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是一个孝子,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要为了祖母活着,其实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祖母不在了,他便会毫不犹豫地以身殉国,他后来也是这样做的。不过,这是后话。为了躲避清军对抗清义士的追杀,保存自己,陈子龙被迫到嘉善西北三十里的水月庵出家为僧,出家后子龙改名为信衷,字瓢栗,号颍川明逸,与他一同来此避难的还有太仓的张采,复社的创始人之一。此后的一大段时间里,他都在侍养祖母高安人。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高安人病逝,在料理完祖母的丧事之后,陈子龙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了。从此他便在袈裟的掩护下继续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陈子龙曾经做过绍兴府的推官,而他的老师黄道周在福建隆武政权中是首辅大学士,所以他和绍兴、福建两个南明政权都保持有密切的联系。据《明末忠烈纪实》记载,绍兴的鲁监国授陈子龙兵部尚书节制七省漕务,隆武帝则授他兵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之职,当然,这些只是空的头衔而已,失地没有收复,陈子龙又到哪行使职权呢?

这年年末,看到国家丧乱、人民流离失所,陈子龙仿杜甫的《同谷七歌》写了《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在诗作中他融入了整个时代的悲哀、国家的不幸。其中,他写到北京的陷落、祖母高安人的病逝、老师黄道周的殉国、好友夏允彝的自沉,无一不充满哀伤。最后“一歌”他留给了自己,用意很明显,他也要像他的老师、朋友那样,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虽然陈子龙已遁迹于水月庵中,那些已经投降清朝的人们并没有放过他。首先来叨扰的是松江知府张铫。张铫是崇祯朝的一名举人,清军入关后便投降了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他便成了松江府的知府。他来找陈子龙,无非是看中陈在江南文人中的声望,想要靠近乎陈而已。对此,陈子龙以信衷和尚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张,说自己并不是什么亡国遗臣,只是水月庵中的一个和尚,婉言谢绝了张铫的礼聘。

接着分巡松江兵备道赵福星又来到了水月庵,这个赵福星的官要比张铫大,气焰自然也比张更嚣张,如果说张铫还算是请的话,到了赵这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了。然而陈子龙也拒绝得更为决绝,他是不可能在这些人面前屈服的,在拒绝赵福星的信中,陈子龙明确说自己只希望做一个出家人,在暮鼓晨钟中消磨自己的余生。当然,这只是陈子龙的掩饰,国家尚未恢复,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