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声浪迭起的当下,燃油车是否还有一战之力,各家的情况不一。

吉利汽车7月份乘用车138,135辆,同比增13%。在吉利品牌新能源创年内新高的同时,吉利的中国星系列,销量27,696辆,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超过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星”之一的SUV星越L参数图片),7月份创了历史新高(15,666辆),同比增24%。而星瑞自从1.5TD版上市后,7月份销量也达到10,204辆,单月轿车市占率3.21%,同样刷了新高。

如此,中国星累积销量达到70万辆,增速仍然可观,并且平均价格高达15万元。至此可见,中国星继续刷新自己创造的记录,没有悬念。

平台是销量基础,口碑是销量“暗线”

去年11月,中国星系列达到50万辆里程碑,这是首家两年达成50万+销量的中国品牌车系。而从50万到70万,更是只花了8个月,在高基数下反而呈现加速特征。

星越L和星瑞都植根于吉利的CMA平台。后者作为三大世界级汽车架构之一,其产品力,操控、行驶质感,动力等综合素质,都达到了高端车的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端不高端,靠自己喊是没用的,市场才是“终裁者”。

CMA架构通过将车辆构型分为25个超级模块,保证了架构和工艺的标准化,从而质量把控达到更高的水平。CMA架构适用于多种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组合,也充分考虑了混动、插混和纯电方案。从最初的设计就奔着全能平台去考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CMA的首款产品星越(后更名为星越S)上市,虽然经历了销量缓慢的爬坡过程,但机械素质、动力都堪称优秀,作为高端车平台,市场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而口碑放大效应(WOM),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直至星瑞和星越L的相继问世,CMA架构赋能下的产品开始持续发力,于是有了现在的中国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回过头来看,星越其实奠定了CMA平台的定位认可度。这个放大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无非是首次体验的人群,在社交圈中传播了自己的体验。

如果这些体验的评价多数都是正面的,那么口碑效应就逐渐放大,并彼此产生交链影响,最后形成了购买决策。这和厂家官方宣传相比,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暗线”,但实际上更为有效。

高端认知,不破不立

这种口碑放大效应,直到星越L和星瑞产品出来,得到了更直接的兑现。

同平台但外形更内敛沉稳的星瑞,以更大的尺寸、空间和完善的配置、均衡的性能,“综合素质”成为打动客户的卖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随后诞生的星越L,则将这一设计思想发扬光大。紧凑型SUV的定位、但拥有中型SUV的内部空间。

在性能适度夸张(8AT、线控底盘、百公里弯道加速7.9s,直线加速7.5s,NEDC百公里油耗6.9L)的同时,科技元素拉满,总体上是“给更多”的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偏偏是这一点,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屡试不爽。其背后的成因,有复杂的心理因素,原因在于某些品牌以前“卖标”成瘾,心安理得地在同级中配置最低。

如今信仰被打破之后,迎来了加倍反噬。以至于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将产品诚意视为高端的一部分,而非基于历史“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况,星越L打破了“燃油车不够智能”的刻板印象,应用全新车机系统和通讯技术,拥有全向感知能力,推出颠覆性的数字座舱(吉利银河OS整车控制中心)、全新UI、硬件上四屏联动。说实话,一坐到车里,就被其吸引住了。

至于APA智能泊车、RPA遥控泊车、540度透明底盘,星越L统统具备。特别是星越L即便在交付之后,也继续进化。如今的市场销量还在攀升,就连增速本身,也在抬头。

这说明CMA架构的产品力(动力组合、空间、外形、智能化表现),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星越到星瑞、星越L,CMA从初始状态,再到各种进化体(业内常说的一阶、二阶、三阶等),其竞争力越来越强。市场口碑放大,也呈现同样的加速特征(和保有量扩张有直接关联)。

从产品力角度,中国星超越了用户期待(物超所值)。这和”性价比”的不同点在于,中国星实际上是将20万元级的产品力下放到20万元以下,这让用户重新定位了价格与产品力之间的关系,给合资品牌构成了冲击。即通过高端战略,以高制低,让市场对吉利中国星产生新的认知。

自然,这一认知也会随着中国星的累积量提高而扩张。如果将目光放大一点,一旦中国品牌被证明拿到了高端产品的“定义权”,那么消费者的价值认知,可能得到前所未有地刷新。在年轻人中间,如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长期体验,决定口碑的另一面

产品力是营销基底,但并非一切。客户在购买、使用和维保过程中、随着时间线延续的体验,同样重要。有些品牌特质,产品一拿到手就能体验到。动力、智能化;有些特质,则需要时间来验证。

一款产品的品控品质,在首批订单被消耗之后,恰恰决定了销量的走势。星越L和星瑞销量持续攀升,是用户在使用中“打分”的结果,实际上又是口碑效应在起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用户共创,很多人误认为就是企业“宠粉”、“搞活动”、“让利”。这些当然也是共创的一部分。但客户更重视的,是以用户为中心,开门造车的理念,得到什么程度的执行。

2021年7月20日,一般不出席新车发布会的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参加了星越L的上市,并发布吉利品牌的新主张“因快乐而伟大”。

这一理念实际上将用户对产品走向、科技落地乃至品牌建设的主张,都融入到运营当中。在“吉利品牌CMA高端系列”正式命名为“中国星”系列之际,这一举动,颇具标志性意义。

由此可见,先有高端平台(CMA),才有高端产品;先有市场反馈(认同高端定位),再有“中国星”。

这恐怕就是用户共创的新境界——用户塑造车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也是口碑涟漪扩散、碰撞、融合、互相验证的结果。一旦规模上达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吉利高端战略,被市场认可。

考虑到CMA平台赋能的中国星系列,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中前期阶段,其高端化形象,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