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春意盎然的达拉斯,前往印第安纳州波利斯,全程1446公里。我们原本计划走1-44洲际高速公路,因为这是最佳行驶路线。但后来改成了走1-61洲际高速公路,要多行驶两个小时,这是因为和猫王的家有关。我们沿着密西西比河畔的蓝调布鲁斯1- 61 号洲际公路,驶向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孟菲斯。密西西比河据说是整个北美大陆第一长河,流经美国31个州。我们一路之上跟随它奔流向南,蜿蜒于森林和沼泽之中。

我们在美丽黄昏到来时,顺利抵达了田纳西州最大的港口城市孟菲斯,欣然来到了猫王的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拍密西西比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拍密西西比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拍密西西比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菲斯铁路


来到孟菲斯我们抱着忧心忡忡的心情,无论喜不喜欢布鲁斯音乐,都觉得应该顺路来比尔街逛一逛,但据说这里又是美国治安倒数第三的城市。这里的一条比尔街类似于北京的簋街,不同的是比尔街在全世界太有名!

这条步行街上几乎所有餐厅都有艺人演出。夜幕降临后,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把整条街道点亮。看着小黑哥们儿在街道上载歌载舞,听着很有些考究的美国乡村音乐、福音、蓝调和美国黑人基督教的灵魂乐,啃着中国大排档风味的孟菲斯烤猪肘,很能够给人一种别样癫狂欢愉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时分


我们在黄昏时抵达的比尔大街,被称为蓝调音乐的发源地。这个时间的比尔街很平静,没有保险费(晚上每人收取5美元),商店都在营业,感觉很安全。

在美国最著名的布鲁斯街上,我们听到不时想起的音乐,怀疑自己很容易混淆这就是布鲁斯而不是金属。但在比尔街上最直接的好处,是有机会在一些商店买到一些实惠的纪念品,以及走进自己很喜欢糖果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糖果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时分


前往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必须从市区穿过一片破败的穷人区才能抵达。事实上白天前往这里绝对安全。只是看着周边年久失修的小屋和三三两两的无业游民,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但前往太阳录音棚,才是我们前来孟菲斯的主要目的。

这家以制作灵魂乐为主的录音棚,事实上已经成为闻名世界的博物馆。在上个世纪,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一度成为孟菲斯乃和整个美国最炙手可热的录音棚。一众优秀的灵魂乐歌手在这间录音棚内,创作出了众多传诵至今的名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时分


联合大道706号,在孟菲斯城西,是一栋朴素的红砖房。如果不是墙上那把巨大的吉他,路人走过很难留意。吉他上有一行小字写着: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1953年,18岁的埃尔维斯走进这里,为庆祝母亲生日录制了一首歌曲《别担心,妈妈》。老板菲利普斯以敏锐的音乐洞察力与精明的商业眼光,辩识出了埃尔维斯与生俱来的祖师爷赏饭的声线、音色、外貌条件,以及狂野不羁的青春气息。菲利普斯从此开始不遗余力为其量身打造私人定制,终于令猫王名扬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在太阳录音棚参观时,我们还被允许进入工作室,站在追梦人试音和唱歌的地方。

这真是一次美妙的体验!以今天的工作室标准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原始落后的录音室,但那里却产生了一些你在今天的艺术工作室里,可能都无法创作的声音。而今天艺人们仍然在那里录音!

我们看到摆放在橱窗里的《滚石》杂志,在“改变摇滚乐的50个瞬间”专刊中写道:孟菲斯录音棚看上去跟以前没什么区别,但1954年7月5日,摇滚乐就在这里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岁猫王在太阳录音棚 (Sun Stuzodio)


太阳录音棚的黄金年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因此来到这里参观的游客,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 蓝调之王、野狼卡尔、巴金斯、枪尼、喀什等众歌星亦从这里起步,从那时陪伴着手握猫王麦克风的她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黄昏落日


霓虹灯的闪亮此起彼伏,酒吧鳞次栉比,每一间都挤满了酒客和听众,每一扇打开的窗口都流淌出串串乐符。

夜晚来临,街道被安全封锁。必须出示身份证件才能进入比尔街地区,并支付每人 5 美元的费用(保险费)。大量的老年派对,以及大学年龄的派对都在街道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的夜晚与喧闹一起到来


夜晚到来时,比尔街头没有见到“无家可归、没有才华的骗子”。

我们没有遭遇“有人试图卖给你垃圾,试图让你去观看他们的娱乐,或对随机的人大喊大叫”。我们依然有安全感,或许让我们感觉更舒服的是因有大量警察的存在。


每个俱乐部都在演奏着悦耳动听的现场音乐。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夺人眼球。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烧烤味道。

——欢迎来到比尔大街 - 孟菲斯活力四射的音乐中心。比尔街一改白日的静谧,绽开歌喉向我们介绍这是拥有璀璨历史往事、体验音乐之夜最完美的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朗姆酒餐厅 Rum Boogie Café坐落于比尔街的街角,是孟菲斯当地最负盛名的音乐主题餐厅。因为这里不用走进比尔街的纵深处,又因为它的卖点是一年365天每晚都有现场音乐演出,无一天间断。驻唱的嘉宾都是孟菲斯当地有名的艺人或乐队,演唱水准相当高。

除了听音乐,这里的美食以美国南方菜系为主:喝着冰凉的甜茶,吃着炸猪排和烤猪肘,让人不禁感慨,这才是美利坚大种植园园主的生活!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一处铸铁栏杆保护着门面,提醒我们这里的环境也许还不那么安全。包着铁皮的门开关中,漏出屋里一段令人伤感的音乐。室内正中有一张很长的木桌。吧台在屋子最深处。几盏黯淡的灯照着一屋子的人。靠近大门的屋角处是很松散的乐队。鼓点阵阵。我们看到在贝斯上信手挥动的手。一个黑人女歌手,半闭着眼哼唱着灵歌。

黑漆漆中似乎没谁注意到我们进门。这里似乎都是常客,除了我们没有任何游客。也或者说,他们懒得注意大门开关中谁进谁出,所有的人正跟着旋律,如痴如醉地击着掌,晃动着身体。或许对孟菲斯人,只有音乐才是一种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头的观光马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上一家人的表演


这座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黑人多。据悉这是美国东南地区,黑人数量第二多的城市。勇敢的黑人占据了这座城市48%的人口。布鲁斯也被翻译为蓝调,是地地道道的黑人音乐,因此孟菲斯也成为了布鲁斯(Blues)盛行的地方。

南北战争时期,新奥尔良(美国本土最南部)的黑奴们工作之余,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而创造出的独特的音阶和和声,慢慢火遍了美国的大江南北,形成了布鲁斯这种音乐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尔街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晚比尔街上的警车



第二天我们前往参观著名的国家民权博物馆。

在孟菲斯,罗莱恩汽车旅馆生意蒸蒸日上之际,住在那里的马丁·路德·金(美国近代民权运动领袖)惨遭暗杀身亡,这为罗莱恩汽车旅馆带来了致命伤。愤怒的黑人开始了对孟菲斯的打砸抢烧。罗莱恩汽车旅馆所在的街区成为重灾区,因此汽车旅馆只得关停。后来马丁·路德·金入住过的这家旅馆,成了国家民权博物馆。


其实,太阳录音棚也在汽车旅馆附近。

有意思的是:当年暴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回到太阳录音棚,发现周边早已夷为平地,只有录音棚幸免于难。或许,再愤怒的人也不愿意破坏美好的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民权博物馆-罗莱恩汽车旅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民权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民权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民权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民权博物馆-罗莱恩汽车旅馆


现在,这里依然是美国民权运动的焦点所在。只是当年的鲜血和愤怒的抗议,成了此刻民权博物馆中,泛黄照片上的回顾。

我们随着人群在展馆里静静移动着脚步。没有谁组织游客来这里参观学习,文明的意义之一,是学会对昨天的自我反省。参观路线的尽头是马丁·路德·金最后的房间,走出那扇门,历史在这里定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民权博物馆-罗莱恩汽车旅馆



Peabody酒店紧挨着贝尔街。

昨天,我们在黄昏抵达后,特意选择下榻在那里。因为这个酒店很有名,里面有好几只大名鼎鼎的鸭子。


酒店大堂里有座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水法。清泉从上往下一层层流淌,而底座的水池里,则总有几只鸭子悠然自得地看着来往的客人。

Peabody鸭子名气很大,大到已经成了酒店的形象代表。在一本该酒店的宾客留言簿上,美国作家David Cohn写道:“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从Peabody酒店的大堂开始”。短短一句话,竟将千里大河的气势一举收入到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abody酒店里的漫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abody酒店“节目单”


入住酒店时被告知要尽量早点到大堂,以便利用酒吧茶吧舒适的座位安排,并在等待时,点一杯饮料或咖啡。

果然 “演出” 开始后大堂变得非常拥挤,因为还有一些慕名前来买了观看票的游客。我们还是很高兴看到鸭子们,排成一字队伍,骄傲地晃动着身体,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喷泉行进到等待的电梯。它们甚至响应命令,原地停止前进,提供一些照片操作。哈。

那位穿红礼宾服的鸭大师,趁机说自己是一个开朗、见多识广的人。还说看这个虽然很古怪,但这是你在孟菲斯应该做的事情之一。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abody酒店大堂


Peabody酒店的鸭子果然有些来历!

五十年前,酒店经理一早去密西西比河边的沼泽地打野鸭。为了能吸引高飞的野鸭在他们的枪口前降落,他们带去两只训练有素的真鸭子去当托儿。经理玩儿的高兴,等到了上班点匆匆赶回酒店,顺手把那两只活蹦乱跳的鸭托儿,放在了大堂里的喷泉水池中。不知情的客人还以为这是酒店的新创意,人人赞不绝口。从那天起,Peabody鸭子就成了酒店大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abody酒店大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abody酒店大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abody酒店大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abody酒店大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abody酒店大堂


欣赏完鸭子,第二天去看了民权博物馆,但参观雅园博物馆才是重头戏!

领取免费语音导览,参观效果甚至比肉身导游还好!

我们很快被告知——这是继白宫之后美国第二大访问量的房子,每年有超过60万游客参观,仅次于白宫和毕尔特摩庄园。

猫王博物馆是由棕褐色石灰石建造而成的豪宅,在入口处摆放有四个风之神殿圆柱和两个栖息在门廊两侧的大狮子,包括23个房间,其中8个为卧室和浴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对于猫王的崇拜者来说,参观雅园猫王博物馆是对猫王怀念的最佳方式。

猫王在购买下这栋宅邸后,对房屋进行了大量的修缮,以满足他的需求和品味。在改造而成的录音棚中,录制了他的最后两张专辑的大部分内容。

这里可以参观猫王的卧室、餐厅和厨房、陈列室等,都展示了猫王当年居住时的场景,收藏有许多珍贵唱片、电影海报、旧时的唇膏和鞋子等纪念品,甚至还有50年代猫王的玩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在这里可以进入猫王的世界,了解他的生活和音乐生涯的演变。

他的标志性西装、眼镜、戒指令人印象深刻。

他所有的金唱片和白金唱片都挂在无尽的墙壁上,他的所有热门歌曲都向公众公开。甚至可以查看他们与唱片公司的合同副本、演唱会服装发票等。一切都超级有据可查,并详细解释。


走在展示猫王音乐成就的展厅里,白金、黑金唱片排成曲折回绕的长廊,这就是传说中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我们以对音乐人的见识,不以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任何人能超越。

当年我还是青年时,住在工厂的宿舍听了《别担心,妈妈》,就像全身过电一样,瞬间就爱上了猫王的音乐。我们现在前来,既是为了他歌声中的时代,也是为了怀念绝对超越时代的感觉!

我喜欢献给妈妈的音乐,喜欢献给妈妈的歌唱。到了现在,生命度过几十年的我,一直还在羡慕那些有老妈妈陪在身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令我们难以置信地看到了猫王的高端汽车!那是猫王最喜爱的粉红色凯迪拉克。可惜,他才42岁就英年早逝!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名人无法承受名声的重量,而变得自我毁灭(吸食过量大麻)。他的遗产和以后对美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影响也一样无法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舞台服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中国风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猫王生活在美国黑人与白人的音乐开始相互交融和碰撞的年代,但由于50年代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低下,这种音乐形式也不曾流入白人世界,而猫王将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黑人蓝调、教堂福音歌,混合上美国白人乡村音乐,鼓捣出一种破天荒的独特曲风,打开了不同肤色人民的音乐大门。


《妈妈别担心》横空出世之时,很多听众心头第一个疑问是:这个天才的声音背后是一位白人还是黑人?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年代。黑奴深沉忧郁的音乐和白人的自信开始交融,那种音乐的觉醒走在了社会最前沿。而对于我而言,是特别喜欢歌曲里那种明朗温暖的、柔情的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外 丽莎•玛丽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王博物馆 猫王家族墓地


猫王出生在孟菲斯,也在这里去世。现在猫王的家,已经变成了一座动人心魄的音乐圣殿。在猫王轻轻哼唱的背景音乐里,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歌迷走进他的家门,走过他的客厅。当年的沙发和钢琴依旧,一切都和猫王倒下的那天一模一样。时空在那一刻凝固。


猫王的墓地在他自家的院子里,他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长眠在自家庭院的茵茵绿草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集、购买的孟菲斯纪念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西西比河下游孟菲斯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西西比河


我们与孟菲斯说再见——这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市!

无论我走在游客云集的步行街,还是独自溜达到路灯昏黄的街角酒吧,这座城市总让我感觉到一种不安和躁动。


密西西比河滋养了孟菲斯,也给城市安下了各自的灵魂主线。清晨我们继续前行,一路上都在放着猫王的车载音乐。

车窗外是奔腾不息的密西西比河,它让我们明澈了猫王歌里的诉说。而人间的忧伤哀怨,又揉入了向天祈祷的颂歌。那些非洲鼓点里纠结着高加索的倾述和乡音,是蓝调之都孟菲斯永远的骄傲,是我们对孟菲斯城永远的回忆。

我们爱孟菲斯的音乐!


图文原创/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