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个姓钱的宁波人,其父靠经营海味发了财。父亲死后,他继承家业,但又不安现状,总想继续聚敛财富,把自己的家业做大做强,而他又不愿奉公守法地继续创业,于是,便打起了坑蒙拐骗的歪主意。

他看到上海有一种滑头富翁,开设大庄号骗取存款而成巨富便想效仿,但又怕自己的声望不高,信用不够,难以吸引公众存款,于是便想出了一个投机的法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拿出自己的全部家资在上海福州路最繁华的地段买了一块地皮建起房来。建好以后,便将新房秘密抵押给外国银行,得款数万。然后,他东借西凑,又贷出数万元在另一处闹市区购地建房。建好后继续抵押给外国银行,得款之后再购地,再建房,再抵押。如此五次三番,九年之后他居然在上海市内拥有住房无数,一时声名大振。

不久,他在南市创设一家钱庄,号称资本数百万。同行调查他的家产,见他果真有地皮数十亩,繁华地段房产数百幢,俨然是上海巨富之一,也就不再怀疑。于是存款者争先恐后,蜂拥而至,其它各庄号也乐于与他往来。过了不久,钱某借口做出口茶叶生意,逐渐将现金汇往海外,随后又让家眷悄然逃离上海。待到年关,钱某忽然玩起了失踪。过了几天,钱庄又宣告倒闭。各存款户和庄号闻讯大惊,急忙四处探查,但却毫无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只好申请拍卖钱某的房产,那知一查才发现他的全部产业早已抵押于外国银行。至此,大家方知都中了钱某的圈套,但已后悔莫及。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虽然民国至今已过去一百多年了,但这样的骗局似乎仍在上演,而且诈骗的资金规模更大,诈骗方式更为巧妙和隐秘。尤为可悲的是,无论监管部门还是银行都对此深信不疑,最后倒霉的仍然是普通百姓。他们不是理财暴雷就是楼房烂尾,耗尽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大部分都打了“水漂”,而且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