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董哲文/董哲

日前,湖南省纪委监委2023年中秋国庆纠治“四风”专项监督检查组明察暗访时,在某地一茶楼,四名公职人员正在赌博,面对检查组突击检查,一人借口到车上拿证件拔腿就跑,开溜后还不忘“嘱托”牌友说:“我跑了,千万别说我是哪个单位的……他们找不到我滴……”然而,检查组迅速确定了该人的身份,并成功将其追回。

经初步核实,这名逃跑的人是某市某区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名叫张某某。其他三名公职人员分别为某市某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李某某、副主任王某某,以及科长刘某某。据了解,四人当天下午在茶楼内打麻将赌博,每局的赌资在100元至300元之间不等。

目前,该市纪委监委已经对张某某等四人立案审查调查。公职人员聚众赌博,类似这种公务员违纪违法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但遇到突击检查有人拔腿就跑的情况并不多见,尤其让人不解并引起广泛非议的是,官方通报以及媒体报道中频频出现的“某某某某”,总给民众一种隔靴挠痒之感,也有一种“护短”之嫌。

9月28日,湖南省纪委监委“三湘风纪”发文通报纠风防腐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时,对于此事虽然披露了“我跑了,千万别说我是哪个单位的……他们找不到我滴……”这一细节,但通报中既没有点明事件发生在何地,只是说“某地一茶楼”,也没指出具体是何单位何人。虽然检查组迅速将问题线索交办,有关部门也查清楚了这些人的单位和身份,但媒体曝光出来的仍是“某市某区”“张某某”“李某某”等,所以对于民众来说,依然是云山雾罩,知其一不知其二,获取的信息极其有限。

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民众的知情权就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官员违法乱纪的事,越是披露的不全面,一叶障目,越会激发民众的好奇心理和探寻真相的热情,越会引发各种猜测,产生一些更为负面的消息,甚至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最终将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削弱反腐力度。

事实上,据《湖南日报》报道,湖南省纪委监委在开展明察暗访纠“四风”,风清气正过“廉节”活动中,是有明确表态的,处置节日期间发生的“四风”问题,着力抓现行、抓典型,“对于检查中发现的疑似问题线索,各检查组将梳理汇总、列出清单,并进一步核实确认,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明确整改措施、时限、责任人。”

如此言之凿凿,掷地有声,只可惜在实际工作中打了折扣,可能还欠点火候和力度,无法真正“形成强大震慑”。像这几个聚众在茶楼赌博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区政府办公室的一二把手,而且有一名副主任竟然还像赌徒一样现场开溜了,并嘱咐同伙“严防死守”,不让暴露其身份。更何况节日前夕,当地已经对“四风”问题三令五申,他们这种顶风作案,故意逃避和对抗组织检查的情况,应该够得上“典型案例”的标准了吧,难道不能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吗?

纪委监委节前对各级各部门纠“四风”树新风划重点、提要求,在节日期间明察暗访、监督检查,是他们该做的工作。但是执行过程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蜻蜓点水;对典型问题的公开通报,更不该遮遮掩掩,含含糊糊,否则就失去了通报的意义,也难以达到严肃查处、以案示警、强化震慑的效果。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编委、华夏号聚合新闻平台执行总编辑、灯塔新闻执行总编辑)

一审:贺强 二审:朱文强 三审: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