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游客在兴致勃勃选购非遗纪念品。 本报记者 曹利国摄

本报讯 (记者 曹利国)正

值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备受瞩目的“金达杯”2023年辽宁省龙舟比赛在朝阳大凌河盛大启幕,我市众多非遗项目进驻万人广场展出,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破时空限制,与凌水风光融为一体,碰撞出文化传承的绚丽火花。

在展览区,近50个非遗项目,60余名非遗传承人参加活动。凌源皮影、建平剪纸、双塔民俗挂件、龙城端午节纸葫芦等项目纷纷参展,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匠人手中精雕细琢下一个个非遗作品,让游客们赞叹不已。展示展销区人群熙攘,各传承人热情地为大家讲解非遗知识,有的在展区前现场制作、展示、表演。端午节纸葫芦传承人周秀伟用手轻轻拨开压好褶皱的红纸,抻形围绕,粘上秸秆,手法娴熟,不到一分钟就做好了一个纸葫芦。在双塔民俗挂件传承人李凤琴的展台前,许多游客围绕在她身边购买红绿相间的吉祥串和苘麻扎成的小笤帚。

一位游客说:“这次的龙舟大赛办得真好,既看了火热的比赛,又能了解朝阳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作品让节日氛围更浓了。”

除了手工技艺类的非遗项目,还有一些非遗特色食品也来参展。凌源饹馇,北票八沟老酒,喀左陈醋、南园猪脸……一个个展台前均围满了人,有的还能在现场品尝,大家纷纷选购这些非遗特色食品。

我市目前共普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大类17014条,有价值的项目600余个,入选县(市)区级保护名录122项,入选市级保护名录88项,入选省级保护名录15项、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8项,凌源皮影戏、建平剪纸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世界级保护名录)。

据市非遗中心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在龙舟赛上宣传展示我市的非遗项目,非遗中心6月初在我市233项四级名录项目中认真组织筛选,共选调建平剪纸、凌源皮影戏等国家级、省级、市及县(市)区级非遗保护项目近50个参加此次展演,通过文旅活动推介非遗作品,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