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K突袭里根号航母”事件,在网上越闹越大了。最初只是一些不知名的、非军事领域的小号在散发各种小道消息;目前,各路大号,包括不少军事大号,也已经参与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轰6K近距离驱离外方船只,这个是公开报道、明确说明了的。但这事的主要嗨点是“轰6K超低空突袭,躲过里根号航母探测,突然火控锁定里根号并进行模拟攻击”。对于这一点,只能说,“他们都没证据,但他们都信誓旦旦的在说”,然后无数的人在信。

对于这次突袭的时间,他们有的说是6月19号,有的说是6月16号,有的说是年初,有的猜是2022年8月初佩老太那次事件时,等等。尽管他们说法各不相同,尽管时间范围已经拉长到了近1年的时间,但他们还是错了。

这次事件的准确时间,是2019年8月份,也就是近3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0号,中国军网很明确的称,2019年8月某天,地点远海,张成梁驾驶着轰6K,在抵达预定空域后,显示屏提示异常。张成梁发现,几艘外方船只正在下方(我方)海域非法游荡,需下降高度查证。最终,外方船只在感到威慑后,四散逃离。

对于这个时间,新华社也有证实,说的是2019年下半年。不过这是一样的。

而那些最初散发各种小道消息的人,他们连最基本的“大概”时间都不清楚,都能误差2-3年,像“轰6K低空突袭火控锁定模拟攻击”这种更隐秘的细节,他们如何得知的?是全靠想象,然后当作事实信誓旦旦的来说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飞行低到离水面只有10米,抵近到距离里根号只有30公里”什么的,官方也没说吧,他们是看视频猜的吧?

所以啊,轰6K低空突袭火控锁定模拟攻击这事啊,目前还是缺乏可靠的证据啊。

不过有一个消息对这事是有利的。那就是,在2019年8月份,美方里根号航母,也在南海万安滩附近海域。所以,下一步他们会不会说,就是2019年那次呢?

从这次事件中,我看到,不少人还是有些混淆“抵近驱离”和“低空突防抵近,然后火控锁定模拟攻击”的性质。在海上驱离时,是有很多逐步递进、威慑不断加强的步骤的。最初可以是战舰、军机,通过公开频道的广播驱离;像052D那种插入对方航线,逼迫对方转向的行为,就是一种威慑意味比较强的常规手段了。

而在公海上,双方就更自由了。像我方军机接近对方舰艇上空,对方军机接近我方舰艇上空,那都是常有的事。

比如,苏联/俄罗斯的轰炸机、战机,就经常接近美方航母、舰艇,甚至超低空飞越威慑。而在我方航母、舰艇在第一岛链附近训练时,美日的军舰也经常在附近监视;美日的军机,也经常飞近我方舰艇,比如航母附近上空。

日台军机拍摄的我方山东号航母

在2023年4月份的时候,央视曾报道过,外军战机(疑似日方的F-15),抵近我方航母侦察,然后被歼15驱离的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按照这次网上的言论,这又算什么呢?这么近的距离。

所以啊,和平时期,双方军机接近对方舰艇,那是常有的事,也比较常规。如果需要驱离,基本也是抵近驱离。

但如果是“低空突防抵近,然后火控锁定模拟攻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行为的威慑意味就很浓厚了。这种“准”战争模式,就比较容易引发军事对峙——比如1994年,在黄海,美方航母战斗群对我方核潜艇围堵并多次模拟攻击,从而引发了长时间的军事对峙。

所以,抵近驱离和“低空突防抵近,然后火控锁定模拟攻击”,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那些人,以央视公布的抵近驱离的依据,来谈“低空突防抵近,然后火控锁定模拟攻击”的事情,是一种混淆了。后者,还是需要依据的。

其实中方轰6K要想攻击美方航母,并不需要抵近那么近。鹰击12的射程近600公里,轰6K通过其他平台传输的目标数据,在400-500公里外直接发射导弹就可以了。当然,我们平时倒可以多练练这种模拟打击——这种距离比较远,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应。同时,我们的军机,在驱离对方时,也可多低空飞掠下对方的舰艇,这样才更具有威慑力。

至于这件事,看后面的发展吧。这种趋势,或许会传到外网,看是否会有美方的抗议吧。最终,是美方谴责我方行为“不专业”,还是我方借此又处理一大批号呢……很难说啊。

作者:晨曦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