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有朋友问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我会不加思忖地立刻就回答:旅行是用来回忆的呀!

现在是2023年的中国天津。一处独门独户的住宅,好像是浩瀚海洋中的孤独岛屿,这里曾使我完美地躲避肆虐的疫情。二楼上面一间被春日阳光温暖照耀着的宽大书房,喧腾着明媚欢快的信息,映衬着跳跃的时空,焕发出关于旧日旅行的新的观感,也充满时空变幻的乐趣。

在安逸的空间里这种感觉很美,感到自己就是一个太空人!在一种迥异却鲜明的时空比照下,我反而轻易走出,那些当初对于异地旅途的迷茫,更清晰地看到不同维度下的世界之光!


驶往芝加哥的65号洲际高速公路平坦而宽阔,在伊利诺伊州那些种植了全美国最多大豆的乡野间,似乎永远笔直地向前方延展。

那时刚刚进入2014年5月的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在黎明时分就从普渡大学出发,还路过几个桀骜不逊的收费站。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次在美国遇到收费站,感觉上新奇加困惑。

女儿麻利地拎过一个布袋,在装的满满的里面数出一些硬币,然后扔到一只倾斜着的不锈钢池子里,随着“哗朗朗”硬币滑下,路杆无声扬起。

我们一路上还看到两边无数的大风车矩阵,向纵深排列开来,但忘了那时的大风车是否在旋转。现在想来旋转的大风车才有气势一些,这也是芝加哥凤之城的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5号洲际高速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5号洲际高速公路收费站

是的,我们到达芝加哥的时候,已是浓郁的春天时光,城市正在展开天使的面容。密歇根大道上盛开着绮丽绰约的郁金香,温暖的太阳就在一片鳞次栉比的水泥大楼上方,照耀着那个可爱的上午,是温和没有风的上午。芝加哥是美国极具盛名的风之城,但在那一天风儿暂时消隐,是为了给我们暖洋洋、怡然自得的时空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市密歇根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市密歇根大道

我们路经芝加哥最大的博物馆,停驻车进去参观。我们在博物馆里轻松愉快地浏览,穿行在一个又一个相互串联的房间。但当我们走进历史区,看到那些令人永难忘记、令人震惊的图片时,一时间完全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芝加哥187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一头奶牛踢翻了放在草堆上的油灯,继而造成了一场本世纪最大的火灾。凤之城强劲的风势也来助力,大火整整烧了两天,席卷2100英亩的范围,6万栋建筑中的17450栋建筑在火灾中被焚毁,超过10万人无家可归,占了当时芝加哥人口的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历史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历史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历史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博物馆历史图片

一场世纪大火,让Windy city风之城,在1871年秋天到来后,成为一代建筑大师和艺术家发挥想象与记忆的乐土。在当时经济周期性大萧条的背景下,芝加哥大火,仿佛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拉动了芝加哥的内需和市郊土地的增值。大火使人们搬离了市中心,开始向郊区发展,从而拉大了城市的框架。

现在,水泥森林在芝加哥城三面延展,一直到地平线的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博物馆唐代石佛

宽阔的场地和别具匠心的布置,让我们在这里的参观充满乐趣。

那一天的布告显示这里,正在展出五万件馆藏作品。绘画方面有印象派大师莫奈、梵高的名作,也有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精品。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作为美国最古老的三大美术馆之一,它赢得了在美国网站上,根据网友投票而评出的最佳博物馆称号。虽然面积无法与大都会博物馆相比,但这里胜在安静和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莲花池》,莫奈原作,190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间》,梵高原作,188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密歇根湖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密歇根湖畔大楼

我们站在湖畔一侧密歇根大道上,开始认真关注芝加哥。

很多旅行者爱上芝加哥,是喜欢这里有纽约的繁华,但少了脏乱。芝加哥有洛杉矶的自由,但少了交通不便……美国最为世界所知的城市,虽然大部分集中在东西两岸,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夹在中间的芝加哥相比之下,在名气上显得有些低调,我想是同它漫长冬季的异常寒冷有关,但它内在的底蕴以及文化的繁荣,不会输给任何一个美国大都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密歇根大道花园


我曾经一直渴望体验一种很特殊的芝加哥意境。

有一种影响来自二十多年前阅读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其中一篇《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绘声绘色描写了发生在过去芝加哥的故事。当年我读完大作,很长时间里都在回味,眼前晃动着虚幻的芝加哥城。虽然我那时还没有踏上美国,但内心一直在很舒服地向往着:那样的一种芝加哥实在太美!

在乘车驶进芝加哥老城的当口,我的这个心愿尤其强烈!


我很想领略书中贝特曼.亨特重回芝加哥时,愉快而明朗的心情,“ 看到灰色房屋构成的一条条长街 ”。然后就是贝特曼心中的感慨:旧金山有些闭塞,纽约已经衰老了。美国的前途全仗着它的经济能力的发展,只有芝加哥,由于它的重要的地位和它的公民的精力,注定要成为这个国家的真正的首都。

那个时候,芝加哥作为重要的物流中转站,正由一个美国中部的小镇,一跃成为可容纳35万人口的大城市。


贝特曼“ 扫视大街的快乐而骄傲的目光 ”,也同样令我久久怀恋。书中的贝特曼外出挽救爱德华遭其拒绝,他重返芝加哥时,内心又燃起另一种希望。贝特曼扫视大街的目光有一种甜蜜的昭示:高贵典雅的芝加哥城里,一种美好最终被无情湮灭,又继而完美的新生,那种最后结局令人悲哀又幸福地唏嘘厥叹!


我爱极了《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里面,所描写的芝加哥城里的景象,还有那些高尚的男人和女人。

我甚至把自己当成了书中的贝特曼。作为芝加哥城最有修养的正人君子,他品德高尚正直,一直在内心深处埋藏着对伊莎贝尔的挚爱,并决定终生单身,因为伊莎贝尔那时是好哥们儿爱德华的未婚妻。而书中的爱德华.巴纳德却因为父亲生意破产,从此自甘堕落消沉蹉跎光阴,再也不配与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共同提起。

爱德华后来远遁他乡畏惧奋斗,还与令人敬佩品行高贵的未婚妻解除婚约,最终让出了这个城里原本属于他的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百老汇歌剧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老城

我让女儿载我在芝加哥老城转了好久。我特还别留意芝加哥老城里,一座座向车后滑去的大房子,试图发现哪一座更具有威尼斯大运河畔豪华宫殿复制品的特质,因为书中爱德华的未婚妻伊莎贝尔,亭亭玉立,把美国妇女最令人赞佩的美德凝集到一起,她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还把房间用路易十五时期的家具布置,并且 “她的美丽又赋予房屋的装潢以深长的意味。”


当初,伊莎贝尔与爱德华真诚相爱不离不弃,她多次勉励他,还在爱德华外出创业未果,却一再表示想念故乡想回到芝加哥时,回信恳求他千万忍耐一个时期。她害怕他会抛弃这次良机,贸然跑了回来。她不希望她的爱人缺乏毅力,她在信中引用著名诗句劝解他:
如果我不更爱荣誉,
就不能这么一往情深地爱你。

这是《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中,最耐人寻味的一段!


今天我回想着当年的渴望和崇拜,终于 “历尽波折” 到达芝加哥。

我很想去看望那些让我在当年深受鼓舞,因而在今天依然倍感钦佩的人们。我走在芝加哥老城时,从心里感念当年那个热情而坚毅的贝特曼,感谢那个心怀远大正直的伊莎贝尔,还有很多可爱的男人女人。正是他她们为了荣誉而不懈奋斗,才缔造了完美的芝加哥,也鼓舞起地球那端一个贫穷国度里的青年,在持续不断的精神鼓舞下,度过漫长却充满激情的创业时光,最后终于赶走了贫穷。


我在繁缛又陌生的街道和楼群里寻找,与记忆中的映像比对,茫然间不知哪个地方,哪个上空,还有一丝当年的住址和故人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城圣迈克教堂(幸存于大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当街66号公路起始站

我们走在芝加哥最古老的亚当街上,还欣喜看到66号公路在芝加哥城的起始站牌,这可是当年横贯全美大通途的起始点!只不过现在的这里显得过于简陋,太不隆重,这是为了还原当年的真实?我们设想这要是在中国,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位置,至少要弄个气派的石碑……


66号公路东起芝加哥,斜贯美国,途经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奥克拉荷马州、德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八个州,全长2448英里(约3939公里),经过了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奥扎克山地、大平原、洛基山、莫哈韦沙漠等多个地形区,串联并缩短了当时美国中西部到西岸的路程,终点到西海岸的阳光小镇圣莫妮卡。


过了多年后,国内的一位老教授在一次聚会上对我说起:他曾经驾驶一辆凯迪拉克敞篷车,沿著66号公路横贯美国,从芝加哥一路开到洛杉矶。在长达近2500 英里的旅程上,沿途景致好比 美国的传奇故事,在你眼前一幕幕展开,虽然漫长但你不会想匆促就走过。

那天那位老教授的深情之语,再一次把我带到芝加哥的亚当街,回到那个很不起眼的路牌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河滨步道 (Chicago’s Riverwalk)

我们沿着一条绵延 2 公里长,在芝加哥很有名的河滨步道 (Chicago’s Riverwalk) 很惬意地行走。这里有众多餐厅、酒吧、艺廊、博物馆。在这条步道上,我们沿着河流南岸一路闲庭信步,还能感受到节日般的欢快与熙熙攘攘的氛围。


后来又在 City Winery 酒庄稍事休息,感觉这座一站式目的地有很多乐趣。可以让你在河滨不紧不慢啜饮咖啡,观看风景中五颜六色的游人,还能欣赏现场的音乐。在这里小驻,我们获得一本小册子,在丰富的酒信息后,也在介绍一条体验富含教育意义的旅行路线,以便了解芝加哥桥梁与河道背后的故事。


我们按照小册子标记的路线,在河滨步道开启旅程,游览麦考密克桥屋,看到正在使用的吊桥转动的齿轮。沿途有许多绿地空间,从门前绿树成荫的河畔剧院 (River Theater) 到水广场 (Water Plaza) 的百年喷泉 (Centennial Fountain) 以及多座水上花园,整条步道给我们很欣然明快的印象,到处是满眼的苍翠,绿意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金汉喷泉

芝加哥通过运河水路,可以连接到密西西比河北部密集的支流河网,形成从美国南部通往美国中部的水运通道。芝加哥区域内的德斯普兰斯河(Des Plaines),流入密西西比河的支流,曾经在一夜之间,使芝加哥成了伊利诺伊河谷的贸易中心,给芝加哥带来极大地繁荣。


所有最美好的建筑都依靠着河流建成。

古老和现代的大楼在运河两岸交相辉映。

运河见证了芝加哥的所有成长和老去。


水上Taxi也算是这条河流带给人们的礼物。

当陆上交通不便的时候,多花点钱乘坐水上taxi也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当然,前提是你住在河边那些昂贵的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河与水上tax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河乘坐游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览芝加哥河

我们乘坐游船游览芝加哥河,看到夹河而立的每一座大厦都无比精美精致。而那些看起来外表古旧充满魅力的建筑,现在还依然在行使着看似永恒的使命。比如著名的Merchandise Mart,至今还是摩托罗拉的办公大楼。里面仍然有非常多的企业和商家在营业。后来听人说,保护古建筑的最好办法不是只可远观不能亵玩,而是将它重新利用起来,我想芝加哥在这一点上应该很有发言权。


风城芝加哥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天际线。

这里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财富与高度成就着一个城市,也成就着建设者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野心。运河两岸每一座巨大的建筑,都在凸显着芝加哥建设者们对建筑近乎宗教般的狂热,而这种狂热也促成了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在芝加哥诞生。这是一座满是像沙利文、赖克、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

我们喜爱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如果你喜欢建筑,就在芝加哥。


我最喜欢的一座高楼是论坛报大楼,外表充满了圣洁和哥特的冲突感,非常上镜。如果不是如今纸媒逐渐落寞,相信这座大厦应该会非常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报大楼

游船在高楼大厦布列的矩阵里行进,从坚硬密实的楼体下方仰望着城市的天际,我们晕眩的目光很快又被一栋温柔的建筑吸引。在远摄镜头下,它流动的立面就像被密歇根湖上的风吹起了涟漪,给予我水波漫漫的视觉享受。我审视它的局部细节,感觉它很像是音乐中一段节奏柔和的旋律,又好像是在和着旋律舞蹈,轻纱漫卷,举重若轻,却又动感十足。它就是詹姆斯.罗文伯格和女建筑师珍妮丹联手打造的芝加哥水纹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纹大厦

我们游弋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聆听到一则使用中英双语讲述的故事,非常迷人!

初出茅庐的女建筑师珍妮.丹,一直在拥有大量现代建筑杰作的芝加哥默默打拼。她在参加一次哈佛大学的校友会时,随便找了一个位置闲坐下来,然而令她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此刻坐在她身边的一位男士,正是准备开发湖东新区的地产大亨詹姆斯.罗文伯格。


詹姆斯.罗文伯格当时很不满足于建设普通的塔楼,他想在新开发的地块上做出点名堂。此时,年轻的芝加哥女建筑设计师珍妮,刚刚完成了罗克福德市星光剧院的设计项目,它因富于革新而小有名气。因此这一次看似很平常的邂逅,使得珍妮幸运地获得了为新地块设计一座摩天大楼的委任。

对此,我们也想象珍妮.丹这个年轻的女设计师,应该相当有魅力!


后来我们搜到了珍妮.丹的视频。她模样俊俏,雍容尔雅,举止洒脱,就像芝加哥上午十点钟的太阳,明媚和煦又热力十足。

我那时还想象珍妮.丹就是《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里面的伊莎贝尔原型,她“把美国妇女最令人赞佩的美德凝集到一起”!

然而后来我更愿相信:珍妮.丹最大的魅力应该是她独到的设计理念与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纹大厦

第一次来芝加哥,我就常常想:什么才是令我们对建筑产生兴趣的根源?这就是最有魅力的珍妮的故事。

在以男性建筑设计师为绝对主导的建筑业界,珍妮用她的以柔克刚,将人们从那种摩天大楼的阳刚之气中解放出来。她把高楼设计成一道风景,一座带有山峦和峡谷的大厦。她要用这一独特的设计,让建筑从坚固僵硬的外表中,流淌出一种抒情诗的味道。


2019年水纹大厦在阿克塔尔击败了后来得了银奖的迪拜O-14大厦,以及后来得铜奖的曼谷大都会酒店,最终获得import摩天大楼建筑奖金奖。评委们是这样评价它的:这栋大楼的杰出不在于它华丽并且实用,而在于它因为实用而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河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河狼角

记得那可真是异常忙碌的一天。

我们走下游船又急切换乘地铁,在女儿一丝不苟引领下,一家人嬉笑着,又到达树荫茂密花团锦簇的海德公园,去看奥巴马总统的家。

奥巴马总统故居在海德公园一个很显眼的位置,当下正被严密保护。我们和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被一根黑色链条阻挡,远远地看到房屋前面岗哨林立,后来听说还有一支特勤部队驻防。移动哨在距离房屋很远的地方游弋,示意附近的一些游客不要走近。但我们远远投去的喜悦的目光,却锁定在了奥巴马总统的邻居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巴马故居与旁边的幼儿园

其实,我们来看奥巴马总统的邻居,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据说奥巴马总统面对多家媒体采访曾经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

这个消息很让一个叫比尔的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还在国内担任八所幼儿园总园长的妻子,在一次上网浏览美国幼儿园时,意外看到了一则新闻,那新闻原本是被用来借鉴,讲述幼儿园选址的重要性的,却被讲述人演绎成一个鲜活的故事。

——奥巴马的老邻居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说自己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自从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后,他感觉机会终于来了。因此,他满怀希望将自己在二十年前只花了几万美元买下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

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这里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房子,附近的公共空间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更大的担忧则是等奥巴马届满回家,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干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巴马故居旁边的幼儿园

比尔苦等了一年多终于等来了买主丹尼尔,却要求分成几期支付,然而比尔竟然激动得差点掉泪。收了第一笔钱,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然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

妻子也为此激动地盛赞丹尼尔:真是一个伟大而睿智的幼儿园园长!


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接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te Souza拍摄奥巴马与孩子

奥巴马总统曾经说,他能够与0到8岁的孩子,相处的很融洽。

他还诙谐地说:“小孩子都很喜欢我,也许是因为我的耳朵很大,长得比较像卡通人物。” 哈。

我们很相信奥巴马话。因为在很多年前,妻子就曾经非常认真地告诉过我:幼儿所拥有的纯洁心境非常奇妙,她能够非常本能地感应陌生场景,探知某些隐藏其中的秘密。


我也的确曾经听到过如下“奇谈怪论”:某些想要买下某所房屋的人,会预先抱着幼儿去感应一下那里的环境。据说如果发现幼儿在陌生房子里,毫无缘由地突然烦躁不安或哭闹,那就要审慎这里的气场是否和谐安定!

哈,这里面或有玄妙,但是否足信,我也未知论据究竟在哪里。


后来我们有机会见到白宫的首席摄影师,还与大名鼎鼎的Pete Souza合影。

我很欣赏Pete Souza的原因之一,是他曾捕获了很多美国国家领导人与孩子友好相处的镜头。他拍摄的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与孩子互动的照片,最多打动了美国人!也有一些美国人甚至流着眼泪说:对,就是他,下一次就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te Souza拍摄奥巴马与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te Souza拍摄奥巴马与孩子



当年,芝加哥从大火的废墟中清理出瓦砾碎石,堆砌成一片公园,它就是现在芝加哥人最喜欢的公园之一格兰特公园。步行经过色彩斑斓的Monre街,很轻松就能到达密歇根大街上的格兰特公园,它的旁边是著名的密歇根湖。中央位置是芝加哥地标之一,世界上最大的照明喷泉白金汉喷泉,它采用洛可可婚礼蛋糕样式。现在时间来到了傍晚,喷泉显现出令人感怀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金汉喷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歇根湖畔

日落时分,我们还在密歇根湖边,等待着芝加哥的华灯初上。波涛汹涌的海岸,与宁静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北密歇根大道上逐渐增多的车流,隐射着归家的急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密歇根大道上的轨道地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密歇根大道华灯初上

或许是这个城里密集的水泥高楼,阻挡了强劲呼啸的风力,因而才感到温馨光影下的柔情与甜蜜。

在一处深巷中漂亮的独楼里,我们与这个城里唯一的朋友,我日夜思念的好友建宁欣然相见。

我向着他一溜小跑过去,使用了美国式的拥抱!


我们在分别五年后终于在风之城相见,彼此相拥着前往下榻酒店的西餐厅,共聚美国时光的宝贵一刻。但一路之上我们愉快的谈话,却被一些来电不时搅乱。

那时的建宁老弟正在芝加哥身兼数职,其中最主要的职责是要统筹引进美资到天津,以及疏导天津投资来美国。他既要频繁应对几方面人员,又要缜密安排并且亲力亲为。

他先用流利的英语接了一通电话后,才对我说眼下正与芝加哥招商局(World Business Chicago)合作,构建一个连接多领域精英的网络,让芝加哥天津办事处成为专业知识和行业人脉的关键节点,之后他很羡慕地望着我说道:我可完全不像你们,已经告别了过去的繁劳,让当下变得悠哉游哉啊。


建宁比我们更加熟悉芝加哥。他向我们介绍芝加哥是 “第二层次的全球城市”,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这样的顶级全球城市,但它同巴黎、悉尼、法兰克福、新加坡一样,都是令人敬佩的全球城市。


在光影迷离的西餐厅,我与西装笔挺的建宁相对而坐。我频频举杯感谢他曾给与我们此番美国之行莫大的帮助,也感谢他还在百忙中抽空到达三百公里远的普渡大学,专程看望过我那读书的女儿。

他也举起酒杯喋喋不休盛赞我们在美国的自驾游富于勇气。他还逐一提到我们在应对那些令人紧迫的陌生环境,在遭遇不同危险情势下的 “亮点”。

后来他表情严峻很认真地叮嘱我:你等到今后闲了,一定要把此番闯荡美国的经历写成一部书。我也表情严峻很认真地应诺了他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体育协会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体育协会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体育协会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体育协会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体育协会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酒店俯拍芝加哥华丽一英里



作为芝加哥最为核心的一个区域,壮丽一英里也可以说是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这里集合了世界上各大品牌的专卖店,并且建筑都是高楼大厦,华灯营造出通体明熠、晶莹剔透的视觉。抬头仰望这些高耸的建筑,行走在其中,竟然丝毫没有那种无形的压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华丽一英里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丽一英里上第四长老会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长老会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长老会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长老会教堂

即使我们不是长老教会员,也可以来参观这座美丽的教堂。这里的夜异常瑰丽祥和!我们在拐角处时,跟着一道光的指引正好走进了教堂。我完全没有意料会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木制天花板,那看起来像一个倒置的船架。彩色玻璃窗非常精致。

我们感到此刻应该坐下来,慢慢欣赏这一切。这座哥特式复兴式的教堂,在一百年前由著名建筑师Ralph Adams Cram建造,至今保持完美,内部即明亮又不老旧。我仔细看了很多细节,终于知道长老教会的英文名字Presbyterian,还拿了一本关于教堂建筑的小册子。

教堂的顶部,全部是木雕刻成,令人感到迥永的宁静安详意味,内部的艺术设备播放着歌唱上帝的音乐,给予我们几分钟或半个小时,远离城市喧嚣的安详小憩,因此我心情舒缓地觉得这里看起来,才是更像教堂的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色下的芝加哥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古老的第二城市喜剧俱乐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色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鲁克里大厦

鲁克里大厦的内部分外迷人,最令人惊叹的是两个华丽的彩色玻璃圆顶。穹顶以及那些吊灯都是著名珠宝公司Tiffany做的,在珠宝之前他们也做建筑设计。上面的马赛克花纹源于意大利西部,全部是手工制成。其中的铭文是当时的诗歌、俚语或者名言,反映当时的文学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最古老的夜总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歹徒和幽灵之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歹徒和幽灵之巷

我们浏览芝加哥官方的旅行指引,发现有太多引发兴趣的地点,都特别值得去看。身处一座充满故事的人文城市,怎能错过那些不期而会的邂逅?

早在1891年,英国的作家毛姆来到芝加哥,他每到一处,都被这座城市的建筑、交通和纯粹的市井之声深深吸引。在他的很多作品里都写到过正直有品位的芝加哥。


我们停留在一处灯光不是那么强烈的场景前面,感觉到一种浓重阴郁的历史氛围。远处的桥梁下灯火稀疏。旁边被摩天大楼怀抱的深巷笼罩着黑夜的寂静,老旧的道路通向上一个世纪的俱乐部,怀旧的霓虹灯有些衰落,在俱乐部上空幽梦般闪耀。


眼前的芝加哥如此真实,但我不好确认这是不是毛姆到此一游过的那个地方。我们向历史深巷探看良久,拿不定主意是否走进去?

这个时候建宁忽然打过电话来,他叮咛我们十点钟之前,一定要回到酒店,还问了我们现在哪里?他说曾经留意芝加哥市多次枪击案发生的时间,发现绝大部分都在晚上十点以后,至第二天凌晨。在芝加哥,绝大部分枪击案都与帮派有关。


建宁的电话帮我们即可做出了决定:不走进去那个深巷。

或许看似平静的里面,藏匿着黑暗中的危险。我们即刻回转身要返回酒店。

这时看到街头有三五成群的黑人青年,正在向我们走来。


建宁在电话里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现在就要提醒自己了,要注意前方高能!提高警惕,或绕行。你别看他们人高马大,但往往都是十几岁出头的问题青少年,犯了法即便被抓,过几天又会被放出来。警察抓人,法官放人,这是问题青少年的一个怪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芝加哥体育协会酒店门前街道

我们顺利回到了酒店,在客房里听到街头隐约响着警笛的嘶鸣,但我们显然已经置身安全的境地。

我再次致电建宁,互道晚安。


那一夜香梦深长,这正是旅行的好处,睁开眼已经天亮。

我敲开另一间客房,妻子开门后,女儿从洗漱间急匆匆走过来:老爸老爸,你昨晚带我们最后去的那个地方,刚刚被我查到了,那还是芝加哥很有名的旅行线路呢,那个让我们望而生畏的深巷,就是当年阿尔·卡彭 (Al Capone) 经常走动的地方,那些地方还能回顾1920年代咆哮的芝加哥。帕默大厦和死亡巷都是闹鬼的地方。阿尔·卡彭26 岁时席卷芝加哥,在黑手党中崛起。那个深巷附近的老式夜总会,都是黑帮老大经常出没的场所。你应该记得,我们在旧金山还去魔鬼岛上,看他住的狱中小屋和那个窗口吧?(她说的是旧金山魔鬼岛)哈。

我不由惊讶,表情愕然:哇,我们怎么总是无法摆脱阿尔·卡彭 (Al Capone) 的阴影,怎么总是那么容易跟黑帮纠缠?呵呵,这更加说明我们的旅行是全方位的旅行。我们第一次来芝加哥就如此奇特的令人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晨酒店露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酒店眺望千禧公园


图文原创/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