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话对中国体育,貌似无比贴切。

中国乒乓球几十年来,可谓灿若群星,人才辈出。在历届顶级赛事中,给世人留下数不清的精彩对决,摘下数不清的桂冠;为了限制中国球员发挥,乒乓规则一改再改,但依然难以阻止中国乒乓的霸主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各国都在挖掘中国退役球员,甚至如张本智和、张本美和这样,属于退役球员的“球二代”,小小年纪就被归化了。

其他的例子如跳水、体操等等,但凡讲究灵巧类的体育项目,不说当霸主,中国队跻身一流队列,基本没问题。

无论是乒乓、跳水等优势项目,我们也常常面临对手的强大攻势,偶尔也会马失前蹄,但多数情况下,中国球员总能孤注一掷、将自身潜能发挥到极限程度,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在于:更强调个体优势,属于“一个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到了三大球这儿,基本就不灵光了,当然主要是男足,以及男篮。以前拿人种、体能说话,我们占劣势,但现在这种观点站不住脚了,因为东亚的邻居日本、韩国足球的现状,按理来说,也应该是我们的现状,事实却相差甚远。

原因其实是明摆的:三和和尚没水喝。

在需要队员之间高度配合、分分秒秒讲究团队默契的项目中,中国人似乎专注度提升不了,因为个体实在太聪明、太有主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教练组的意图落实与执行,如果每个“聪明”的队员都消耗一点,那么整个球队合起来的消耗恐怕就要把教练意图打对折;加上队员与队员之间做不到百分百默契,也会消耗一部分;个人技战术原本就处于下风,如此一来,这支队伍拿什么去战胜对手?

事实证明,哪怕一支全明星队伍,如果离开整体的配合,想赢球也是困难重重。

如何破“三个和尚”的难题?目前看,貌似有两种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米卢”模式,营造一种相对轻松友好的氛围,团结而紧张,严肃又活泼,这样的团队讲究高度人性化、个性化,灵气而具备天赋的球员更适合这里,因为适度的松弛,反而有助于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挥。到了赛场上,随处可见灵光闪现的妙传、让对手眼花缭乱的围堵、拆挡。

这种模式可能一般人做不到,需要教练具备大师级别的掌控力,必须做到游刃有余才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当“神奇教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彻底的地狱模式,洗髓伐筋式的军事化训练,目标必须是:到了赛场上,球员的个性降到最低、一切小心思、小心眼必须清零。哪怕你是天才类球员,不服从、不配合团队,你就被发配到农村养猪。这种模式,也可以称之为“专制暴君”模式。

为什么许多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国家能够把足球玩得转?为什么千万级别人口的塞尔维亚能够碾压中国男篮、拿到世界杯亚军?这背后,绝对不是所谓的人种、体能乃至个人实力问题,一定跟球员的高度专注、高度配合有关,这种专注和配合又离不开球队整体的模式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小球项目的辉煌战绩在前,谁敢说中国人不聪明、不能干?事实上,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我们从来不缺优秀的足球、篮球苗子,但在发展模式上如果模糊不清,那么“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注定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