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美国拜登政府推翻了 1954 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撤销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安全许可的决定,正式为奥本海默平反。

但这对于早已逝世的奥本海默,堪称是“为时已晚”,68年前,奥本海默就是被政治手腕彻底剥夺了获取军事机密的权利——更确切地说,是对他作为原子弹之父贡献和政治立场的一种否定。在那之后,奥本海默显得迅速衰老,尽管之后仍然出席各种公开活动,但也与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原子弹之父判若两人。

随着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奥本海默》的上映,“审判奥本海默”事件再次被推到世人面前,引发了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奥本海默,到底犯了什么错误,才会被剥夺安全许可权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哈顿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出人类首枚核武器的一项军事计划,当时的背景正是反法西斯战争。然而,当时开发核武器的理论依据却源自于德国:1938年,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共同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不久后莉泽·迈特纳与奥托·弗里施又洞晓了其背后的理论原理。为了“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核武器,曼哈顿计划在1939年便小规模进行,1942年至1946年间,曼哈顿计划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少将莱斯利·格罗夫斯领导,设计制造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则由核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负责。除了由美国主导以外,英国和加拿大也参与其中,协助进行。

曼哈顿计划最初的矛头是指向德国,并利用当时德国的反犹情绪,笼络到一批犹太人科学家。在计划过程中,还会同步收集德国核武器的开发计划和情报,曼哈顿计划的眼线遍布欧洲,有些甚至深入敌后,收集核裂变材料和机密文件、拘捕德国科学家。曼哈顿计划保密工作十分严格,有许多内部人员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

在曼哈顿计划进行的过程中,明面上是对抗德国,但暗地里也还防着欧亚大陆上的另一个大国,苏联;一方面,共产主义的思潮也开始在美国的科学界蔓延;另一方面,不少苏联的间谍也打入曼哈顿计划的内部,窃取着原子弹研发的核心秘密。

随着1945年5月,德国投降之后,二战的欧洲战场基本宣告结束,此时原子弹经历了小规模的试爆,但终极武器还在最终的研发阶段当中。为此,美方转而将原子弹的打击对象转向了还在太平洋战场上抵抗着的日本。在奥本海默主导的“三位一体”试验成功之后,

美国政府和当时的苏联政府通气,却对原子弹的成果讳莫如深,只说:会有一种强大的武器来结束战斗。

“要用一枚原子弹来打击日本,然后再投下一枚,让他们知道,如果还不投降,这种袭击将会持续下去。”

1945年8月,美军派出B-29轰炸机飞往日本,其中飞行员、投弹手和技术人员均由曼哈顿计划人员担任。机组在广岛、长崎分别掷下“小男孩”和“胖子”,造成10余万人死亡、建筑大范围损毁。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

战后,曼哈顿计划中的科研机构演变为后来的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其科研成果也被用来发展核动力海军与用于医学。1947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成立并接管美国的核武器研究生产项目,曼哈顿计划正式停止。

二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为了控制欧洲,拉下了冷战的铁幕。在这样一个阵营对抗的时代,拼的就是谁能打倒谁。美国和苏联代表着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两个国家也各有一套话语体系和叙事结构。1949年8月苏联成功进行核试验,这给美国朝野极大的震撼。这意味着美国核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为了能够再次压倒苏联,研制氢弹被提上了日程。

这也成了奥本海默政治生涯结束的开始。

当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刻,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的众多科学家见识了这种超级武器的威力。他们在战后不断游说政府停止使用和研发这一武器。奥本海默凭借自己的声望,战后不断演讲来呼吁美国停止使用和制造核武器。但这种行为并不适合冷战结束这样的背景。因为当时的苏联也在研究核武器避免美国的核讹诈。

更雪上加霜的是“薛瓦利埃事件”被扯到了奥本海默身上。1943年的一天,薛瓦利埃向奥本海默报告埃尔坦顿想要将原子弹的信息告诉苏联。这件事被奥本海默断然拒绝。如果按照正常逻辑,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但联邦调查局在二战结束后开始不断抓奥本海默的辫子。这与奥本海默本人在30年代经常参加亲共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麦卡锡主义

冷战开始后,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疯狂发展,反共已经成为了美国的主流。奥本海默是个左翼亲共人士,这在美国本身就是原罪。而且随着苏联成功进行核试验,泄密这件事更是被提上了桌面。奥本海默是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又是一个亲共人士,自然是美国有心者攻击的对象。

他们每个人都各怀鬼胎,但他们有个共同目标就是扳倒奥本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