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根据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并应美方邀请,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在华盛顿同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双方围绕中美关系、亚太地区形势、各自地区政策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建设性地交换了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学者认为,自从特朗普政府发起了中美贸易战以来,现在的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经过六年的极限测试,美方搞清了中方的边界,中方也清楚了在世界大格局里的定位。如今,美方发出的邀请,中方作出了回应,拜登求仁得仁,中美双方总算坐下来围绕共同关心的亚太事务进行了磋商。

在挥戈看来,对于本次会晤的评价,与过往形成明显的区别。坦诚,意味着双方能够直面两国在亚太事务上遇到的挑战,脱离指责推诿,分清是非对错的初级阶段。深入,意味着双方没有停留在表面,显然就事论事有助于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建设性,意味着双方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突破当前的困难。

2009年4月1日,当时的中美两国元首在参加G20金融峰会期间,举行了首脑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并确定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2009年夏季在华盛顿举行,一直持续到2018年,对话机制被特朗普政府强行终止。

自从2021年初,拜登政府上台执政以来,美方多次表示暂时不会恢复这一对话机制,一直幻想中方对此怀有期待,并以此作为筹码,逼迫中方在原则性问题上妥协、让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复却是“美方想多了”,短短的五个字,让美方的幻想成为泡影。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暂停前后,中美两国没有大的变化,依旧在原来的道路上前进,但中美关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双方的分歧主要来自意识形态,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脱钩、围堵,完全让意识形态划分敌我占了上风,而非国家利益。

美国的一意孤行,已经持续6年了,得出的重大结论就是中美全面“脱钩”几乎是不可能。

今年5月中旬,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奥地利进行战略磋商。此后,美国国务卿、财政部长、气候特使、商务部长先后访华。显然,美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呢?一边说要沟通合作,一边背后不断捅刀,中方坚决反对。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是中方的要求。在完成“作业”之前,美国也只能接受期望落空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8月29日中午,华为商城官网上架了mate 60 Pro手机。经过多次拆解之后,美方已经证实mate 60 Pro使用了7纳米芯片,达到了5G的水平,那么华为到底是如何实现突破的呢?至今他们也没有搞清楚。华为手机在三年被迫沉寂后重出江湖,足以证明美国的极限打压已经失败。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国早已有言在先。于是,今年的9月16日开始,王毅与沙利文在马耳他又进行了今年的第2次战略磋商,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地区安全、科技创新、就业增长等等,两国存在着广泛的话题,中美关系不仅仅事关两国,还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马耳他总统在会晤王毅时表示,马耳他欢迎中美会晤,会晤为世界带来了利好。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非常需要一个稳定、持久的国际环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仍然会居高临下,对于美国政府的理性决策,国会山的议员们仍然会节外生枝,但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均衡、坚守战略定力。几番交锋之后,获得了脆弱、短暂的平静,借此进入新阶段,才能巩固前期成果,为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积累更多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