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国正处于历史的风口浪尖,中央政府开始平反冤假错案,重审历史问题。这一过程虽然最终取得了成功,但却充满了挑战。在其中,有一位女性,从普通工人一路攀升,最终成为中组部副部长,然而,她的坚持与选择最终导致了她的坠落。

高淑兰,1942年生于天津,她的成长与中国国家动荡的时期相伴。尽管她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困难,但新中国的崛起为她提供了机会接受教育。1958年,高淑兰毕业后,迈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成为铁道部北京二七机车厂的一名普通工人。然而,她的坚韧、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很快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她的卓越表现为她赢得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
但随着大运动的来临,高淑兰的生活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她逐渐升迁,成为车间领导,最终升至中央组织部核心小组的副组长。然而,她的快速晋升背后,也伴随着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情境。
高淑兰的快速晋升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众多老干部遭受严重冲击,许多职务空缺,为了维持政府运转,组织部不得不在工人中挑选一些“左”的人才填补这些空缺。

这个过程中,高淑兰得到了康生的关注和赏识,进入了组织部核心小组。在这一职位上,她也参与了不少政治迫害事件,包括对上海市长曹荻秋和元老陈云的污蔑。
一切都在1976年发生了变化。那一年,中国政治局势剧变,四人组合被打倒,组织部的工作节节败退。高淑兰等人心生侥幸之情,以为自己可以逃过审查的风头。
1977年,中国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华国锋上台后,他着手平反冤假错案,以维护社会正义。老干部们急切希望恢复名誉,但组织部长郭玉峰和副部长高淑兰却拒绝合作,阻碍了审查工作的推进。
这一情况引发了老干部们的不满,他们开始通过大字报等方式表达不满。华国锋派汪东兴前去了解情况,听取了老干部们的诉求。最终,中央政治局同意撤销郭玉峰和高淑兰的职务,组织部也经历了重大变革。
由于担任副手的身份,高淑兰得以返回北京二七机车厂,开始了普通工人的生活。但是后来的她的工作态度一直积极向上,后来还担任了住宅环卫处副处长和医院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到了90年代末,她成功地享受了退休生活。

高淑兰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性,也是对历史教训的一种警示。她的生命之旅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故事,充满了崇高的奋斗和坠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