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食物的总摄入量与平均寿命呈 U型关系,食物的摄入量越少,平均寿命就越短。主食,在饭桌上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东西,什么“瘦了,别吃了”,什么“吃饱了,别吃了”,什么“最近为了控制血糖,别吃了”,什么“吃多了,别吃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吃主食”的借口。此外,近几年来,有关主食的各种流言四起。
不吃主食寿命不会长?

日本一位名叫桐山秀树的作者,在2010年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后,为了控制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大力提倡“拒绝主食”,结果三周之内,体重从87斤降至67斤。然而,七年之后,他却因为这件事,在东京某饭店突然死亡,享年61岁。
桐山秀树只是一个例子,但《柳叶刀》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指出,食物的摄入量与平均寿命有一个 U型的关系,食物的摄入量越低,人的平均寿命就越短。这就意味着适量的主要食物可以延长寿命。与食用大量食物的人相比,食用较少食物的人,死亡率更高!研究人员又对八个包括欧、美、亚等20多个国家的42,179名患者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同样的结论。
警告:不吃主食有害健康!
1、增加患心脏病的几率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想要填饱自己的胃,就必须减少饮食,多吃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品,那么他患心肌梗塞、中风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2、增加结直肠癌的几率
如果没有淀粉类食品,那么机体将需要蛋白质来供给能量。而在此过程中,蛋白降解又会生成大量的排泄物,加重肝肾负荷,并促使肠道内的细菌繁殖,极易引起结肠癌。
3、造成大脑的退行性病变

根据调查,人脑一天所需的食物,大约是一百三十克,如果食物的量不够,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心不在焉、思维迟缓、焦虑等现象,对人脑的思考有很大的影响。
4、荷尔蒙
不吃主食会扰乱人体的内分泌,如果不吃主食,还会导致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状。
5、容易出现低血糖症
如果长时间没有吃好食物,就会出现低血糖,从而引起心慌,头晕,精神萎靡,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为了控制血糖而不进食,就更不可能了。
6、易患营养不良症
粮食是最便宜的能源物质,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如果你不吃主食,只吃蔬菜,那么你的身体就会缺乏足够的能量,从而造成你的身体营养不良。
7、容易肥胖

一些人放弃了主食,但相对的,他们会吃更多的肉,这样,他们会摄入更多的脂肪,从而导致身体脂肪的增长。
学习如何正确地吃主食
1、有足够的容量

建议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日应确保谷物、马铃薯等食品的摄入量在250~400 g之间,多运动的人群可适当增加。一般情况下,全谷粗杂粮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干重,以鲜重计算,大约是干重的5倍),其余的都是精米白面。
一份50克的主食,他大概能估算出来。
2、多样化
我们经常食用的精米、精面,在加工的时候会失去很多营养成分,尤其是 B群维生素、矿物质等。主要食物有谷类、薯类、杂豆等,可以做到多样化,粗细搭配,适当的选择全谷类产品。而土豆、山药、地瓜、南瓜等食物,都是富含淀粉的食物,可以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3、保持营养

有些烹饪方法不当,可能使主要食物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注意不要太多的淘米,因为反复的揉搓会导致大米的表层营养损失;不能用捞蒸的方法来煮米饭,也就是抛弃了米汤,然后再蒸;熬粥不能放碱水,用酵母代替小苏打进行发酵;在烹调主要食物时,尽量减少使用油炸方法。
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也就会开始衰退,随之而来的就是骨骼的健康问题,都听过一句话“人老腿先老”,很多上年纪的中老年人都逃不开骨关节的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不注意保养和饮食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寿命的质量。若关节骨骼已经出现相关问题,可以补充曲那丁肽调节,曲那丁肽包含多种骨骼营养物,如骨胶原蛋白肽,水解二型胶原蛋白,初乳碱性蛋白等等,通过刺激滑液产生,降低疼痛因子活性,增加骨密度减少流失、重塑组织刺激生长,达到改变关节骨骼的不适和种种问题。而对于新鲜时蔬的日常摄入,也需要每天保持,时蔬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钙质的食物也要每日也要进行补充。
4、食不厌精
在以前,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热量的摄取,一大碗米饭都是几个泡菜,慢慢形成了一种“大快朵颐,小快朵颐”的饮食习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现在的饮食习惯都是以清淡为主,大快朵颐一小块米饭为主食,这是一种营养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