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的后起之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直到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地区的普鲁士通过打赢几次重要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并在普法战争中打败了强大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才完成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才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然而,虽然德国的建立晚于英国、法国等老牌欧洲强国,但是德国在建国之后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在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德国的国力迅速发展,很快就能跟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英国“掰手腕”,并以一己之力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但是德国总是可以“浴火重生”,在低谷中重新崛起。时至今日,德国依然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且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的很多企业也是非常顽强,在这个人口只有大约8000万的国家里却拥有着超过800家两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上千家超过一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这些企业甚至在当今世界依然处于领先的地位,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当今世人所熟知的宝马、奔驰、万宝龙、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均在其中,这些也都是德国人的骄傲。

德国为什么能拥有这么多家百年企业呢?这些企业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德国又是如何让它们能够长盛不衰的呢?

迎头赶上的德国

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欧美国家很快也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德国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德国还没有统一,因此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早在1840年左右就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初的德国也只能仿造英国和法国的产品。尽管当时的“世界科学中心”在德国,但是德国⼤学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德国社会的⽣产领域是完全脱节的,对德国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是有很多在德国留学的美国人回到美国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创办企业。到了19世纪90年代,德国人在美国看到了美国⼯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常⾼,甚至高于德国本土,这才最终让德国人产生了自己设计产品的想法,并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开始⼤⼒促进应⽤科学的发展。

由于德国拥有雄厚的科学基础,同时也重视产业化的发展,在统一后不久便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因此想发展出自己的产业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很快,德国就将国内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和技术⼯⼈队伍完美结合在了一起,并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产业转型,领导人类进入“内燃机和电气时代”,德国的工业也完成了“弯道超车”,这一时期的很多重大发明也都出自于德国人之手,比如内燃机、汽车等。当这些新发明开始量产之后,很多当今著名的企业也都在那时发展了起来,比如在1883年成立的奔驰集团、1916年成立的宝马集团、1909年成立的奥迪集团等,无一不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变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德国企业的过人之处

这些百年企业至今能够依然繁荣,除了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自身的过人之处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德国人具有强烈的工匠精神,一旦工作起来就是认真、专一。这种精神从中世纪以来就一直被传承了下来,深深刻在了德国人的骨子里。在工业化以前,年轻人在小作坊里跟着老师傅学习手艺是一种常见的场景,即使如今的小作坊早已被大工厂所取代,德国人依然传承着这种精神,很多德国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只创一次业、只做一件产品,甚至还会让自己的后代来传承自己的产业。

德国⼈对造物的偏爱甚至也早已融⼊到了德国的⽂化传统中。早在16世纪,德意志地区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就说过:“⼈们⽆需遵从教会指令,靠自己辛勤劳作也可以获得救赎。”这种思想深深影响着每一代德国人。在二战后,很多被摧毁的德国歌剧院、教堂、街道等也在德国人高效的组织下迅速按照原样重建了起来。而德国的各家企业自然也传承了德国人的这种精神。时至今日,德国的经济结构中有超过30%为制造业,正是由于德国人百年不变的工匠精神,才造就了如今大量的百年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除了工匠精神,德国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也以“稳扎稳打”为主。在德国,几乎没有一夜暴富的企业,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或某种产品的制造,⾼度注重产品的质量,慢慢地流传着。德国的一家拥有300年以上历史的银行——迈世勒银行的掌舵人曾经说过:“我们的祖训是“欲速则不达”,即稳健第⼀、速度第⼆。”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总裁也曾说过:“我们德国⼈有⾃⼰的经济学。我们仅追求两点:⽣产过程的安全、⾼科技产品的实⽤性。这才是企业⽣产的灵魂。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地制造产品,更是我们德国企业与⽣俱来的天职和义务。”德国企业在几百年内“慢功出细活”的理念让他们得以稳定地发展,同样也制造出了很多高质量的产品。根据欧洲专利局统计,德国的⼈均专利申请数量是法国的2倍,英国的5倍,西班⽛的18倍。

西门子公司

同样,很多德国企业在制造产品的时候只会考虑“物美”,很少考虑“价廉”。在德国人眼里,“物美价廉“是个悖论,他们更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只要是质量好的产品就不存在“廉价”这一说法。因此,德国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都比较昂贵,德国人自己也承认:德国产品的价格一直不占优势。但是,这种追求高质量的理念也让德国产品一直享誉世界,德国产品的耐用性也是稳居世界前列,受到了各国客户的青睐。

德国菲仕乐锅具公司的老板曾经说过:“所有买了我们产品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这样我们就会有口碑,有了口碑,就一定会有更多人来买我们的锅。自我们厨具厂诞生以来,不过几十年,就已经卖出1亿多口锅,但全球有70多亿人,哪里愁卖不出去呢?”很多德国产品的质量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在别的国家很难找到能与之匹敌的产品。根据调查,德国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完全找不到对手,在和别的企业的竞争中基本处于碾压的态势。

除了硬件方面的因素,德国企业能够长期延续也离不开自身软实力的加持。德国的企业大都十分强调提高员工的素质,重视人力资源。企业在运营的时候一直坚守规范、和谐、负责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深深地树立在每一位员工的心中,通过各种员工福利和对员工的培养来保障员工对自己的忠诚度。在德国的企业里经常能看到工作了几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他们认为:“老板对我们好,我们也该对老板保持忠心。”这种互惠互助的情况也让很多德国的企业保留了大量人才。

德国政府的宏观政策

除了企业自身的优势,德国政府的宏观政策也成了德国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德国政府历来注重加强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在德国统一后更是大力推广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根据调查,德国人的受教育率已经高达90%,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有很多也进入了德国的百年企业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出工出力。

不同于英国和法国,德国政府历来重视中小城市和企业的发展。在德国并没有像伦敦、巴黎那样的超级大都市,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比较均衡。同理,德国对所有的企业也都一视同仁,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德国政府明令禁止同行之间进行恶性竞争,禁止企业之间打价格战。德国政府也一直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将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导方针。得益于德国政府完善的政策,在德国产生了上千家世界著名的品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几家著名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德国政府对制造业的态度也不同于英国。德国虽然也有房地产行业、金融业,但是德国政府一直限制他们的发展,只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久而久之,德国与英国产生了不同的状况,英国的很多老牌工业城市都已经向金融业和旅游业转型了,英国也成了以金融业为主导的国家。而德国却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制造业的强国,目前德国在汽车制造、高端机床、化工等领域依然处于领先的地位。而菲仕乐、宝马、西门子等百年企业也一直流传至今,并依然顽强地发展着。

可以说德国的企业在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及德国政府的大力扶持,最终让它们经久不息,德国也因此成了一个盛产百年企业的国家。

编者按

本文是作者阿竖的作品,我对于文章中的一些内容持怀疑态度,比如“德国工匠精神”的那一部分,我对于所谓的德系工匠精神和日系工匠精神一直不感冒,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拥有科学、系统、高效的生产管理制度。相比于虚无缥缈的“工匠精神”,我更相信他们的成功是管理学在发挥重要作用,但这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然后全面超越(精神啥的听听就好),不要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看看德国和日本现在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情况,以及我们已经完成的伟业,就知道这绝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