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育儿难题,帮助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你好,欢迎来到魔斯妈妈集多年金融财务领域和教育领域从业经验,重磅打造的育儿小课堂《财商,商业时代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孩子“富养好”还是“穷养好”,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观点。比如,有的人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也有的人说,不论男孩女孩,父母都应该把最好的给到他们。父母疼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生活条件太优越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要给他们来点“吃苦”教育。这也使得一部分父母刻意在孩子面前哭穷,试图以此来激发孩子早早独立,“凡事靠自己”的意识。

到底哪一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呢?父母如何做,才能给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金钱观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说“富养孩子”。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富养孩子的家庭不在少数。一些明星在综艺节目中曝光的育儿方式也成为不少父母养育孩子的风向标。这部分父母通常家境比较富裕。他们觉得,如果我有条件,可以给到孩子的,为什么不给?富养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好的,这才能刺激他的进取心。也有一些家境不太富裕的父母,平日里节衣缩食,但为了不亏欠孩子,对孩子那是有求必应。甚至有时候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也要拼上老命满足孩子。

魔斯妈妈认为,这两种“富养”模式都不可取。

首先,跟富豪、明星对标来养育孩子,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效行为。

这个社会,有钱人还是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群是“小康”到“中产”阶层。对标有钱人,势必会增大一个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而这种成本是否真的能够对孩子起到积极的影响,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孩子小时候认知观尚不成熟。当他穿了一件大多数孩子都没有的漂亮衣服,或者一双很贵的鞋子,再或者背了一个让很多同学羡慕的书包,孩子心中一定会产生虚荣心理,甚至开始和同学攀比。这种情况并非到了十几岁青春期才出现,而是在幼儿园4、5岁的孩子身上就会出现。攀比,不仅容易伤害到其他同学,也不利于孩子自己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至于有些父母说,好的生活条件能够激励孩子未来追求更好生活的欲望。我能理解,一定程度上身份层的定位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自我要求。但是,培养一个正向、积极、进取的孩子需要关注的远远不止这些。使命感的建立、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各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显然更加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一味地满足孩子,会换来孩子更加地不满足。

几年前,一个赴日留学的23岁青年汪某在浦东机场,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其肝、胃全部破裂,当场昏迷。这个案件至今想起来,仍让我颇为震撼。案件的起因很简单,按照儿子汪某的表述,因为他找母亲要钱被拒,母亲说“还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于是他便脑子一片空白,冲上去捅伤了母亲。这位母亲在重症病房抢救了8天才稳定下来。在记者采访中,儿子汪某被问及家庭条件时,他说“蛮好的”。事实上,这位母亲一个月工资只有7000多元,却要负担儿子一个月2万多的生活费,外加一年8万的学费。为了儿子上学,母亲曾多次向朋友借钱。但儿子留学5年,却从未打过工,校外住着12000元月租的房子。

父母无底线的满足孩子,但却并未告知孩子钱是怎么辛苦赚来的。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爸爸妈妈的钱来得很容易,多花一点没关系。关于这一点,怨不得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孩子没有接触过社会,不知道如何赚钱,产生认知偏差很正常。关键还是在于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那么,如何“富养”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呢?我们不妨学习一下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的育儿观。

洛克菲勒说,在他的观念中,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家族巨额财产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父亲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教育他严格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坚持记账本,每周限定零用钱额度,使用得当有奖励,过度消费会被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