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让家长们都变得很卷,忙碌着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从体能课到舞蹈课,从乐高课到画画课,从绘本班到口才班,我们用不断的金钱付出,希望孩子能增长知识、增强体魄,提高审美。然当我们能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却会豁然发现:“和给孩子报名补习班相比,父母做好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妈重温鲁迅经典

自从发现文学鬼才鲁迅先生是个育儿高手之后,竹妈便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重温了先生很多经典作品,希望能从中汲取能量,跟大家分享更能提供情绪价值的育儿文章。

前几日读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他是这样描述的:在微生物学的课堂上,老师经常用电影演示,有时也顺便放些时事影片。有一天,他在画面上看到了“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看到这一幕大受刺激的先生,医学梦因此轰毁,“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花了大价钱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强身健体,熏陶美感,孩子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下也多少“学有所成”,但倘若他没有精神的富养,没有从父母的耳濡目染中汲取到足够的能量,就算会画画、会编程、会弹琴,又有何用呢?他多半也只是拥有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年幼的孩子会以各种方式模仿他们最为崇拜的父母。父母的生活观念、做事方法、言谈举止、兴趣爱好对于孩子的性格、情感、审美、生活态度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换言之,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言传身教,贵在以行胜言

很多家长平常教育孩子都是:“焦虑在心里,唠叨在嘴上,行动上无力,氛围上无感。”但你可能不知道,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和学习者,父母只有以身作则,言语、思想、行动上要以身作则,自己当好榜样,把家庭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一个多元的、有趣的、正面的形象,才能“己正而后能正人”。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从小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那我们就要在孩子面前尽可能放下手机,多看书多思考,跟孩子多讲讲书本的有趣和智慧,那孩子自然也会慢慢爱上看书;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做事有条理讲卫生,那我们就要自己更勤快一些,用收纳的智慧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自己打理得整洁清爽,那孩子自然也就会爱干净讲卫生;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那我们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和难题的时候,就要努力保持情绪的稳定,积极探索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那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也会更加勇敢;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热爱运动身体好,那我们也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中年油腻”,用注意饮食、适当运动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那孩子自然也会更喜欢蹦蹦跳跳。

或许,“严于待人,宽于律己”是我们很难克服的人性弱点,言传身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既然我们选择为人父母,我们就应该在孩子最需要我们陪伴的高需求阶段,竭尽所能地约束好自己,育儿先育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