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本号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但已年代久远,且还是有人很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从复杂的国际政治角度来讲这个问题,很多人总会从自己的印象流仓库中找到一些似是而非或者说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的“反例”,做一些不堪一击(但他们会觉得很有说服力)的反驳。故此,笔者觉得有必要从一个新的简单易懂的角度说一下这个问题。

所有的国家不论其大小、环境、制度,都是由人组成。国家无非是某一群体的集合体,它也必然会体现出很多人性的特征。

于是,我们的问题就转化为了如下问题:

1、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只有利益吗?

2、人更愿意和怎样的人交往?

这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回答的问题。

在家和父母亲人相处,在外和朋友同事相处,难道只有利益,就没有任何情感掺杂其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便此人想要完全从利益出发“理性”的和任何人交往,他/她也很难达成目标。人是感情充沛,且特别会受主观意见支配,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客观,也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理性,人往往跟着感情冲动作出决定,即便这个决定很可能会大大损害此人的利益。

没有人可以支出于利益和别人交往。当然,有一些只看重利益的人,这点放到第二个问题中解析。

即使是巴菲特这样理性到极致的人,也需要一些可以抛开利益共处的朋友。巴菲特和芒格的友谊,当然有利益的原因,但更多是两人气场相合,相处融洽。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两个人能成为好朋友的最重要原因,往往只需要三个字:谈得来。还有一个标准:两个人相处时即便不说话,是不是能不感觉尴尬。笔者的亲身体验是,和有些人相处的时候就会感觉比较舒服没负担,但和有些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莫名的觉得尴尬。

更何况,一般人想要获取利益,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享受到利益带来的好处(比如吃喝玩乐),这些好处大多都是感官享受,也就是非理性的,不(仅)以利益为导向的。

第二个问题,国家间的道义问题也很容易用上述办法解释。

一个人在社会上“混”,更愿意和有道德底线,有一定诚信,基本能做到言必信、对待他人基本一视同仁、既不崇拜强者也不欺负弱者的人交往,还是更愿意和一个毫无诚信,毫无道德,满嘴谎言,朝令夕改、媚上欺下、遇到强者纳头便拜、遇到弱者肆意欺负的无赖交往?

相信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前者。如果交往的目的是利益(做生意),那么就更需要和第一种人交往。如果热衷于第二种人交往,要么此人本人就是这样臭不可闻的人,要么就是被蒙骗。不论哪种原因,都很难有好的结果。

第一个问题中留下的一个小悬念,即那些非常重视利益,和人交往只看那人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也可以在这里得到解释。像这样只看中利益,把人际关系完全当做获取利益途径的人,往往也是毫无诚信朝令夕改非常遭人讨厌的人。

人和人的交往,也只有以诚信和诚信的人交往,才可以放心的进行利益交换,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换言之,道义其实就是人际交往间获取利益的基础。

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和这样的国家交往,更有“安全感”(不会被弱肉强食),更能放心的做生意,也就能获取更大的利益。

现代社会,无非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社会。如果没有了最底层的道义基础,那么一切看似繁荣的国际贸易,人文交流都会轻易崩溃。如果一定要说一切都是利益,那么起码的道义就是最大的利益。

综上,除非你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利益,不然就根本无法承认国与国的交往只有利益。这些人犯了最简单的逻辑错误:有利益≠只有利益;有感情≠只有感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复杂,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复杂,绝不是任何单一维度所能概括的。利益、情感、野心、思想、文化、信仰等等不同的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微妙的影响。将国家间关系简化为利益(而且是那群人理解的极其low的利益),和将先秦归为奴隶制,秦到清归为封建社会一样的无脑低智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