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枚火箭弹,点燃了以色列的怒火,揭开了上世纪的伤疤!

日前,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又一次爆发冲突,和前几次不同的是,此次规模空前,冲突之初以色列几乎是被摁在地上胖揍.....

1、土法战术,打出惊人战绩

综合媒体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加沙地区突然发起袭击,声称在短时间内,发射了超5000枚火箭弹。

加沙地区狭小,5000枚火箭弹砸下来如同世界末日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以色列国防部发布图片,以色列境内也遭到了密集的火箭弹袭击,一直被以色列人视为“护国神盾”的铁穹防空系统,也被密集发射的火箭弹整瘫痪了。

让人意外的是,以色列在过去5次中东战争中,连战连捷,有着超凡的军事实力,这次竟然被哈马斯打的直不起腰,以至于紧急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从现场曝光的照片资料来看,哈马斯的一系列操作的确可圈可点,战术虽然看起来不伦不类,但效果却出其不意的好!

最开始,哈马斯直接上“王牌”,发射火箭弹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随后派出无人机抵达以军“梅卡瓦”坦克头顶,精准投弹,瞬间炸毁。滑翔伞和突击车也组合出战,空降以色列城镇直接要害地区......

这可以说是一次典型的“立体协同作战”,结合了现代科技和土法战术,不仅缴获了大量以军装备,还推平了加沙地区的以色列隔离墙。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疑惑,哈马斯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组织,不是正规军,为何有如此强的战斗力?

2、哈马斯应运而生,喊出豪言壮语

其实,这可就说来话长了。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巴勒斯坦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国土却被以色列从当中一分为二,一块是约旦河西岸,另一块则是加沙地带。

长时间的地理割裂,为巴勒斯坦的经济与政治上的割裂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最大派系---法塔赫,是谋求建国组织中资历最老的,在一次次冲突中,法塔赫实力开始壮大,并确立了在巴勒斯坦建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1993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法塔赫一直实际控制着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其影响力之深远,就连欧美国家都对其忌惮三分,以色列迫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与法塔赫握手和谈,达成以“土地换和平”为核心原则的《奥斯陆协议》。

然而,在谈判过程中,法塔赫从原先的英勇“武将”,变成了圆滑的“文官”,更倾向于使用外交手段建国,不再谋求军事手段,之后又因为几次大规模流血事件,巴以谈判走走停停,伸出的和平之手还是没能握上。

并且,在《奥斯陆协议》出炉后,法塔赫变得安于现状,这个时候,快速崛起的哈马斯,迎来一次绝佳机遇。

哈马斯反对与以色列进行任何形谈判,坚持通过“拳头”终止以色列非法占领的行为,甚至还放话要将其彻底歼灭,这个时候的哈马斯,让民众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2006年,巴勒斯坦的立法选举中,首次参选的哈马斯获得了44.45%的选票,成功从法塔赫手中夺走权力机构的控制权,成为执政党。

同年,坐拥民意的哈马斯组建自己的武装部队,通过走私大量武器武装自身,并频繁向以色列发起袭击,誓要为巴勒斯坦收回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不堪其扰的以色列,多次发动军事行动。

2008年,以色列为了阻止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对加沙地带发动了一场为期22天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了上千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2012年,以色列又对加沙地带发动了一次为期8天的军事行动,造成上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2014年,以色列再次对加沙地带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为期多达50天,巴勒斯坦伤亡人数差不多是2008年的2倍。

2021年,以色列空军和地面部队进攻加沙地带,死亡人数再次创下新高,这些军事行动一度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认为以色列过度使用武力......

尽管如此,哈马斯竟像“打不死的小强”,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屹立不倒,眼看对手太难缠,以色列换了新思路,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试图以此耗尽哈马斯元气。

很快,加沙地带将变得民不聊生,地区需要重建,物资缺一样拿不出来,民众食物短缺、水源缺乏、电力紧张,甚至土地都被炮火污染,各类民生问题日益突出,70%的民众全靠联合国救济才能勉强度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对艰难求生的现状极为不满,纷纷选择加入哈马斯,新的血液注入后,哈马斯再一次决定“打出去”。

可以说,此次哈马斯发动的突袭,是历史积累结果的阶段性爆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也隐隐透出了中美博弈的痕迹。

4、中美博弈的身影,映衬在巴以战火之中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努力下,成功斡旋沙特伊朗和解,随即引起了中东大范围的和解潮。

比如卡塔尔与阿联酋恢复外交关系、埃及和土耳其恢复外交关系并互派大师,也门胡塞武装也前往沙特会谈.....

诸如此类的和解还有很多,这放在前几年是想都不敢想的。

一直以来,中东矛盾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因素太复杂,导致内部矛盾一步步恶化,而在这个问题上,沙特和伊朗算是两大“鳌头”。

所以,中国推动沙伊和解,直接插入核心所在,希望阿拉伯世界再作为整体,与以色列实现和解。

在巴以问题上,中国态度是4个字:两国方案。

核心原则是,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尤其是强调“独立”二字,也就是说,允许巴勒斯坦拥有军队,否则何谈独立,并且,两国边界以第三次中东战争开战前的边界为准。

当然,对照以色列的态度,他们不会同意中国的这个方案,对于巴勒斯坦来说,打心底里也不乐意,毕竟如果以第三次中东战争前的边界为准,巴勒斯坦仍然损失了不少土地。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方案是相对具有灵活性和可行性的,尤其是在美国的对比之下。

从战略角度出发,美国自然是偏袒以色列的。

2017年,特朗普在任期间,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搬到了耶路撒冷,要知道,耶路撒冷这块地方到底归谁管还没说清楚,名义上一直属于联合国管辖,所以,美方此举摆明了是要一边倒支持以色列。

2021年,拜登上台后,虽然看似和以色列关系不咋地,甚至拒绝邀请以色列总理访美,事后,以色列像极了一个“被抛弃的孩子”,气愤的说道“以色列不是美国国旗上的一颗星.....”

不过,“美以不和”似乎只是假象,此次巴以冲突爆发后,拜登明确谴责哈马斯,重申对以色列的支持。

其实,美国原本的算盘是,不想因为以色列得罪太多中东国家,尤其是中国影响力在中东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美国若积极站队以色列,或将极大程度损坏美国利益。

但以色列作为美国制衡中东的主要落脚点,冲突爆发后,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否则“美以不和”将弄假成真,从而打破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

总而言之,此次巴以冲突掺杂了太多因素,加上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可能使军事对抗持续更长时间,这场源于上世纪的千古恩仇,恐难以迎来真正的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