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山东枣庄山亭区西集镇。这里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被称为“邾国故都,龙河古镇”。著名的文物古迹有普照寺、梁王城、扳倒井、龟山寨、建新遗址、神山汉墓群和伏里土陶等。当然,西集最有名气的还是传统美食-羊肉汤。

西集羊肉汤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以羊肉细嫩、鲜而不膻、肥而不腻、口香浓郁、色香俱佳而名闻遐迩,被誉为“鲁南第一汤”。在枣庄地区还流传着“不喝西集羊肉汤,白来枣庄走一趟”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集羊肉汤之所以鲜香味美、口味独特,首先在于这里的山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西集地处鲁南山区的边缘地带,这里山清水秀,草木繁茂,几乎家养殖山羊。夏秋季节,成群的山羊游牧于树林山坡、河滩沟坎、田间地头,悠然自得地啃食着山野的奇花异草和野生药材,饮用着纯净的山间清泉,长得膘肥体健,肉嫩味美。

西集羊肉汤在选料上比较讲究,一般选用一岁左右的小公山羊,剥皮剔骨,洗净内脏后,锅底铺上羊棒骨,上面摆放大块的羊肉,加满水后先用文火慢炖。直到煮出骨髓,汤汁奶白,再用大火烧煮,羊肉熟透以后捞出放凉,切成小片。盛羊肉汤时,先在碗中装上切好的羊肉、羊杂,撒上葱花、香菜,直接盛入沸汤,加入食盐,淋上食醋,一碗鲜香味美的羊肉汤就做好了。喝羊肉汤时,最好搭配鲁南特有的大烧饼或小麦煎饼,美味可口,既当饭又当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集人,可以说,我是喝着西集羊肉汤长大的,对于家乡的这一传统美食自然有着割舍不断的童年记忆和深厚情怀。

记得小时候,只要跟着父母到西集赶集,就一定会哼哼唧唧地让父母带着我去喝羊肉汤。

那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的记忆里,整个西集好像只有河底那家羊肉汤做得最好、去的人也最多。

那是一家露天羊肉汤小摊,位于西集河底的西侧。用石头垒成的半米多高的矮墙,围成一个不大的小院子。院子东南侧支着一口煮羊肉的大锅,旁边是宽大的案板,上面摆放着煮好的羊肉、羊杂和佐料。院子里摆放着七八个用石头和水泥板垒成的简易桌子,每张桌子旁摆放着几个小板凳。

那时的羊肉汤真可谓是经济实惠、物美价廉。盛上大半碗羊肉、羊杂,加满肉汤,只要两毛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交完钱,老板拿起一个白瓷碗,放上大半碗切好的羊肉和羊杂,从沸腾的汤锅里盛起一勺滚烫的肉汤浇在碗里,再撒一点芫荽、葱花,端送到你面前。

在石桌旁坐下来,闻着热气腾腾、香味四溢、汤汁奶白的羊肉汤,顺着碗沿“唏溜”“唏溜”地喝几口鲜美的汤汁,夹起几块炖得鲜香软烂的羊肉先解解馋。然后撕几块热烧饼泡在羊肉汤里,用筷子夹起尚未泡烂的烧饼送进嘴里,软软的、筋筋的,浓香的羊肉汤汁令人唇齿留香、溢满全口。对于七十年代尚且缺吃少穿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羊肉汤才是真正的人间美味。

迫不急待地把碗里的肉汤喝完,端着还剩几块羊肉的碗再找老板去盛汤。只要碗里有肉,老板毫不吝啬,虽然只花两毛钱,但肉汤管够,一直可以让你喝到肚大腰圆,实在喝不下为止。

由于肉汤免费添加,有些一年到头难得闻上几次荤腥的庄稼人,赶集时便自带煎饼和咸菜,领上孩子,要上一碗两毛钱的羊肉汤,把肉分装成两碗,喝完后轮流加汤,一直喝到肚皮滚瓜溜圆。据说,当年有人一口气能喝十来碗羊肉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西集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日露天的羊肉汤摊变成了装饰豪华的“羊汤馆”“全羊馆”。西集的羊肉汤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集镇特有的招牌和名片。如今,西集羊肉汤已遍布鲁南,走向全国。西集镇政府还先后两次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西集羊肉汤”的集体商标。

由于工作原因,我平时难得回一次老家。但只要有机会回到西集,定要邀上三五好友,找一家熟悉的羊肉汤馆,让老板炖个羊血、炒个羊肚、凉拌个羊肉,再来几碗羊肉汤,打开一瓶“今缘春”,和朋友们一起浅斟慢饮,细嚼慢咽,重新品尝家乡的美食,回味乡情乡思,寻找自己童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