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八骏

最近,香港有两则关于老人的信息。

其一是,特区政府发行第八批银色债券,无论认购的宗数还是认购的金额,皆创新高纪录。特区政府最初定下的目标发行额是500亿港元。鉴于认购额达717亿港元,政府提高发行额至550亿港元。踊跃认购的动因是,此批银债固定收益率为5%/年。5%/年的固定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特区政府做贴心的处理——为数202,477份认购22手或以下债券的申请,将获全数配发所申请的债券;余下121,306申请(即认购22手以上者),均将先获发22手债券,并进行抽签,其中,89,984份申请将获配发多一手债券。具体而言,获分发22手(即220,000港元)的老人,每年将获派息15,000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是,不久前,特区政府房屋署公布,香港公屋的全长者户数目持续上升,由2018/19年度16.1万个,升至2022/23年度19万个,4年来增加18%,占公屋户总数比率升至24%。截至2023年6月底,长者一人申请公屋共2.35万宗,较3月底多700宗,反映长者公屋需求殷切。有些人把长者申请公屋和获配公屋总数上升,归因于1996年4月特区政府推行“维护公屋资源合理分配政策”(俗称“超级富户政策”)时,对60岁或以上老人实施豁免资产审查的政策。房委会一名委员提议把豁免资产审查的年龄由60岁提高至6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两则信息,在不了解香港老人真实情况者看来,可能会以为香港的老人日子过得不错。你看,有钱踊跃认购债券,有政府提供优惠租金的公屋居住,岂不快哉!这一类人在香港以外,例如内地,不少。其实,即使在香港,也不乏这样的不明事理者。例如,以为提高豁免资产审查年龄就能减少长者申请和获配公屋的想法,其前提便是,香港老人中不乏资产超过申请公屋资格者。

然而,从象牙塔走下来,深入香港社会,就容易看清楚,至今,香港的“老有所养”依然未得到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2020年香港的贫穷率为23.6%,但是,老人的贫穷率高达45%。原因不仅由于老人普遍不再就业,更在于香港至今缺乏终的退休保障或养老保障。于是,5%/年的收益率的银债,令老人趋之若鹜。

特区政府最新估计,到2046年年中,香港人口将达819万,但人口持续高龄化,届时,每3名港人中有多于1名是长者。随着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士踏入老年,以及男、女性的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继续上升,65岁及以上长者的人口未来25年将增加近1倍。撇除外籍家庭佣工,长者人口将由2021年的145万上升至2046年的274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20.5%上升至36.0%。另一方面,整体劳动人口将会由2021年的354万,升至2038年366万的顶峰,随后,逐渐降至2046年的358万。

在近期,现届政府宜维持既有各项关于长者的政策,同时,采取类似于确保较高收益率的银债和长者医疗券等的特惠性政策措施,尽可能为老人增加收益。在中长期,香港必须结合人口政策和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建立覆盖香港全体老人的退休保障或养老保障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女养老传统正在瓦解。家庭原子化是大势所趋。老有所养是社会的责任。

劳动人口相对于总人口在长期趋于减少,企业承担退休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保休保障或养老保障制度必须由政府建立和承担主要责任。

内地一直有保休保障或养老保障制度。香港只能局部依仗内地来缓解本港的“老有所养”问题。根本解决问题,必须立足香港。

香港应当借鉴内地,建立居民或劳动者个人与企业、政府共同出资的退休或养老基金,来提供终生的退休保障或养老保障。香港建立了类似内地的这样安排,便于香港老人选择到内地任何省市自治区度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区政府花费了巨额公帑以应对新冠疫情,也打算动用巨额公帑协助企业取消强积金对冲安排。以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而言,迟迟未补全终生的保休保障或养老保障制度,实在是一大缺憾。希望现届政府开始筹划此项工作。

最后,却绝非次要的是,香港社会需要关怀老人。老人是香港建设贡献者,也是弱势群体一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