和分配挑战。

再看国内购车旺季,厂商集体再降价

《星船知造》综合近期价格数据,燃油车部分降价车型有——

雪铁龙C6终端优惠力度在6万上下;

别克威朗:售价12.89-15.89万不等,终端降幅最高能到5万;

本田雅阁:终端降幅最高达5万;

凯迪拉克CT5:CT6终端降幅10万上下,CT5终端降幅超7万,入门版裸车最低22万上下;

奥迪A4L跌破25万。老版车型降幅更大;

新能源车部分降价车型——

极氪001:老款最高降幅达5万+;

特斯拉:Model Y 长续航版降至 29.99 万历史低价,Model S/X 今年降幅高达20万元;

别克微蓝:微蓝6售价11.28-16.89万不等,终端降幅超5万;

大众途观L:终端5万左右的降幅;

此前星船知造《汽车大降价只是因为清库存?成为白菜价的三个关键》中写过:

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市场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7月正式实施的排放标准“国六B”,叠加三年疫情等影响带来的库存积压;

二是年初特斯拉中国主打车型降价举动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是上游锂电和锂电材料的价格走低以及新能源车与电池产能的局部过剩。

之后,降价又扩展至燃油车领域。

3月的《汽车大降价只是因为清库存?成为白菜价的三个关键》中我们就判断,此次汽车降价潮将持续扩大和延长。

这一次,从新能源汽车上游几大主要原材料看,价格几乎全线下滑——

电池级碳酸锂:上海钢联数据显示,10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17.65万元/吨。对比今年3月均价报37.6万元/吨的价格,价格持续下滑明显。

锂电正极材料中的磷酸铁锂:产能大冒进后,过剩警报早已拉响。和其下游的新能源车一样——大打特打价格战。2022年年底,磷酸铁锂的价格为17.3万元/吨,之后一路持续走低:2023年9月跌至6.6万元/吨。10月26日磷酸铁锂报5.9元/吨。

电解液领域中:据Wind数据,2023年7月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呈持续下跌趋势,价格从7月3日的16.75万元/吨下跌到10月19日的9.45万元/吨。10月26日,六氟磷酸锂报93500元/吨。

持续的降价潮是一场主机厂和供应商共同面对的行业重构。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价格战背后,是产业人正在经历的是“结构性洗牌”。

增发10000亿元国债,水利有大活儿?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其中,有4处涉及水利方面,包括重点防洪治理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
星船知造综合公开权威信息看到——

水利项目今年开工数量有较大增长。今年1—9月,全国新开工各类水利项目2.49万个,同比增长12.9%;

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今年1—9月,全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10750亿元,完成投资860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水利建设吸纳就业作用凸显。今年1—9月,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221.2万人。同比增长5.7%,发放工资411.3亿元、同比增长37.1%。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175.4万人、同比增长2.8%;发放工资306.1亿元、同比增长34.7%。

参考资料:

[1] 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侠客岛

[2] “北交所深改19条”出炉.光明网

[3] 北京日报:改革夯实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根基

[4] 遏制中国?它们一夜之间损失4000亿!环球时报

[5] AI刺激微软营收超预期增长:上财季云业务增29%,预计下季度保持高增速.澎湃新闻

[6] 水利部:前三季度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221.2万人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