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装懂,时不时的,会流连在一些书法展览会上,装模作样,看到一些喜欢的书法作品,也静静欣赏一番……

只觉得,那些字是有能量的,能穿透心灵,激起一种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中国书法,竟然是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直到,我读了方建勋老师的这本《中国书法通识课》,才明白,中国书法,一直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文化情结,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门口的对联、厅堂里中堂、字画……;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懂点书法,就掌握了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的艺术形式;当然,这本书也写到,懂点书法,也就拥有了一种高阶的社交货币。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让我知道,在中国艺术史上,各个朝代汉字的艺术形式,书法始终在场,从不缺席,它是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密码的钥匙。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周朝青铜器上的大篆,秦朝的泰山石刻,汉代的居延汉简……

到了后来,就有了魏晋时期的行草尺牍,唐代的楷书名碑,宋元时代的文人书画混成一体,从宋元时代的文人书画,比较讲究一点点的是,到明代的竖轴巨制,再到清代的金石风潮,……

中国书法,一直变换着形式,镌刻在中国文化的骨子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方建勋说,5000年的中华文脉,24朝的艺术传承,在空间、时间、节奏、造型、虚实、阴阳、刚柔上……中国人对美的各种感悟,都凝聚在书法极纯粹的线条、极简单的黑白世界中了

《中国书法通识》是北京大学书法课的通识讲义,作者方建勋以独创的六度书法理论体系,从书体、笔墨、性情、书写、观念和再造的维度,带我们去邂逅一位位书法大家,感受他们的艺术气韵;同时,也用专业的角度,带领我们领略一幅幅名帖佳作,让我们深入地去理解中国书法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过这本书,也许,练了多年书法的你,会对书法历史和流变从一知半解到全面了解;当我们外出旅游时,在景区看到一幅对联或一块匾额,也能分得出是篆体还是草书;对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张旭等书家,能真正说得出,他们的字究竟好在哪里?

再介绍一下该书作者方建勋,他是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 研究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也是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艺术史博士后、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他曾深造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师从著名书法家黄惇先生,获得书法篆刻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入北京大学,随著名美学家朱良志先生攻读中国美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方建勋曾赴英国、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国家的大学,讲授过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