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位妈妈发文说,女儿的一句话像尖刀一样刺入了我的心!女儿说:你不上班,在家啥事儿没有,有什么累的?

这一句话深深的刺痛了妈妈的心。

她心痛的质问女儿:“这些年,你是吃什么长大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是怎么来的?”

可是女儿却根本不理解,还不屑地从口中飘出一个“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在女儿眼中看到了轻蔑,又好似在嘲讽。

这一刻,妈妈怒了,动手打了女儿。

事后妈妈讲述,这些年一直在照顾孩子,她体谅女儿六年级学习压力大,所以生活上的事尽量都大包大揽,家务事从来都没让她参与过。

女儿不知道家中整洁的房间,干净的床铺和衣服,还有她到家就能吃到嘴里热腾腾的可口饭菜,以及小学六年以来风雨无阻接送,都是她作为母亲的日常。然而这一切付出却没有换来女儿的感恩,反倒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态度和对妈妈的轻视。

这件事发生后,妈妈认真的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自己大包大揽的付出,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不懂体谅。

所以,这位妈妈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发出来,想告诉像自己这样的宝妈,一定要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家务中,学会适当放手。

正因为孩子没有体会过自己劳动,所以他就不知道劳动的意义,更不会做到感同身受。

通常被溺爱的孩子,很容易自恋,认为自己万事都被满足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他也就不会尊重他人的付出。

当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哪怕是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父母也伸手代劳,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了他理所当然的习惯,当他习惯了你对他的付出,自然他也不会体会到你的辛苦。

所以,做父母的学会对孩子适当放手,是很重要的一课。

父母始终只是陪着孩子成长,而不是去替代孩子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这样一句话深以为然:“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培养他们有能力离开我们。”

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孩子面对一些能力范围之外事情,父母可以帮助引导,但不要代劳。

《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一书中说:妈妈能够温暖、支持孩子的前提是,妈妈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不怕未来生活的压力;有足够的信任感,信任孩子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有足够清晰的心理边界,可以区分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是各自的事;有足够的自尊;有足够的定力去面对失败等的可能。

所以,爱孩子不是帮他做所有事,而是陪伴他,相信他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学会独立。到那时你会发现孩子会比你想象中更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