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残酷革命斗争考验的将领、干部都是党的忠诚卫士,他们在革命最为艰险的时期跟随队伍踏上长征之路,他们九死一生走完了长征,之后又紧紧跟随党的脚步参加抗战、吹响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功臣。有一位将领在建国后曾出任公安部副部长,他为维持社会治安、缓和民众矛盾、保护革命老同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于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红小鬼历练成保卫精英

于桑1917年生于四川,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在那样的年代他们都是受剥削的穷苦百姓,于桑从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长大,对地主是深恶痛绝。1933年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当时他跟随的是红四方面军,都知道在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鼎盛时期的实力超过了中央红军,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于桑这位红小鬼成长非常迅速。

于桑作战非常勇敢,但是枪炮无眼,有一次在战斗中,一颗炮弹在他附近爆炸,溅起的碎片伤了他的眼睛,他幸运地活了下来,可他从此只能戴着高度近视镜生活。在穿越藏区时,那时候天气异常寒冷,战士们都缺衣少穿,于桑患上了重感冒,几乎没有力气行军,战友们为他凑出来一点口粮和辣椒,让他挺过了病痛而再次活了下来。

这些对于于桑来说都是一种残酷的经历,但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作战经验,当红军到达延安后,于桑因为头脑机敏而被安排到陕甘宁保卫处工作,这在当时就相当于“铲奸锄恶”的部门。有一次周总理等人遇险,好在救援及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于桑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调查,最后查到是地方民团与土匪勾结,遂派骑兵将其剿灭。

于桑处事果敢、效率高,还懂得随机应变,在延安工作时处理了很多潜伏在延安的特务,他的办事能力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认可,他也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保卫精英,因此在重庆解放后,于桑直接被派到重庆担任公安局长。都知道重庆是蒋介石的“老巢”,潜伏下来的特务肯定不少,于桑没日没夜地搞侦察、破案,为重庆百姓提供了一个安宁的生活、社会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副部长蒙冤屈忠诚卫士

1955年于桑调到中央办公厅工作,当时任命他为警卫局副局长,做的仍然是保卫工作,公安部成立三局时,他被派去当局长,1964年时他被晋升为公安部副部长。此时他阅历与经验都非常丰富,完全可以胜任副部长这个职务,然而他刚上任两年就到了特殊时期,那时候谢治富提出一句“砸烂公检法”,结果很多人被扣上了“右”字的帽子。

于桑这样重要的地位与职务自然未能幸免,他不但蒙受冤屈,还被下放到农场“锻炼”,美其名曰是“锻炼”,其实就是想让他受尽折磨、迫害。于桑从1966年被下放,一直到1970年才被周总理下令请回,这期间于桑一直未动摇信仰,没有向阴谋集团屈服,回到公安部工作后,继续与阴谋集团作斗争。

九一三事件之后,公安部门开始整顿,1973年时公安部长李震突然离奇死亡,由于当时政治环境复杂,身为副部长的于桑也成了怀疑对象,尤其听到于桑做出的侦测结果是“自杀”后,那些居心叵测之人认为于桑在耍阴谋,于桑再次陷入旋涡之中,后来周总理派人对于桑进行“保护审查”,他才免遭了这次磨难。

事情经过其他重要领导人参与调查后确定认为李震确实为自杀,于桑也恢复了自由之身,特殊年代过去后,于桑站出来再次与阴谋集团作斗争,他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般,守护着党、国家和人民。后来中央领导人想推举于桑为公安部长,结果被他婉言谢绝,他要把机会留给其他干部,他不计较名利的高风亮节作风影响着身边人,他的六个子女无一人从政,都在基层岗位工作,默默无闻为国家建设而努力,这就是前辈的引导和给予的动力。

结语:

于桑在1985年退休,这位在保卫战线上辛苦大半生的干警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他在北京颐养天年,享受正部级待遇,于2008年去世,享年92岁。于桑拥有坚韧不拔的性格,这是他在战争时期历练出来的高尚品格,之后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百姓提供安宁的社会环境,他不计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世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