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9点30分,由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一届“逸仙勇士杯”协同机器人国际邀请赛(以下简称“大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隆重开幕。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梅、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胡天江教授、中山大学黄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孟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浩耀教授、武汉大学李必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罗庆生教授等重要嘉宾出席开幕式,标志着赛事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构建经典品牌赛事,百余精英队伍角逐

开幕式上,珠海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梅在讲话中指出“群体智能作为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学科领域,致力于通过研究分散、自组织的生物群体智慧,实现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智能行为,常用于无人机、机器人集群的协同作业。而本次大赛旨在构建一项经典品牌赛事,为国内外机器人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促进技术交流与碰撞的平台,同时通过竞技的方式推动单体机器人及多机器人协同技术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赛自4月份发布以来,获得了包含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5所知名高校以及其他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百余家单位报名,115支协同机器人领域精英参赛队伍强强云集,共同展示智能机器的卓越风采和创新实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担任赛事指导委员会主席,统领赛事评审工作,来自多所知名高校院所、行业学会、企业的12位专家担任赛事指导委员会委员,聚焦前沿科技领域与参赛学生和嘉宾展开探讨,为推动协同机器人领域发展建言献策。

三大赛道两天赛程,打造智慧创新舞台

这场协同机器人领域的竞技盛事将持续两天,仿真赛8强队伍、11支实机赛队伍、9支技巧表演赛队伍在多轮比拼中优中选优,角逐“逸仙勇士”杯总冠军。评委专家将根据不同参赛队伍在各个赛道上的任务完成情况,分别评选出特、一、二、三等奖,总奖金达近30万元。

大赛设置了实机赛、仿真赛和技巧表演赛三个赛道,涵盖了空中、地面和水面机器人。实机赛要求参赛机器人在假定发生事故或灾难的建筑物内,完成空中搜索和空地协同搜索任务。仿真赛则采用在线评分和排名以及线下PK的方式进行,参赛队伍需要争取用最短时间在复杂场景中完成任务。技巧表演赛旨在展示控制、规划和感知等方面的技术技巧。三大赛道将共同呈现一场协同机器人领域智慧与创新的盛宴,将科技之美、科技创新理念向公众广泛传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掀起技术竞逐风暴,创造产业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部启动的《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指南》中,“群体智能”被列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五大持续攻关方向之一。这凸显了对群体智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特别是在面向异构机器人群体的协同智能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和鸿沟。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胡天江教授表示,本次“逸仙勇士杯”协同机器人国际邀请赛将为群体智能领域带来新的突破与启发,为科技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学术界、工业界以及跨领域专业人士提供了展示、交流、合作的珍贵机会。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机器人将会走进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机器人竞赛作为这一活动的代表,将在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社会创造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