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集是中国衰老生化学科和营养学的奠基人,曾经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被誉为“中国营养学之父”。他出生于1900年寿命长达110岁,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长寿教授”和“世界最高龄作家”。
108岁那年,郑集出版了新书《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此书一经上市销量火爆,荣登年度畅销书榜首,无数粉丝纷纷点赞。他为什么能够如此长寿,往往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家族遗传了长寿健康的基因。其实,他小时候体质特别差,四乡八邻都知道这孩子是个“药罐子”。14岁他患了肺结核,不得不长期休学,在家里养病。60岁他又患了重疾,先后做了3次剖腹手术。他14次患大病,每一次都是靠着骨子里的顽强和乐观,走过了生命的险关。疾病让他明白一个真理,病魔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乐观败给自己。
70岁时,郑集开始研学古典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流传下来的名作他都兴趣盎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80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且喜老来健,尚无颓废姿;天若假我年,还将再著书。”他还说,如果我还有时间,仍然要积极创作,著书立说。他认为不学习便是真正衰老的开始,最好的医生是养生,学习也是一种养生。学到老,创造到老,才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写作也是创造,是情绪的释放,一种心灵的瑜伽,对于身心健康,有莫大的裨益。
100岁的时候,郑集依然在工作岗位,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思想不甘落后。他长寿的最大秘诀就是工作着快乐着,积极向上,不能躺下来闲下来,燃亮生命,心里永远有一盏灯亮着,生命在于这个过程,而不是追求终点。
郑集教授的人生跨越2个世纪,与他的学术功底和高明的养生观念和养生办法密不可分。他从50岁开始,就把养生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了。他的养生方法,没有高深的理论,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小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重要,比如不抽烟喝酒、不熬夜。他喜欢各种运动,太极拳、八段锦都可以做。
他特别注重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一日三餐非常简单,早餐1个煮鸡蛋、300毫升牛奶,再加两片面包;午餐丰盛一些,有荤有素,米饭或者面条是主食,饭前喝一小碗汤;晚餐最为简单,只喝一碗粥,再加点青菜。他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轻松情绪,他一直笑口常开,整天笑眯眯的。身处乱世,依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苦难,遇事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稳定情绪,就是稳定健康。非常财富道闻天下,但愿一切如你所愿,阿弥陀佛!
(李松阳2023公历1031《非常财富》第0228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