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改编自真实故事,希望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会和感悟。

一、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前,有一个俊美无比的男孩,或许是因为男孩容貌太美的缘故,所以从出生那刻,他就注定会有一些缺失——身体健康比常人虚弱百倍。

由于健康的残缺,他从小被病痛折磨着,医院成了他另一个“家”,为此父母在他身上消耗了所有的精力和经济,最终在他能5岁记事那年他们再无能力抚养。正在他们焦虑怎么处理这个男孩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生意人,他看向男孩白皙俊秀的脸庞心里生出了些许想法。

于是,他与男孩的父母做了个“善心”交易——孩子太可怜了,让他成为我的孩子,我会维持他的生命。就这样,这个生意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的养父。

养父确实做到了承诺的事情,他努力维持着孩子的生命,给予孩子最好的药,给他住最贵的病房,供他上学,给予他良好的住宿条件,一切物质上能尽力给予的都给予了,这个孩子也因为他“善心”的给予,身体逐渐好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孩从记事开始,记忆深处有无数张印有红十字的白色被褥、长短不一的针管、五颜六色的药丸、父母奔波的影子,却唯独少了父母时间的陪伴。在无数个深夜里,不管是刮风、下雨,亦或是打雷闪电,男孩都是坚强的度过,唯有陪伴他的是房间墙面上写满的贴纸和密密麻麻记录的日记本,上面全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年,男孩12岁,一头乌黑的狼尾、白皙的皮肤、绝美的容貌,让他不得不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和异类,总被当作女孩子被男生表白,也总因为长发造型引起很多嘲讽和戏弄,这也带给他非常沉重的伤害。身体的折磨、心灵的打击,好像这个世界就没有他的一席之地,直到痛苦积累到满值,他的头脑出现了一个恐怖的想法——人间消失,就这样他拼劲所有力气向一辆飞速行驶的车跑去。

医院里,他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养父的焦虑的面孔,又是这个男人再一次给予了他生命,即使他从来没有与自己在一起吃过一顿饭,毕竟这世上在乎他生命的也只有这个男人了,因此心里对这个男人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男孩15岁,初中毕业了,养父没有继续供养他上学,而是想让他早入社会。男孩一直都有个明星梦,希望自己能成为闪耀的人,于是,他自己学习了化妆和护肤保养知识,这个特长也被养父看在眼里,他以帮助男孩实现梦想的借口让他在平台上签了约,签约的要求就是他每天都要照不同的照片,账号他来帮他管理,男孩开心的答应了,并与平台签了约,心里在想终于有那么一个人是关注在乎他的。

就这样他每天都在做不同的造型风格,拍无数张照片,因为他本就外貌的优越和长发造型的个性,吸引了无数粉丝,直到有一天因为长期3个小时的睡眠他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了,他非常筋疲力尽,最终和养父商量想解除合约,但这次得到的回复是比遗弃更痛苦的打击:“解约金1000万,你忍着吧,从小到大你就是个病秧子,没有我你现在早死了,在你身上我花了近百万元了,现在是你还给我的时候了,好好听我话吧,好好给我挣钱!可不要小看人体功能,只要有口气疼个十年半载人是不会死的…………”

从那天起养父把他锁在了房间里,因为怕他自杀和逃跑,他在小屋里装满了摄像头,每天会有人给他送残羹剩饭、检查他的手机,如果照片没有照到100张,心情好的那天会饿一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把他暴打一顿,他虽然每天都有最贵的面膜敷,有最高级的化妆品可以化,有各式各样华丽的衣服可以穿,有一天又一天增长的粉丝量,但此刻的他又死了…………剩下的只有那随时可以结束的肉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拖着刚被暴打过的身体,想实行他的n次自杀计划,吃安眠药、割腕、病疼折磨都没能把他带走,那这次选择割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拿出了费尽心思藏了很久的小刀,想往常一样非常熟练的拨着永远无人接听,这十多年来除了偶尔能见到他们离去的身影,就连屈指可数的几通电话也在他15岁那天奇迹般的永远无人接听了。

毕竟这可是他最后的精神支柱了,即使无人接听,他始终相信着有一天他们能带他走,没一会,电话通了响了一半后他很决绝的挂了下去,果然,梦想就是妄想,突然他手机的屏幕亮了起来,屏幕居然是那个打过无数次无人接听的号码,十多年日日夜夜无数次渴望的精神支柱——亲生父亲,他很冷静的接了起来,只听手机那头声音:“孩子,是你吗?对不起你受苦了,我和你妈妈现在凑够了赎你的钱,明天我们就来接你回来。”

这一刻,是他期待已久的愿望,当愿望真的实现了,他却发现他好像又死了…………所以亲情到底算什么呢?给了他生命,却没有爱的能力…………

二、关于个人的几点感悟

这个故事不得不让我有了两点思考:

1.父母与孩子存在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有句俗话,养儿防老,我们之所以生孩子,目的就是为了等自己老的时候,有人照顾自己。其实,在现实层面去思考这并没有什么问题,父母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倾尽全力给予我们最好的一切,哪怕这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就因为这份恩情我们就有责任义务去赡养他们到老,这是作为人必须要去承担的。

这样看似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很多人对“养儿防老”这个词却是不一样的。总认为“养儿防老”就是让他成为另一个自己,因为我走过的路做过的选择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我没选择好,所以当初自己没能好好学习吃了没文化的苦,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一定要好好学习考清华大学,要不就会成为这样的自己,殊不知父母越这样让孩子做,孩子活得越来越像父母,然后回头看,孩子不但和自己感情越来越疏远,而且他得连自己都不如……

《世界很喧器 做自己就好》书里的这段文字就很好的诠释了父母存在的意义: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在于给子女富足的物质生活,而是当子女想到父母时,内心是充满力量的。
所以希望为人父母的都能明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尊互爱才是最好的教育,远比报一堆孩子不喜欢但你觉得有用的兴趣班、去最好的幼儿园、买最贵的奶粉和玩具要有用得多。
当然也希望为人子女的都能明白:父母没有让你成为富二代,你也没有光宗耀祖,大家扯平了。
对父母来说,为人子女真正意义上的“尽孝”是让父母放心。
对子女来说,为人父母真正意义上的“为了孩子好,其实是照顾好自己、长命百岁。”

2.原生家庭的救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当今社会我们的物质世界越来越丰盛,但精神世界却越来越匮乏。越来越多d的新一代生命心理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形成了很多扭曲的三观,比如厌世、愚孝、人生在世除了钱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亲情友情爱情人格尊严皆可抛、只要能成就自己怎么伤害别人都可以等。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扭曲三观?看问题找本质,一些扭曲三观的形成不外乎就是源头自己人生课题出现的问题。在他没能去解决平衡处理好的时候,就一直带着这个问题孕育了下一代,潜移默化的让下一代又背上了他解决不了的课题。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二元对立,0—100就只能看到0和100,却忘记了还有1—99的智慧。

尤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妈妈,她非常爱她的孩子,恨不得把世间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她。这一天,她看到了蛋糕店有一个非常精致的新品蛋糕,她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递给了她的孩子,孩子却拒绝了母亲的赠予。这个时候母亲非常生气的对他说:“没良心的白眼狼,我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蛋糕,我把它买了给你吃,真是不知好歹。”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一头雾水,脱口而出:“妈妈很喜欢这个蛋糕,我不喜欢,那给妈妈吃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小孩,但这个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地我们慢慢把它抛弃了,最终我们活出了别人心目中的样子,却丢失了真正的自己。

故事中的妈妈也和大部分的父母一样迷失了自己,小的时候为了父母,想获取他们最好的关注,努力成为父母心中的样子,最后却发现你再怎么努力,父母还是不满意;谈恋爱了为了配偶,费尽心思迎合改变成为配偶心中的样子,最后配偶还是不懂自己;初为父母,为了孩子成长,努力做好父母的角色,掏心掏肺把最好给孩子,最后发现孩子还是叛逆不懂事,这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为“命不好”。

其实真相是你从来没关注过自己,你一直在向外索取,你连自己这本书都没弄明白,拼什么还要祈求别人明白你。

你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真正的自己,但你从刚开始就把这个顺序弄乱了,于是,操心了一辈子努力了一辈子都是在为别人,做这些目的也就是为了能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那连自己都没了,又怎么可能还要求别人呢。先学会爱自己,了解自己,你的人生才能走到属于你的最好的方向!

3.自由与自我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活出自己这个概念,很多人都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知,会把自由与自我混淆在一起,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

活出自己变相说也是对于自己自由的追求,它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正能量,那种能量能让你不管身体再疲惫,你所处的环境再艰苦困难,你整个人都是活力满满,无所畏惧的;而自我是自我中心,它和自由是不一样的,自由都是建立在不干扰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之上的你所想去做的任何事,自我是没有这个界限的,自我也算目中无人,因为你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眼中只有自己,那还谈什么自由。

凡事都有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树立规矩意识。有了规矩意识,才能既不妨碍他人,也会使自己更愉悦。心里只装着自己不考虑他人的人,在给别人造成不方便的同时,也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方便。人与人之间其实是生命共同体,我们每个细小举动,都可能在悄悄地影响身边的人。

为了能让大家对这两种行为理解更透彻一些,以下是对自由与自我行为的判断举的一个例子:

自由的行为:我来到一个新公司,公司的规章制度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上班都必须穿西装,我不喜欢穿西装,但我尊重我的这个工作,珍惜我的这个岗位,因此,我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到每天上班都穿西装。不过西装的材质真的让我太不舒服了,于是,我准备了一套我休闲的便装带去公司,下班后我都会把它换掉。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做法都表示理解,对我更加的尊重。

自我的行为:我来到一个新公司,公司的规章制度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上班都必须穿西装,但我不喜欢穿西装。于是,我要活出自己,第一天上班我就不穿,领导和同事都提醒了我一次又一次,但我还是不穿,我不喜欢我有错吗?为什么要去迎合别人,最终领导以目中无人的理由开除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