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栗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作为一个第一次跟孩子度过一年级暑假的妈妈,从他开学至今一年内,我就像是历劫似的,终于在反复的鸡飞狗跳中熬到了期末,长达俩月的暑假即将在望。

第一次陪娃度过这个暑假,本来想着“终于可以放松了”,没想到,在网络上竟然掀起了一阵《X年级的暑假最可怕》连续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想着躺平的我,不禁也在看到的那瞬间,心揪起来了。

培养XX的关键期

孩子之间的分水岭

暑假弯道超车

成绩拉开差距

孩子一开学就落后一大步

暑假不努力,就与XX无缘了......

我的天啊!

这一系列的词语足以像暴雨一样,打进所有父母的心里。

等到情绪到了,这些“专家”“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拿出了材料开始卖课、卖教材。

谁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落后呢?

别人的孩子都在跑了,自己怎么好意思躺平呢?

于是,被躁动、被上头的各位父母,自然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视频后方“推荐”的教辅或者课程。

而且,从一年级到高三,铁打的暑假,不同的可怕

主打的就是一个无差别囊括所有学龄孩子的父母。

前一个在宣导一年级的暑假不要让孩子落后;

下一刻轮到做二年级教辅的老师来宣导:

其实二年级暑假比一年级更可怕,因为它是拉开三年级差距的重要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那些放大加深的字眼,妥妥的焦虑制造点;

这些所谓的专家或者老师,妥妥的焦虑传播器啊!

可怕的哪里是暑假,是这些把暑假妖魔化的“教育专家和老师”吧!

其实,现在的家长本来就在卷了,何须这些人来增加焦虑呢?

就比如说,国内双减一年级是不允许有考试的,但有的老师为了检测教学成果,会出一些小测验。

老师是没把这个“测验”当做考试,只是了解一下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是家长们却坐不住了……

没有测试,老师无从把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但是父母们就是会按捺不住自己去对比、去检查、去追求100分的冲动。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还有“野生教育专家”线上用1分钟的时间,是嫌父母们还不够卷、孩子们还不够累吗?

再仔细想想,这些“教育专家”们说的话,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对于孩子的学龄生涯来说,的确是有几个转折点的暑假更为关键;

但是把每一个暑假都列入“分水岭”,那根本就站不住脚。

再者,深谙教育的人都知道: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完善自我的过程。

学习,是孩子人生中的一部分。

而且,12年的学习教育,并不能等同于一辈子的成功或失败。

一年级的好成绩,也不见得可以好个整整十二年,或者一辈子。

何为真正成功的教育?

是孩子是否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人;

是孩子是否均衡发展;

是孩子有没有找到自己的热爱与天赋;

是孩子最终是否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这不正是一种最高级的自由,是一个成人依旧苦苦追寻的目标。

反过来说,那些为了成绩对孩子动手的家长,真的爱孩子吗?

不外乎是被自己的焦虑压垮,而发泄在孩子身上而已。

人生是场马拉松,任何阶段把弦拉得过紧,都会断,不要说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这世界多得是挫折让她慢慢品尝,那些为了考试而跳楼的孩子,就是警钟。

社会上充斥的焦虑已经太多了,我们就别再给自己添堵了,好吗?

如果不小心刷到这些破视频,答应我,把它关了、卸载了,放下手机,陪孩子好好玩一会儿,意义来得大得多。

教育本就是各自摸索的一件事情,没有一概而论,但也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来摸索适合自己的一套。

之于父母而言,做好本分,剩下的就交给孩子自由发挥。

人民日报曾经给过一份实用性很强的《暑假作息时间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滑看全部图片)

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或者孩子都可以直接照搬,总有意外和不符合自己的情况出现。

那么,有一些适合暑假进行的项目,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安排起来:

☑ 阅读。

读书是一个增长知识,与不同的灵魂交流的方式。

这个假期,准备读哪几本书,不妨早早列个书单。

☑ 观影。

与孩子列个影单,分享大家的推荐电影,更可以加深交流沟通的机会。

☑ 运动。

好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在这个假期,是坚持一项已有的运动,还是学习一门新的体育技能,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 旅游。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带孩子出去游玩一下,看看真实的大好河山,经历不一样的人文气息,为孩子的童年增添一笔精彩。

☑ 特长训练。

画画?弹琴?跳舞?下棋?让孩子增进一下有兴趣的项目,体会竞技和文艺的快乐。

☑ 学习。

暑假开始就把作业好好分配一下,就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了。

☑ 课外辅导。

不得不承认暑期是补弱强化最好的时机,抓住暑期两个月的假期,落下的功课、薄弱的环节、知识的拓展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补充,不可不玩,也不可不学。

站在家长对家长的立场,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作为家里即将有两个小学生的妈妈,我知道,焦虑是很难避免的。

可是希望我们站在情绪爆发的边缘时,可以提醒自己一句:

没有比情绪更恐怖的武器。

“父母”这个角色,没有一个模板;

但是,都有同一个初心——那就是对孩子的爱。

最后给大家分享最近看到的一段话:

当父母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就都能找到答案,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社会和时代,孩子都能拥有强大的、生下去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为此,除了乐观和活力,孩子还要具备创造新事物并且不断利用新事物充实自身生活的能力,以及为社会奉献的精神。

—— 中根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