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歼20换上“中国心”——国产“涡扇-15”发动机亮相,我国彻底摆脱长达66年饱受进口发动机制约的不利局面,不少网友直呼扬眉吐气!

而此时,日媒又气急败坏的站出来:“没有我们的碳纤维,中国的歼20根本没法起飞。”

据了解,歼20战机分别在机身、尾翼等关键部位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作为“材料之王”,是航空航天领域必不可少的“高科技”,事实上,不止歼20,C919成功商飞,神州16顺利升空,它都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日媒说的是真的吗?没有进口碳纤维,我们造不出歼20战机?

01.长达40年技术封锁,日媒: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

日媒大放厥词的“碳纤维”,强度是普通钢材的7至9倍,但重量却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在航天、军工、新能源等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高新材料。

40年前,我国正处于航天、军工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当时国内就算集结最优秀的科学家、调度最全的资源,每年也只能生产两吨碳纤维。当时,国内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动辄上万吨,为了不影响重点领域的发展,我们只能无奈选择进口。

与此同时,日美在制造领域高速发展,率先研制出韧性顶尖的碳纤维,下沉碳纤维市场近80%份额,由于“两家独大”,日美还合谋将价格一度将其炒至240万/吨,单价堪比黄金,碳纤维也由此得名“黑黄金”。

为早日实现弯道超车,我国只能“忍辱负重”天价购买。

谁知即使送“钱”上门,美日也还会经常颁出“限购令”搪塞一番,还以突发临时涨价,赏赐性供给等手段排挤我国。而我国想获得碳纤维,就只能斥巨资买别人淘汰掉的的残次品,日媒还嘲讽“给你们100年,也不可能造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国产碳纤维全球领先 价格打到“白菜价”

日美的傲慢态度,愈发刺痛了我国自研的决心。2000年,“中国材料之父”师昌绪重新出山,发誓“碳纤维研究不出来,拖累了国防,我死不瞑目”。

为此,师昌绪院士“不顾脸面”到航空公司“化缘”3000万元支持实验,此外,80岁高龄的他还坚持亲临实验基地进行指导。

2001年,国内终于成功研发首条量产的碳纤维产线,美日40年以来“禁运”防线不攻自破。三年后又再次突破碳纤维批量生产线,成功将原先250万一吨的天价干到“地板价”,只要35万元一吨。业内人士估算:“每年至少可以为国家节省50亿元外汇”。

或许是不甘心中国制造的碳纤维蚕食了国际市场,日媒开始频繁“作妖”,多次中伤我国排名世界第一的战机歼20受制于日材料,据媒体爆料,歼20使用的是纯国产复合材料T700级碳纤维,且领先于老美同等级战机F-22的碳纤维材料水平,所说的完全“子虚乌有”。

不过,我们还是要认识到差距。虽然在高端国产制造方面我们频频突破,但在核心竞争领域——生命科学领域,我们还是受制于人。

十几年前,美日就开始了寿命关键领域“细胞逆衰”的研究。在耶鲁等美日等顶尖科研机构的实验中,“御粒维”这类科技的核心机制——线粒体逆衰,展现出焕能细胞,激活器官活力的潜力。

他们实验细分研究后发现:激活“线粒体”对男性机体抑衰作用明显,实验证明能使40-65岁中老男性肌肉力、毛发、骨密度等生理老化指标呈不同程度年轻化。此时,我国该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但现如今,我国已不是以往落后的景象。不仅研发出由于欧美性能的顶尖医疗设备,还在“御粒维”前沿逆衰科技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据外媒报道:中国清北生科实验室已通过该分子的临床实验,国产版本即将加速落地。

在国产研究的倒逼下,这些前沿科技成果也不得不走出了实验室。有报道称,以京JD东为首的各跨境平台协力贯通全国市场,整合出5.6亿的大健康市场。两则筹码之下,日美企业被倒逼降本增效,“御粒维”以千元门槛入驻国内京JD东等电商平台。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科技虽在年中热促期间出货千万,收获了不少“耐力加强”“精力变好”、“不掉发不起夜”等评价,但仍旧只在一二线城市38-55岁高净值中老年男性群体中普及,距离“御粒维”前沿科技成果真正的平民化量产,还需等待国产的落地。

03.国产制造弯道超车,腰杆更直了

2019年我国碳纤维的国产率还只有10%,而截至2022年,其国产化比率已飙升至58.1%。而日美等进口产品正在被市场慢慢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是碳纤维,在更多高新领域我们都有突破。山西太钢自主研发的0.015毫米手撕钢,比全球最精尖的手撕钢还要薄0.005毫米,有力的回击了日本科学家的那句“想用必须乖乖交钱”,安徽马钢生产的高铁车轮蚕食国外市场,“德国都得求着买”。

无数经验证明,技术的反超就能带来话语权的反转。据报道,备受瞩目的大飞机C919,国产碳纤维的使用率也达到了12%,而这次日媒只能倾向于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