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新闻周刊系列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如何从小提升孩子的认知呢?

10月27日晚8点,博雅《给孩子的国内周刊》主讲林楚方老师将在“博雅小学堂视频号”直播,分享新闻是如何塑造了他,以及从小听新闻的孩子,会有哪些不一样?他们的认知优势是如何培养的?

01

选择改变命运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他们比岁月静好时代的我们更需要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商业还是科技新闻。这些领域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许正在重塑国际、国内秩序,重塑孩子们未来的职业和社会生态。

不懂新闻,很可能就会被世界抛弃。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一样。

但是,在人人拿起手机就陷入真假难辨、正邪难分的信息洪流以及被算法控制的信息茧房中,如何不错过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如何了解这些重大国内、国际、财经和科技新闻的前世今生?又如何分析这些动不动就撕裂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复杂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博雅小学堂《给孩子的新闻系列课》要解决的时代难题。我们要帮你的孩子建立信息优势和认知优势,认知优势会带来选择优势,而孩子的命运恰恰是由一次一次的选择叠加而成。认知优势,最终将改变你孩子的人生命运。

每个做父母的,终极目标都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人生。而好的人生,是选择的结果

所以,你和孩子一起听新闻,一起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或许正在改变你我的重大新闻事件,是你在为你的孩子打造和迭代能够助力TA一生的认知优势。人和人的本质差距,就在认知。

02

每天磨练孩子的认知和思辨力

在博雅听新闻的孩子们是如何获得所谓的认知优势的呢?就拿博雅给孩子的国内新闻课来说吧。

媒体大咖林楚方老师每次在解读完一条新闻以及这条新闻背后的底层框架后,会给孩子们留一个思考题,点赞最高的回答会在下期节目中公布,并获得林老师签名的著作《世界这么大,带你去看看:人类文明地标45讲》一本。你想想,孩子们会有多大的动力去思考和回答问题!

  • 2023年10月11日国内周刊:《绕到诺奖得奖名单背后,我想跟你聊聊钱》

思考题:用钱创造美好社会这件事,普通人、不富有的人是否可以做?可以的话,怎么做?不可以的话,为什么?

最高赞回答来自“Eva”同学:

我认为可以,因为其实你捐钱造福社会这件事并不在于你捐的钱的多少,而是在于你有没有把你的钱捐给值得接受捐款的人,以及你是不是真心想捐。真正要造福社会,其实是在于我们每个人是不是有真正想让这个社会变好。并且,如果你是真心的,以后你就会持续捐款,积少成多,或许真的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

  • 2023年9月20日国内周刊:《教育“减负”背后的经济学思维》

思考题:请试着用经济学思维,来理解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最高赞回答来自“Jessica”同学:

我认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利大于弊,因为首先可以省钱,节假日很多人都会选择出游,而自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会比坐高铁或飞机要方便很多,而且这样也促进了民众的出游欲望,旅游业将会更加发达,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想的话,就是弊大于利,因为如果高速路免费,会导致道路拥挤,容易出车祸。

  • 2023年9月13日国内周刊:《酱香拿铁事件,带来哪些思考?

思考题:你希望哪两个品牌跨界合作,会有怎样的想不到的效果?

最高赞回答来自“鱼鱼彧彧鱼”同学:

我希望国内的欢乐谷游乐园和任天堂合作,因为欢乐谷没有什么著名的IP,任天堂又没有自建大型游乐园的能力,双方都有合作共赢的需求,而受众的基础也很广阔,年轻一代的孩子们非常想体验真实的塞尔达、动物森友会、路易吉鬼屋,家长们也可以怀旧马里奥兄弟。

  • 2023年9月6日国内周刊:《<孤注一掷>的启发 带你逃离诈骗陷阱》

思考题:用自己话来说说,怎么才能避免被骗。

最高赞回答来自“正常人”同学:

我认为防止被骗有这几个要点:1,凡是有陌生来电的电话不要接。2,凡是要你汇款的不不要信。3凡是要你给验证码都不要信。4,凡是以00,95,这些开头的电话号码不要接。5,凡是告诉你中奖,要你先交一笔钱的,不要信。

  • 2023年8月29日国内周刊:《日本的核污染水 怎样才能不伤人》

思考题:危机爆发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抢的东西有所不同,拿美国为例,白人习惯抢卫生纸等生活用品,我们华人喜欢抢大米、白面,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最高赞回答来自“(TnT)”同学:

我觉得这可以说成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人民一旦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啊,保不准就被饿死了!所以尽管现在物质生活已得到了飞一般的进步,但在DNA中,仍是想着吃饱穿暖。不像那些白人,只想着怎么享受。

  • 2023年8月11日国内周刊:《封神:带你进入电影和神秘的历史中》

思考题:如果有导演不拍奇幻,而是把真实的商朝,尤其是大规模祭祀拍出来,你觉得《封神》会有更高票房吗?

最高赞回答来自“甜酷女孩”同学:

大概率不会。因为如果把真实的商朝真实的纣王拍出来的话,人们可能就不会觉得这电影很新颖,跟普通的旧观念一样,票房就不会那么高了。如果把祭祀的场面拍出来的话,那么1会太血腥了2观众的体验感,代入感没有那么强,整一个电影很枯燥。

  • 2023年7月19日国内周刊:《争议的浮桥中 浮出什么真相》

思考题:如果你是官员,怎么处理黄德义建的浮桥?

最高赞回答来自“正常人”同学:

如果我是官员,我会从这几点来看:一,黄德义私自建桥,虽然做了好事,但不能执意违反法规,可以适当处罚。二,关于黄德义的负面评论,如强制收费、破坏河道等,目前尚未证实,需要继续调查。三,对黄德义的判决,虽然私自建桥,涉嫌强制收费,破坏河道。但判决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且家人亲戚朋友判刑,有点过。可以先将亲戚朋友的案底撤掉,深入调查这件事。四,面对黄德义的起诉,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政府没有修桥?我们要改进我们的不足。

  • 2023年6月7日国内周刊:《马斯克旋风访华深度追踪》

思考题:如果你有机会见到马斯克,你会问他什么问题,为什么想问这个问题?

最高赞回答来自“宛若风吟”:

未来贵公司是否有可能更加关注生物学、生活的真相,或者我们目前生活的地方?去火星是未来的事情,关注地球是眼前的事情。你们公司会更加注意地球吗?

你可能发现了,这些思考题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观察力、提问力、领导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多角度思考等等。

这还是博雅给孩子的国内新闻哦,如果孩子同时收听国际新闻,商业新闻和科技新闻,那一周TA至少需要思考四个大问题。日积月累下来,孩子的视野,格局,认知,思辨力和判断力都会大大提升

国内周刊社群里用户的交流,向下滑动看↓(可点击图片放大看)

03

透过信息碎片,拓展视野,看清本质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解读,有的人缺乏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财经、商业和科技的知识储备,有的人缺乏对人性以及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有的人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的人三观不稳或格局不高,而讲新闻的高手一定是在以上所有领域都遥遥领先的人

博雅给孩子的国内新闻主播林楚方老师,是一位老媒体人,曾是《南方周末》高级编辑,《Vista看天下》执行主编,《壹读iRead》创始人,他还出版过一本文明通识的书《世界这么大,带你去看看:人类文明地标45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都在跟新闻‘较劲’中度过的”,他说。而现在,他又在为给孩子选什么新闻讲,以及怎么讲较着劲。

林老师在国内周刊社群里和家长分享交流,向下滑动看↓

作为前新闻工作者、一位父亲,林老师说他每天给孩子讲新闻,就相当于他去超市采购食物,保证孩子对新闻的摄取既安全无害,又营养均衡,还满足味蕾

他以自己的认知积累和对孩子的了解,精心设计和打磨每一节课程。除了把新闻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他更加重视的是为孩子打造一个认知体系,搭建分析问题的框架,透过碎片的信息,让孩子掌握看清新闻、增加视野的方法

比如,林老师这样选择给孩子讲的话题:

每期重点题目的标准,会找一个足够有厚度、有延展、有故事,可以增加视野的题目,最差听了之后,也会把一些碎片知识串联起来。

博雅的孩子们,年龄差比较大,我努力把表达拉平,拉平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觉得是给自己准备的。

上周家长比较集中的建议,是讲齐齐哈尔的惨剧,我努力寻找一个角度,我的出发点是,可以愤怒,但又不停止在愤怒,同时去了解这条新闻更丰富的角度,还有就是增加视野,养成好的安全习惯,我把飞行员是如何确保安全的案例放进去,也希望他们可以听进去。

林老师在国内周刊社群里的分享截图

04

家长、孩子和主讲老师直接交流

一直坚持听新闻的孩子,真的很不一样。

家长们总是忍不住在群里分享了孩子听完新闻后的心得和成长

看到孩子进步的家长:

我家10岁男孩四年级,会利用早餐时间听国内新闻周刊,步行上学15分钟内趁热打铁,请他讲出今天吸收到的点,和他讨论,最后我补充再升华(层面和高度都来自文稿),这样的交流过程持续了2个月不到,但收获较大,他会很期盼每一周听到您的解读,他输出的新闻词汇越来越多,因为我会纠正他的口语,叫他用文稿里的专业词汇;他从一开始不会输出,到如今每次听完和他边走边解读,作为家长,见证了他的表达能力进步。

向下滑动看↓

还有的家长敏锐地发现,新闻里讲的内容也适用于帮助孩子写作,一举两得啊:

向下滑动看↓

听新闻只是起点,为孩子打开的一扇门。接下来孩子还会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领下,自主探索。这是做父母的最乐见其成了的吧。

向下滑动看↓

博雅小学堂给孩子的新闻系列,还是全网唯一的亲子共听新闻节目。我们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听,一起讨论。高质量的亲子对话,不仅加深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还增进了亲子关系

感受到孩子温暖的家长:

这是我刚才和孩子沟通的内容,谢谢林老师本次的主题分享。我的孩子在和我沟通后说:如果你难受,也不要一个人扛着,妈妈,我也爱你。

向下滑动看↓

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能力给孩子讲新闻的。很多家长听完新闻课后,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成长:

和孩子一起听新闻的家长:

说起吸引孩子听新闻课,我也分享一下我家的变化,不一定都适用,仅供参考。我家孩子四年级了,更喜欢听故事,最近开始对林老师的新闻课爱不释手。
因为我太喜欢林老师了,所以就自己听,和爸爸一起听,再一起讨论,偶尔他也能自己听一耳朵。行胜于言真的有效。
多让他和林老师互动。上次博雅小学堂搞直播,我自己在听着,还和林老师互动,他一下子就来劲了。感觉能和真实的林老师交流、沟通,立马感兴趣了。很认真地和我一起听林老师分享书里的故事。下一步,计划引导他多在课程评论区和林老师互动。
另外,和孩子一起先关注新闻内容,也能吸引孩子对新闻课的兴趣。高铁上起冲突的那一期,我就先带着孩子看了网上的视频,让他大致知道来龙去脉,跟他简单讨论一番,再问他想不想听听林老师怎么说,比我说的更深刻,更有意思,他很自然就接受了。何赛飞老师那期,我也是用这个方法,先看视频,不用我导引,很顺利就切换到了新闻课。

向下滑动看↓

林老师也会分享自己对课程的思考、如何更有效学习等等:

林老师对课程的思考:

昨天刚刚更新,家长们提出很多题目,我都有看到,非常的感谢!

有些题目我曾考虑过,但放弃了,因为不确定我的讲述,对绝大多数孩子都有正面作用,负面作用却无法评估,所以,我只能在家长群里交流。而且,即使我很认真地思考,也不觉得我的意见多有价值,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回答。

比如,自杀问题,这需要有专业资格的老师来讲,我能给的建议,无非是增加交流,让孩子感到安全感,我能告诉孩子们的,就是相信父母是你最坚强的支持者。比如性骚扰问题,我能给的建议就是划定“硬边界”,硬边界是语言——明确告诉对方不可以,也是行动——明确地用肢体动作拒绝,不能给出模糊的信号。

对上述问题的处理,相信很多家长都了解,甚至比我懂,我必须承认能力有限、很有限。

我最有把握的地方,还是讲新闻,讲我觉得重要、适合给绝大多数孩子听的新闻,同时给出平静、平和的态度,并通过拆解新闻、讲新闻,给出一些看清外部世界的方法,这些方法会让人更强大,能对抗我们的一些担心,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许就藏在每天潜移默化收听新闻中。

以上是我对家长们留言和要求的回复,也是准则。一句话,讲我有把握的,讲对孩子们视野有帮助的。

林老师给孩子和家长的学习建议:

如果年龄够,建议孩子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分解稿件,那会是更近一步的练习,帮我把建议给到孩子(年龄合适的话)。我在准备稿件时,很在意结构和逻辑,之前有同学就把思维导图引进来,把文稿当作阅读的一部分,我觉得很受启发,如果孩子对音频稿有兴趣,就相对容易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环节,阅读、拆解文稿训练,比单一听一遍语音,收获会更大。条件允许可以试试,也不枉对文稿的打磨,谢谢各位家长!

谢谢家长们的回应,居然还有这么多家长不知道稿子,补充一下,“拆”是阅读基本功训练。很多电影导演,顶级纪录片导演、作家,都要做这项训练,叫“拆片子”“拆本子”,通过拆,看骨架、看结构布局。如果大家愿意,我就给自己更多压力,让稿件在逻辑、结构上保持并努力提升…

向下滑动看↓

为了直接和孩子接触,林楚方老师活跃在博雅国内周刊的所有用户群里,了解家长和孩子对课程的反馈,收集着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还会专门录制答疑的内容。

林老师回应家长关心的话题并征集反馈:

【关于本周水情和月度总结】目前最大的新闻是涿州的水灾,新闻课之前准备的时候,很多信息还没有出来,这两天,让人担心甚至忧虑的信息很多。新闻课要跟新闻走,但经常要等“水落石出”,有大致脉络后,会纳入课程。所以,上周三的课程,没有重点讲解水情。月度总结又往往是总结上个月的新闻,对水情新闻也没有做特别重点的讲解。我知道有同学希望能了解洪水、气候以及如何应对水灾等信息,会在下周三的时候,再跟进一些深度分析。

本次的月度总结,重点还是讲了刀郎、罗刹海市,我用的角度是如何判断“穿越时间的经典”,刀郎音乐提供了一面镜子,被网民用来照身边的事物,被解读甚至解构,而我看到的是,是蒲松龄先生《罗刹海市》,才是真正的经典,因为穿越了300年的时空,一直被关注、被解构,被当做一面镜子,照世间万物。希望这个角度能给到同学启发。

另外,这次月度总结几乎回答了所有同学提问,节奏也比较快,不知提出问题的同学感受如何,期待得到反馈。

向下滑动看↓

10月27日晚8点,林楚方老师将在“博雅小学堂视频号”直播,分享新闻是如何塑造了他,以及孩子从小听新闻,会有哪些不一样?

欢迎你和孩子一起来直播间,也期待你们的参与和互动。你也可以把这次直播转发给你认为需要的人。多谢多谢!

点亮“在看”,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