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成为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1945年7月16日清晨,一朵蘑菇云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升腾而起。名为“三位一体”的核子试爆实验取得了成功,在三周之后,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两颗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中心,领导原子弹研发和核爆试验的,就是J-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研发原子弹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他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人之一,被冠以“原子弹之父”之名。

与此同时,他也陷入了漫长的审判当中——在盛名之下,饱受道德审判,以及一场来自原子能机构的关于其安全许可的“审判”。

近日,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的大电影《奥本海默》,将这些完整地搬上了大银幕,让人对这位划时代的科学家有了全新的了解。但电影没有讲清楚的是,奥本海默到底有何“能耐”,能让他成为“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与其他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其他科学家相比,奥本海默有一个过人的特点——

他不只是一个科学家,而他的故事也不仅限于科学领域。他不只是一个科学家,他还是一个诗人、一个演说家、一个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个领袖。

可以说,只有奥本海默才能领导一千多个科学家完成这个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说家

1904年4月22日,罗伯特-奥本海默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富商家庭。奥本海默的父亲从事纺织品贸易,母亲弗里德曼是一个美术教师。他殷实的家境,让他从小就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奥本海默5岁的时候,他的祖父送给了他一份特殊的礼物,不是新衣服新书包,而是一块化石。这块化石就像是叩开大门的“魔法石”一般,让奥本海默开始钻研起矿石来,加之他年幼的时候体弱多病,常常“宅”在家里研究矿石,居住在德国的祖父也时不时会给奥本海默寄去一些矿石标本,和阅读写作、实验一道,成为奥本海默童年时期的兴趣爱好。

他还会与世界各地的其他矿石学者交流,当时只是用书信往来,在他充满专业术语的函件里,并没有人察觉到提笔的人,还仅仅是一个孩子。在10岁时,奥本海默就成为纽约矿石俱乐部年纪最小的“会员”。在他11岁的时候,俱乐部向其寄来了邀请函,在这封信中,奥本海默被称呼为“教授”,邀请他在那进行一次演讲和分享。

于是,在1916年的夏天,年仅12岁的奥本海默在庄严的纽约矿石俱乐部,在几百名专家、学者面前,宣读了自己的学术论文《曼哈顿岛上的基岩》。

奥本海默

时年12岁的奥本海默就可以当众演讲,长大之后更是口才了得。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的是成名之后的奥本海默,受邀去到一个大型体育场内进行演讲,当时座无虚席。但演讲开始之后,并没有人们所期待的那般,名人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开始演讲,而只是看到了一个大铁球吊在铁架上并放在整个体育场的中央。这个时候主持人叫人试试谁可以让这个大铁球摆动起来,很快两个壮汉上来了。他们用手里的大铁锤砸向铁球,但铁球实在是太大,他们并没有力量可以让这个铁球摆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奥本海默上来了,他用一个小锤子“咣咣咣”的敲那个大铁球。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观众开始不耐烦了,因为这个大铁球并没有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离场了,整个会场也开始吵了起来。毕竟大家到这个体育馆是要看奥本海默演讲而不是看他在这里敲铁球。这个时候奥本海默还是静静的敲那个铁球,直到四十分钟的时候有一个女士惊呼铁球动了,这时全场开始屏住呼吸。果然,那个铁球很快便动了起来。这个时候奥本海默转过身来向观众们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没有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你就只能用一生去受失败的折磨。”

这个故事广泛出现在各类成功学的书籍当中,也有其他流传版本被冠以其他人的名义。但奥本海默的演讲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有诸如《不寻常的感觉》《开放心态》等演讲和论文集。而诺兰正是在拍摄《信条》期间,收到罗伯特-帕丁森的赠书,阅读了奥本海默的演讲集后,才决定启动拍摄奥本海默的。

在诺兰的影片中还有一处镜头,呈现奥本海默在伯克利大学讲授理论物理学时,最开始只有罗马尼茨(Giovanni Rossi Lomanitz)一个学生,但随着电影镜头的移动和切换,教室渐渐坐满了人,而奥本海默则在其中高谈阔论。

看吧,这就是奥本海默。他并不将自己的格局限制在物理学领域,不仅仅输出枯燥乏味的科学原理,而是有着过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粘合能力。

博学者

奥本海默在1922年考入了哈佛大学化学系,这也是他科学之路的开始。然而奥本海默并不仅仅局限在科学领域,他选修了拉丁语、希腊语、梵语和东方哲学。奥本海默不仅想要成为一个科学家,他还想要成为一个诗人。

1922年,18岁的奥本海默进入了哈佛大学,当时对于自己选什么专业,奥本海默非常纠结:是该学建筑,还是研究古典文学,抑或是当诗人、画家?最终他选择了进入化学系,但是刚拿到化学学士学位,就立马改修物理了。在大学期间,他还选修了拉丁语、希腊语、梵语和东方哲学,每个学期都修6门课程。

他喜欢诗歌,还有过一些诗歌作品的发表,而他那最广为流传的言论,是在原子弹试爆成功后说的那句“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这句话引自印度圣典《薄伽梵歌》。艾略特的名诗《荒原》是他最喜爱的长诗之一。奥本海默精通8种语言,并尽可能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的原版,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堪称是篇幅最长、文字最复杂的文学巨著之一,而奥本海默就是用法语读完的。在电影当中,我们还能看到,奥本海默仅用了一个月就将自己的荷兰语提升到了可以讲理论物理学的水平。奥本海默的母亲酷爱艺术。小时候家里挂的梵高原作,竟然就有三幅。

1925年奥本海默来到了卡文迪什实验室,并跟随大物理学家卢瑟福攻读研究生课程。奥本海默在文迪什实验室工作期间发表了有关量子力学方面的论文。但奥本海默在卡文迪什实验室过得并不好,在动手做实验方面,奥本海默还差了点气候。

奥本海默曾经与很多科学家都有过不愉快的碰撞,但奥本海默却能与这些科学家和平相处。其实,历史也跟奥本海默开了一个玩笑。奥本海默曾经在1935年拜访过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这个地方给他留下的印象并不好。他在拜访完这个地方的时候说:“这些自大的家伙只有在这个象牙塔里才能生存,爱因斯坦就是一个疯子!”

尽管这样对爱因斯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极尽嘲讽,但奥本海默后续的结局却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