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进过精神科吗?你对精神科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的亲人得了相关精神疾病,你会怎么办?

在深夜,医院精神科的门诊室,依然人来人往,灯火通明,而患者中出现了很多儿童......

近年来,儿童精神科的患者越来越多,儿童精神科越来越忙碌,然而纵观全国,只有总共不到500位儿童精神科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稀少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们时常忙碌加班,哪怕已经过了叫号时间,屏幕依然在滚动着,提示下一位患者进去看诊。

儿童患精神病的数据逐年增多,追根溯源,和家校社会等各方面施加的压力不无关系,一位父亲更是坦言:后悔将女儿送入名校读书。

毕竟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比起成绩优秀,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

“我都是为了你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整个社会仿佛都充满了就业焦虑、容貌焦虑,而作为父母的成年人,充满了育儿焦虑。

父母们都努力“鸡娃”,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以至于孩子们原本轻松快乐的童年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压榨。

也因此,近年来儿童精神病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名校的“优等生”。

贺岭峰是一名心理学咨询师,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心理咨询师,他自己的女儿却出现了心理问题,贺岭峰更是坦言道:后悔将女儿送入名校读书。

女儿小时候,贺岭峰忙于工作,对女儿关心不够,在很多年后才从女儿的口中了解到当时女儿所遭受到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校的师生们都看重成绩,学生们“卷生卷死”,贺岭峰的女儿还没开始学习任何小学课程时,就在学校开始的“听写汉字”摸底考试中得了97分的好成绩。

然而在贺岭峰女儿的老师看来,却是“拖了班级的后腿”,因为全班平均成绩在97分以上。

在看重学习成绩的名校,贺岭峰女儿的处境可想而知。轻则是被老师忽视,成为班级里的隐形人,重则是因为成绩不好被同学霸凌,度过痛苦孤独的小学时光。

读名校意味着会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好的教育环境,然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压力。

贺岭峰知道这些事之后,感到十分后悔,他为了让女儿有更好的人生而努力把女儿送入名校就读,却没想到反而给女儿带来了灰暗的童年回忆,给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

像贺岭峰女儿那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不少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遭受怎样的心理折磨,只是觉得他们怎么“不听话了”、“不爱学习了”。

社会带来的压力压在每一个人的头上,父母吃过时代的苦,不愿孩子走自己的老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却没想到孩子的心智不够成熟,所谓的“为了你好”,在他们那里,可能会变成致命的毒药。

小璐面临的也是这样的困境。

小璐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早在2016年就确诊了抑郁症。

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孩,身材瘦弱,被衣服遮挡住的地方有很多伤痕,新旧伤疤密密麻麻的叠在瘦小的躯体上,那是她抑郁症发作时,自残划出来的。

和贺岭峰的女儿不一样,小璐的压力来自自身,她想上大学,然而她的奶奶却想让她学门技术,好早点赚钱。小璐不愿意辜负奶奶的期望,就这样去了职业技术学校。

然而小璐也不愿意辜负自己的梦想,在职高,她努力读书,努力学习,但收获奖学金的同时,也遭受了同龄人的嘲讽、欺辱和霸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里积压的负面情绪促使她在自己身上划出了一道道伤痕,这是她解压的方式,却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深渊。

父母的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成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的来源,我们不能忽视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拳拳爱子之心,但是也要明白:比起功成名就,幸福健康更加重要,比起控制子女,放手让他们去闯荡更加正确。

“身陷囹圄”

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要求超过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时,这些要求就会成为困住青少年的枷锁,青少年正处在着高压内卷的困境之中。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73992名被调查的17岁以下的儿童与少年中,在被确诊精神疾病的人中,抑郁障碍患者3.2%,焦虑障碍患者4.8%。

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部门共同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有一组数据同样令人触目惊心: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高达总人数的30%,其中,在校学生占了一半。

这些数据落在现实里,足够触目惊心。然而现实不只是由数据组成的,这些罹患了精神疾病的未成年人,他们真实的生活,更加令人扼腕。

一位高中生的母亲在网上爆料称,自己孩子的班上,超半数的学生都在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是什么让这群花样少年们竟要靠药物来维持正常生活?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压力,源源不断的压力、来自各方的压力。

一方面,社会给成年人无尽的压力,当成年人有了自己的小孩后,压力层层传输,就给到了一群年纪尚小的孩子们身上。

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大致可分为“我都是为了你好”和“你看看别人”这两种,这两者压迫孩子的原理并不相同,前者让孩子陷入内耗,后者让孩子自卑,但相同的是,这两种方式都给了孩子莫大的压力。

当内心的压力达到顶峰时,喷薄而出的压力就外化成身体上上的伤疤和行为上的异常。

另一方面,父母对未成年人抑郁症知之甚少,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出异常时,他们并不会立刻引起重视,甚至可能将这些异常归结于“青春期”,这就会进一步加重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以及他们和父母间的矛盾。

除了来自父母的压力外,青少年还要面对学校施加的压力。

在中国这个实行应试教育的国家,分数为王的理论长盛不衰,甚至有句话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们甚至从幼儿园时就要开始“卷”。

随着年纪渐长,课业加重,而学校和家长对成绩的重视程度不减反增,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压榨,本该是学习的主人,最后却变成了分数的奴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有些唯分数论盛行的学校,落后于人甚至会受到老师的忽视打压,成为班级里的透明人,日后他们回想起来,只有繁重的课业和孤单的校园生活。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到,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群,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如果孩子原本就有焦虑或对立违抗的问题,到了自我意识更强的青春期,这些问题会更突出、会进一步发展。

不仅如此,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扣好第一颗扣子”尤其重要。

所以社会各界应该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引起重视,关注青少年所遭受的困境,有时候那些困境并不能以“吃苦”一言蔽之,那些异常的情绪也不能用“叛逆”来概括,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降低精神疾病率、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降低未成年精神疾病率,父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贺岭峰百忙之中多关心一下女儿的心理健康,如果小璐的奶奶多尊重一下小璐的个人选择,那么她们可能就不会患上抑郁症。

父母要想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可以通过下列方式:

1. 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做选择。

快节奏的社会让每个人都急于追求成功,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父母在为子女考虑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是否愿意接受。

正如纪伯伦所做的那首散文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中所写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家长一味的将自己所认为的“好的选择”施加在孩子身上,最后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学会放手,给孩子们少一点的压力,不选最好的,而选最合适的。

2.不要一味的看重分数。

中国实行应试教育,分数固然可以让普通人逆袭,实现阶级跨越,但是分数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应该做人生的主人,而不能做分数的奴隶,如果为了过上好日子让自己痛苦不堪,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对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考上名校、或是拥有一份高薪工作固然是成功,但是平安顺遂、幸福安康的度过一生,又怎么不算是一种成功呢?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的人能接受像衡水教育模式下的高压生活,有的人向往自由,不能承受高度的管制,一句“你看看别人”,不仅是对孩子的打压,也是对个体多样性的否定。

比起一味的向孩子施加压力,家长们应该学会和解,接受孩子的缺点,发掘孩子的优点,毕竟每个人,生来不同,一千个人,便有一千种成功。

3.放平心态,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社会的脚步很快,在时代洪流中,个人就显得十分渺小,这个社会本来就很残酷了,就让家人成为孩子可以安心休憩的避风港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趁你还未老,趁他们还年轻,一起去看看诗和远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