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著名歌手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突然火爆全网并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认为刀郎是以罗刹海市借古喻今,嘲讽音乐圈中的某些乱象,并内涵某些歌星。那么《罗刹海市》究竟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为什么会被刀郎用来借古喻今呢?

《罗刹海市》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故事。讲的是“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的商人之子马骥弃儒从商,泛海行商为飓风引去,来到“大罗刹国”。(“罗刹”是梵语的“恶鬼”,以“恶鬼”为国名,可谓意味深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罗刹国以貌取人,以丑为美,长得越丑越是能够担任高官要职,掌管朝政;越是长得美,越会被看成是妖怪。而且“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在罗刹国里,宰相长着三个鼻孔,两个耳朵都像牲口一样背生。而长得稍微像点人样的,则成了饭都吃不上的穷鬼。

因此,年少俊美的马骥到了罗刹国就成了最丑的人,人们看到他都惊骇而去,远远躲着他。后来,当马骥以煤涂面扮作张飞时,罗刹国的人都认为他长得非常漂亮,便推荐他去做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骥不愿意易面目求荣显,便退隐回山村。他在跟村民一起去逛海市时,偶遇龙宫太子,便被带到龙宫。马骥大展雄才,一首《海市赋》使他文名遍四海,飞黄腾达,做了龙宫驸马,经常跟美丽贤慧的龙女在龙宫玉树下诗词唱和。

罗刹国黑石为墙,以丑为美;龙宫则晶明耀眼,唯才是举。蒲松龄在《罗刹海市》里,通过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国度天差地别的遭遇,对黑白颠倒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也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罗刹海市》里,蒲松龄把深刻的社会现实巧妙地隐化在荒诞的神鬼狐妖形式之中,美丑、爱憎、善恶分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蒲松龄的《罗刹海市》故事具有极强的讽刺和象征意义,因此网友们普遍认为刀郎是在借《罗刹海市》的内涵某些歌星。当然,也有一些专业的音乐评论人认为,如果把刀郎的《罗刹海市》仅仅看作对某些所谓“恩怨”的回击,不仅把刀郎作为创作者本人看低了,也是对中国音乐发展的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