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和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聚会,才知道,现在好多体制内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比较有实权的领导,他们的子女大都没有进入体制内,而是选择了“单干”。

老家所在县一位常务副县长,儿子读的是医科大学,本硕博连读,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南方一线城市私人医院,现在年薪40多万,加上隔三岔五去别的医院“走穴”,年收入70多万。而他的对象在整形医院,收入也非常可观。副县长在私下里向好友说,在体制里太累,莫不如学门技术,有一技之长比什么都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一中校长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没有选择进入体制内,而是开了家文化用品门市。从最初的一个门店,到现在发展成了全市最大的文化用品连锁店,还是某品牌的区域代理,手底下目前有30多号人,年收入几百万,做得风生水起。

还有一个民政局局长的儿子,毕业后压根儿就没上过一天班,他给儿子买了20台大货车,常年跑运输。儿子只负责管理,手底下雇佣了10多个司机。自己不起早,不贪黑,不受累,听说一台货车一年纯利润达六七万。这活儿没有任何风险,一年坐收100多万。

为什么现在体制内很多当领导的,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跟着从政或者进入体制内呢?他们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我想,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这部分干部家庭在财富积累、社会地位方面,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他们早就跳出了安全需求、稳定需求、认可需求这些基础性的价值感了,公务员稳定的基础属性已经不是这部分人的首要考虑,他们更多地是让子女去实现自我价值、做自己更愿意做的事情,或者选择一些更具性价比的职业。

比如厅局级干部的子女中,当公务员的比例就非常低。那他们的子女都去干嘛了呢?有在中金公司做投资经理的,有自主创业当CEO的,有在知名院校当老师的,还有在很多人听都没听过、但实际上很牛的行业协会工作的,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子承父业”、跑步入编。

第二,领导干部在体制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甚至大半辈子,深知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复杂,为官不易。虽然工作稳定,但是想提拔也是困难重重,概率非常小。人累,心累,即使提拔了,现在一不小心出现了问题就会被问责,甚至严重了还会进去,得不偿失呀!

第三,体制内不再像以前那样宽松,做官的“风险”很大。现在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各个单位的权力都要求在阳光下运行,即使当了领导干部,也没有所谓的“灰色收入”了。而肩负的责任又非常大,付出的辛苦很多,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尤其是分管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头上的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撸掉,整天提心吊胆,“幸福指数”实在太低。

第四,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些领导干部手里不差钱。最近,在一次私人聚会上,听说身边重要单位有实权的领导干部,在前些年管理“不严”的时候,大都打擦边球搞些“投资”,都有不菲的“灰色收入”进账,赚的钱基本上两辈子都花不完。如此一来,让自己的子女能够有一些收入就行,平平安安就好了,这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为什么网上舆论普遍认为,父母都希望子女当公务员、进入体制内呢?因为在这个社会上,普普通通的父母是占大多数的,他们可能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可能是摆摊的商贩、可能是十八线县城里小科员、也可能是赚了点小钱的生意人,他们构成了整个社会阶层最坚实、最庞大的基层,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来自这样的家庭,所以多数人也就有了这样的认识。

最后想说的是,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公务员仍然是一份非常理想的职业,尤其是平民子弟。但是要想进入体制内并非易事,确实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便考上了,也不能认为一劳永逸,考上只是这份工作的开始,入职后还会面临诸多考验,更应该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为社会多做贡献。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