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震动国际的新闻从中国财政部发出:为了进一步巩固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决定成立两大工作小组,旨在加强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对话。这一行动实际上是对此前中美两国元首在巴厘岛达成的关键协议的具体落实。

事实上,这条消息的背后有着更加复杂的外交往来。六天前的9月16日,在地中海沿岸的马耳他岛,中国的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美国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有过一场深入而又秘密的对话。

这场对话不仅持续了一天,甚至延续到了第二天。这是今年他们第二次深度交流,记得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奥地利的春天,那时花正盛开,而这次的背景则是地中海的暖风和波涛。

这两次的交锋,一方面体现了中美之间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和摩擦,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两大国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愿意坐下来沟通和协商的决心。每一次的会谈都涉及到深入的策略讨论和前景规划,显示出两国对于未来合作的期许和信心。

此次成立的“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无疑将为双方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为正式和系统的平台。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中美关系有望走向更加稳定和和谐的发展轨迹。

第一次深度对话的核心目标,是为了让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为了摆脱分歧和误解,将关系重新纳入稳定的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美国派遣了数位政府要员来华,包括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这些都是拜登政府的核心成员。而且还有与拜登关系密切的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他的政治生涯几经波折,曾经以微小的差距输给了小布什,并在奥巴马总统任内出任国务卿。

而第二次对话的方向则是进一步加固并提升中美两国的关系。当这一消息曝光时,国际社会都在关注,期望着双方能达成更多实质性的协议。经过六天的等待,经济方面的进展终于显现,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组也正式成立。

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将不仅有利于两国,更将对全球产生积极影响。这次会晤的东道主,马耳他总统维拉,还特意在总统府亲自接见了王毅,并表示马耳他对中美会晤充满欢迎之情,认为这样的交流为全球带来了积极的信息。

第一次会晤和第二次会晤,都反映了中美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它们都是为了走出僵局,为了找寻更多的合作空间,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努力。两次会晤的举行,都表明了中美两国愿意在一些核心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协商,寻求更多的共同点,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而经济和金融工作组的成立,也表明了双方在关键领域的合作愿景。这些动作为中美未来的关系,乃至全球的未来,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会晤选择在奥地利与马耳他进行,彰显了中美双方在国际场合上的平等及互尊互重。这两个国家均位于欧洲,相对于中美而言,地理位置相当中立且距离相近。奥地利享有永久中立国的地位,而马耳他尚未成为北约成员国,且同中美均保持友好关系。

虽然最理想的会晤地点是中美本土,但在各种因素未完全符合的情况下,双方都一致同意选在这两个国家。这表明无论面临多大困难,中美双方都有明确的意图,期望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前进。

多名美国高级官员的访问涵盖了不同的领域与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责和关注点,但美国国债是一个共同而重要的议题。美国新财年将在十月一日启动,但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还未批准拜登政府的新财年预算,这为拜登政府提供了一些缓冲,一些人因此将国债的问题归咎于共和党。

他们主要的指责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特朗普的财政刺激政策导致了大量印钞和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是共和党在疫情防控上的无作为,导致了民主党不得不接手,为此承担责任。

在这场国债问题的辩论中,前美联储主席、现财政部长耶伦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度。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她的关注焦点不在于争论责任的归属,而在于寻找解决当前危机的方案,这无疑惹恼了一部分人。

从那时开始,关于债务相关的讨论中,耶伦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权力则逐渐转移到了商务部长雷蒙多的手中。这一系列动作表明,虽然美国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立场,但在国际场合上,他们仍然需要表现出一致的态度,来面对与中国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雷蒙多对中国的访问,核心目标无疑是期望中国能成为美国国债的购买者,或至少暂停其抛售行为。

今年五月末,在经过一系列艰难的协商之后,拜登政府终于与由麦卡锡主导的众议院敲定了一项协议,虽然围绕债务上限的谈判充满了挑战,但要实现美债的销售似乎更为艰巨。若美国国债无法成功售出,美国将不得不面对政府机构的关闭、大规模的人事裁减和整个社会的瘫痪,而多年来美国政府持续实施的“挪用”政策也将被迫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2022年,中国始终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但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中国开始转向新的策略,逐渐减持美债。这一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引发的全球美元紧缺所致。因此,出售美债所得到的美元,加上贸易顺差中赚取的美元,都被重新配置。

雷蒙多在中国的行程,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他不仅要与中方就国债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更要力图说服中方重新考虑其对美国国债的持有策略。这一访问是在中美关系中一个微妙而关键的时刻进行的,任何的决定都将影响到双方未来的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的稳定。

这场博弈中,不仅涉及到国际经济战略和全球财政平衡的重新配置,还牵涉到中美之间长期累积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交织与冲突。这一阶段,双方都处在重新评估和调整各自国际策略的关键节点,每一步棋都需要谨慎而决断。

在这样一场涉及国家利益和全球经济未来的重要对话中,雷蒙多和中方代表的每一次交锋,都反映出双方深度的经济洞见和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向的不同理解和展望。每一个议题和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格局重新洗牌的关键变量。

在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一方面,中国向富含矿产资源的国家如巴西和秘鲁等提供贷款支持,助力它们解决美元债务问题,并通过直接投资其企业来获得石油、矿石和农产品等关键资源。

另一方面,中国加大了黄金的购买力度,以增强国家外汇储备的稳固性。一份由世界黄金协会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黄金进口量激增至792吨,同比去年增加了400吨。据统计数据揭示,过去6年里,约有7000吨黄金从欧美市场流入中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高级官员,包括雷蒙多,都急切地期望中国能够再次伸出援手,协助拜登政府度过困境,这一意愿表达得极为明确。甚至拜登总统也期望能在11月的旧金山APEC峰会上与中国领导人再次进行会谈。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取决于美方展现出的真诚意向。实际上,自中国提出具体要求后,美方已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但很明显,这些改变仍未满足中国方面的期望。美国需要摒弃一些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的思维,与中国携手合作,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未来。

在这种国际关系紧张和经济挑战重重的情况下,中国和美国的互动关系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深远影响。美国希望通过与中国的进一步沟通和协商,建立更加紧密和有效的合作关系,以解决两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存在的诸多分歧。

而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和经济实力,也在积极寻求与各国建立更加和谐和互利的合作关系。这一切都凸显出,如何加强中美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将决定两国乃至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