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借助"马歇尔计划"的帮助,牢牢地扼住了欧洲的命脉。尽管欧洲多次努力追求独立自主,但现实残酷地显示,美国的影响力依然如铁掌一般紧紧握住欧洲的喉咙。欧盟、北约等机构早已沦为美国的延伸工具,他们披上了欧洲的外衣,实际上却为美国效力。

事实上,最近的一个事件再次凸显了这一现象。欧盟不再掩饰其依赖,竟然任命了美国教授莫顿为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司的首席经济学家。这个职位负责评估反垄断调查、并购、政府补贴等任务,这一决定引发了法国政界的不满,甚至激怒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他直言这与欧洲争取独立自主的目标背道而驰。尽管莫顿在马克龙的批评下最终退出了该职位,但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仍希望她能为强有力的竞争执法继续发挥其非凡的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些事件并不足为奇。欧盟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美国的干预所左右,即使是欧洲的本土领袖也无法摆脱这一现实。冯德莱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她的坚定支持美国利益使得美国媒体将她戏称为"欧洲的美国总统"。

美国一贯的策略是,只要欧洲有追求独立自主的动向,就会采取行动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例如,欧元的推出旨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却导致了科索沃战争的爆发。欧洲为实现军事自主,积极筹备组建"欧洲军",结果俄乌冲突爆发。每当欧洲稍微有所作为,美国便以战争手段将其击溃。

面对美国的控制,欧洲想要实现战略自主几乎是一种奢望。尽管马克龙提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引起了欧洲内部的欢迎,但在国际舞台上,这些呼声却很快消失。显然,欧洲领袖缺乏与马克龙一样的勇气,无法将美国人挡在门外。

虽然他们明白美国将他们视为盟友只是为了收割欧洲的利益,但他们依然不敢反抗。这不仅因为美国已经深入渗透到欧洲政治,更因为欧洲遍布美国的军事基地,光是在德国就有174个。

尽管美欧之间存在分歧,但最终,美国仍然决定大方向的战略。正如网友所言,想要实现战略自主,首先要将美军赶出去。否则,欧洲将继续沦为美国的牺牲品,战略自主将仅仅是一个虚幻的梦想。

这一问题的解决将需要欧洲的领导者们更加勇敢和坚定,采取实际行动来减弱美国的控制,以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只有这样,欧洲才能摆脱美国的影响,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际力量。这是欧洲人民和世界的期望,也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