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到夏天,一些沿海地区总会受到台风洗礼。固然,当地人或多或少适应了这扑面而来的暴风骤雨,但台风依旧是最具威力的气象灾害之一,难免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时甚至异常严重,该躲还是要躲的。

为了祈祷平安度过台风时段,亚洲沿海诸国在参与台风委员会对台风的命名时,多会推荐一些温柔的名字,比如水果、动物,还有一些正义的守护神。破坏力极强、造成损失很重的声名狼藉的台风,将被除名。

一般而言,台风的危害主要是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狂风可以吹断树木、吹倒房屋,暴雨可以带来洪涝、淹没城市,风暴潮则可以掀翻船舶、吞噬海滨。

幸好,台风规律清晰、有迹可循,预报已比较成熟。得益于台风由小到大逐渐演化的特征,人们在其孕育阶段便能初步估计规模、路径,并着手准备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风风力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风的生成悄无声息,简单来说,就是海水变热而已。热带地区常年太阳直射,海水变热的原因也无非阳光带来的热量,一段时期内,气温和水温达到极值,空气受热上升,海水也加剧蒸发。

这时,周围相对较冷的空气源源不断补充着热空气上升后的空位,并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形成上方热、下方冷的态势。同时,上方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加速空气运动,加之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云团开始旋转。

若是北半球,云团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则相反,呈顺时针旋转。此时,热带气旋形态初具雏形,风力6~7级,底层中间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m/s,称之为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

热带低压基本没有杀伤力,其具备暖心性质、环流中心、对流云团、旋涡风雨区等气旋特征,不过还没有演化出高层辐散、风眼,它们有的不断增强,有的则逐渐消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风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海面水温高于26℃,中低层环境气流辐合,高层有利于辐散,基本气流风速垂直切变小,地转偏向力大于一定值,热带低压便有了发展为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的必要条件。

热带风暴风力达8~9级,风速17.2~24.4m/s,从此刻开始,这股气旋被予“台风编号”,正式启动监测预报。

随着时间推移、能量聚集,热带风暴将增强为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风力达10~11级,风速24.5~32.6m/s,其已有较强的破坏力,一些相对脆弱的树木可能会因此折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暴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风力达到12~13级、风速达到32.7~41.4m/s时,狭义的、成熟的台风(Typhoon)出现了,类似台风的天气现象在北美洲被称为飓风,在菲律宾被称为碧瑶风,在大洋洲被称为畏来风

据说,中国古代曾长期称呼飓风,直到清代,广东方言或闽南方言带来了台风一词,飓风反倒像一个舶来词。

当热带气旋以台风形式登陆时,就已经是典型的气象灾害了,在狂风侵袭下,屋顶的砖瓦实难保全,没有采取防护的电线杆等设施可能倒伏、位移。

台风继续发展,将会出现强台风(Severe Typhoon)和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前者风力14~15级、风速41.5~50.9m/s,后者风力达16级以上、风速超过51m/s。

强台风的威力异常恐怖,比如,2004年第14号强台风“云娜”、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都带来了百余人死亡、百亿元损失的惨痛事件。此外,强台风已有能力引发海啸。

超强台风更是极具破坏力,它横行海上,能够掀起14米以上的巨浪,海面如同沸腾。近来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已进阶超强台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风过后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风的破坏多出现在其登陆之后,幸运的是,自登陆时起,它的威力会急剧减弱。这是因为地面摩擦较大,延缓了台风的吸积和运动,陆地也没有海洋丰沛的水,能量供应不足。

所以,大多数台风都在登陆时分达到巅峰状态,随着深入内陆,台风渐渐自行消散。个别北上台风,被迫切换模式,演变为温带气旋,存在时间略长,消亡较慢。

从热带低压到超强台风的进阶之路,将倒序一遍,最后安静退场,留下凌乱的街道。不过,正因如此,作为灾害的台风证明了其益处。

台风从又苦又咸的海水中析出淡水,裹挟着为陆地送来,有效改善了淡水供应。与淡水一并到来的是热量,台风行进途中,把热量送往温带,如果没有台风,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则有可能不存在。

因而,面对暴虐的台风,我们可趁早防御,等到它登陆时,坐在安全的房间中笑看风雨。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