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报道,6月27日,有网友吐槽,D2245次列车从南京南站至江宁站,乘车时长8分钟,高级动卧竟售价420元,如果跟二等座票价对比的话(只要6元),这个反差更明显了,因为差价达到了70倍。

此事并非谣言或误传,经12306客服证实属实,售价确为420元,是铁路局统一定价。但因大量网友不理解而上了热搜,网友质疑:高级动卧的床是镶金边了吗?

网友的讶异可以理解。因为按照常理,8分钟的高级动卧售价420块钱,刚脱鞋上床躺下,就到站了。即便坐席再豪华,乘客再有钱也很难做出这种非理性消费。如此看,这样的定价确实迹近荒谬。

问题在于,这只是网友根据局部观察得出来的结论。如果从系统整体看,则会发现铁路局的定价实际又是不乏合理性的。高铁的定价是基于一套复杂的“算法”,既要考虑到高铁的建设成本投入,又要考虑到市场需要,还要考虑到居民的消费承受力,在基本定价确定后,再叠加上行车时间、乘车舒适度等因素,对同一车次的车票定价又要遵循递远递减原则,里程越长,平均运价越低(反之亦然),这才是最终票价。D2245次这张八分钟420元车票其对应的路程极短、又是舒适的动卧,最后系统给出的票价看起来奇高其实并不意外。

事实上,只要是基于市场机制定价,不存在强买强卖,D2245这张车票的存在并无可厚非。而且客观说,这张车票也大概只有系统里的存在意义,表明铁路方面会为有需求的消费者提供这张车票,但在真实环境中不可能有人去下这样的订单,而铁路方面实际上也不欢迎这样的订单。

查火车时刻表可知,D2245是一趟重庆到杭州的列车,多数旅客是因其路途遥远而选择动卧出行,票价设计也是针对这一目标群体,如果短途卧铺票价过低,导致短途旅客过多,会影响到那些真正的刚需群体购票,由此看,高昂的票价又形成一种筛选和劝阻机制,保证了产品与刚需群体的精准对接。这也是为什么旅客会搜索发现,不但D2245南京到江宁这八分钟一站是420元,江宁至溧水,13分钟高级动卧售价也是420元,南京南至终点站杭州东,时长近1个半小时,高级动卧售价也是420元。

这一机制运行在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出现问题,也不会招致怨言,但在一些特殊时刻难免引发矛盾,比如春运、暑假、或者小长假这样一票难求的时期,大量旅客对车次、价格、舒适度已经没什么要求,只求买到一张票。这时候就会有乘客想到不妨花高一些的价格坐一下短途动卧,结果一查票价原来居然这么高!

铁路方面这次明显被误会了,但我们在帮忙解释的时候仍应关注到这件事为何会成热点和热搜。其中一大原因还是在于民众对高铁票价的敏感度。中国的高铁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样的国企独家运营,而高铁事关国计民生,其价格制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非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如果按照市场需求,肯定是票价越高、高端坐席比例越大利润越高。航空业有个“二八定律”:据美联航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商务舱旅客只占旅客总量的9%,而客票收入却占了总收入的45%。从市场角度讲,铁路行业也有向高端加速扩张的需求,但实际操作中当稳健谨慎,切勿脱离中国的国情,给群众出行增加痛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高铁的大扩张,中国的铁路出行基本上已经实现了高铁化,群众出行效率大为提升,经济与社会运行效率也随之提高。但也应注意到,社会上还有大量收入不高、对出行时间和舒适度也没有高要求的群众,他们的出行可能就是要求一张消费得起的车票,但现在这种选择其实越来越少了,比如查寻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会发现最便宜的车票是156.5元,运行时间18小时49分,但这样的车次在每天近五十趟车次中只有三趟。

由于前期投入巨大,中国又幅员辽阔,高铁至今仍处于整体亏损状态,但像京沪高铁这样的繁忙线路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盈利,今年一季度更是利润同比增长912.6%,这既证明了中国建设高铁的正确性,同时也给了运营方更宽松的空间,去探讨后续如何满足普通民众对更便宜出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