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和互动体验。

1950年,朝鲜半岛上战火纷飞。

起初,朝鲜人民军将南韩军队打的溃不成军,眼见朝鲜半岛即将统一,美国人横插一缸子,纠集一众小弟组成联合国军支援南韩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克阿瑟仁川登陆,直接切断朝鲜人民军后路,本来势如破竹的人民军一败涂地,溃退到了中朝边界。

但是美国人依然不依不饶,不仅要把人民军赶尽杀绝,更对初生的新中国发起挑衅,战火甚至烧到了我国东北。美军军机经常越界袭扰我东北边疆,甚至造成许多人员伤亡。

难题给到新中国

生死存亡之际,朝鲜人民军向我国和苏联求援。

由于世界刚历经过一场苦战,各国人民均不愿意再打一场大规模战争,苏联内部反战声音很强烈,苏联领导层面临的压力很大。

姑且不考虑国内反战民意,一旦苏联选择直接下场,面对的将是实力同样强大的美军,胜负尚且不论,仅仅是国力消耗都将会对苏联形成巨大压力。而且苏联在远东地区军事存在本就比较薄弱,直接参战不占优势。

但是朝鲜半岛战事又关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核心利益,因此苏联、我国和朝鲜三方急需商定一个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的意思由我国出面援助朝鲜,苏联给予我们和朝鲜人民军军事援助。朝鲜本来是希望自己的大哥苏联直接参战,但是眼见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只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中国方面。

压力给到了新中国。

新中国该如何抉择?

1950年,中国已历经数十年战火洗礼,虽说大局已定,但是西南、西北以及东南等地区仍然有大量国民党残余势力盘踞,败退台湾的国民党随时准备发起反扑。

我国经济也处在非常关键的恢复期,正是百废待兴求发展的时候,我们党面临的内外压力非常大,,如何做决断考验着我们党领导人的智慧。

毛主席主持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会上大家发生非常激烈的争执。

以林彪、高岗为首的一部分人坚决反对出兵朝鲜,还有一部分人态度模棱两可,而主张参战的同志仅占参会人员的两成。

主席看着参会人员的反应陷入了深思。

反对出兵朝鲜的人理由很简单,一是信心不足,认为从军事学的角度看我军无力战胜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二是担心此战会拖垮我国国力,一旦陷入朝鲜战场泥潭,国民党趁机发难,我新生政权有倾覆的危险。

坚持参战的同志认为美军已经越界,暂时的忍让必将让美军越发猖狂,而且一旦朝鲜半岛成为美军的势力范围,那我国就失去了战略缓冲,直接面临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压力。

在意见无法统一之际,大家将目光集中到毛主席身上,主席环顾四周后,大手一挥,做了决定:出兵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大家的议论,主席豪迈的讲了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美国之所以敢于挑衅我们,就是在试探我们的决心和底线,一旦我们有所示弱,那美国必将得寸进尺,做出更越界的行为,与其被动应战倒不如此时放手一搏,为新中国打下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

有了毛主席一锤定音做决定,下面工作就有了方向。

爱将拒绝挂帅朝鲜

出兵朝鲜选谁挂帅成为重中之重,毛主席心中有三个人选:最合适的当属四野的老首长、主席的爱将林彪,其次是战神粟裕,最后是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

主席希望林彪能够担当重任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准备出兵朝鲜的东北边防军是原解放军四野军队改编的,基本上都是林彪的老部下,他比较熟知军队情况,使用起来也很顺手。

二是东北地区是林彪起家的地方,他对东北地区的情况也很熟悉。

三是林彪和朝鲜方面一些同志私交甚好,在沟通协作方面肯定事半功倍。

四是林彪用兵素来谨慎,工于算计,他经常手抓一把黄豆就能算到战场万千变化。他曾经自我评价,在战场上有五六分把握的仗不打,有八九分把握的仗又容易贻误战机,有七分把握刚刚好。

而出兵朝鲜这一仗,只许胜不许败。一旦败了,数十年努力取得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好不容易树立起的民族自信心,可能将因为一场败仗毁于一旦,新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比之旧中国将不会有丝毫改变。

而战胜了,我们将一鸣惊人,为国内建设打下和平的发展环境,也能震慑龟缩台湾图谋反攻的国民党残余。

所以综合考虑林彪是最为适合的、也是主席最为中意的人选。

但毛主席主持的军事会议上,林彪却明确表示自己是反对出兵朝鲜的。看到毛主席力排众议拍板决定,林彪也没有说什么,表示服从主席决定。

会议结束后主席就找林彪推心置腹就出兵朝鲜事宜进行商谈,主席直奔主题,询问林彪是否能担任志愿军司令。林彪对主席说,为了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让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打个稀巴烂,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随后林彪还说出了在他军事上的顾虑:美国人太强大,我军无法战胜。美国不仅常规军事力量强大,而且还拥有了核武器,相当于已经处在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来善于算计的林彪百般推演,都认为我军不是美军对手,出兵朝鲜战败的概率很大,根本达不到他心中七分胜的考量。

而且一旦美军恼羞成怒,朝我国扔个原子弹,我们根本无法应对。

主席不愿放弃,他再次向林彪讲明出兵朝鲜的重要性。唇亡齿寒的道理老祖宗早就教过我们了,而且无论是出于国际道义还是自身利益,我们都应该出兵朝鲜。

至于核武器的担忧,美国和苏联都不想扩大战争规模,两方会形成制衡,美国必然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

再者苏联虽然不会参战,但会给我们提供许多援助,可以弥补我方与美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朝鲜战场与我国东北接壤,在自己家门口作战比之美军也有一定优势,而且有朝鲜人民军的协助,也是有一定本土优势的。

但林彪依然推辞不受,表示自己身体不好恐怕难当重任,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主席也只能就此作罢不再勉强。

林彪为何要拂主席面子?邓公一语道破

诚然,出兵朝鲜确实有诸多现实挑战,比如耽误我国经济发展、国内形势不稳等等,但是当时我国也并非完全不能打这场仗。

我人民解放军历经战火洗礼,都是百战精锐,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很强,比之美军强了不知凡几;而且我军是保家卫国的仁义之师,战士们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战,有死战不退的决心;我军兵源充足,在局部可以对美军形成人数优势,而且再加上苏军军事装备的加持,未尝不能与美军掰手腕;我军擅长游击战、夜袭战,朝鲜半岛的地形地貌给了我军充分发挥本领的舞台。

综合来看,我军也有自身的独到优势。

林彪不惜找各种措辞推辞挂帅,目的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担心拖垮了我国国力,还有他自己的心理问题。

当时我党内部能挑大梁的挂帅人选只有那么几人,最合适的就是林彪。面对林彪的推辞,邓公一语道破了他的小心思:怯而避战,出而不战。这个责任太重,他不想打这场没有把握的仗,他只想固守东北隔江观望。

林彪虽然是个帅才,但也并非完美无缺,他有自己的心理弱点。

当年打辽沈战役时他就犯过这个毛病,主席指示要他拿下锦州关门打狗,但是占据优势的林彪却迟迟拿不定主意。他担心吃不下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主力,自身再损兵折将。幸好关键时刻主席态度坚决,督促林彪做了决定,要不然解放战争胜利必然要拖延时日。

林彪太过于谨慎,太怕打败仗,未战先怯,少了几分作为大军统帅的魄力。

而林彪缺少的正是彭老总所特有的,彭总作战刚猛、大开大合。在得知要出兵朝鲜的消息后,他立刻面见主席表明态度,挂帅大任就落到了彭总身上。

事实证明,彭老总是比林彪更适合挂帅的人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位敢于横刀立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彭大将军,而不是谨慎有余、工于算计的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