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草根出身,他的父辈、爷爷辈甚至往上再追溯几代,都是农民出身。在古代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农民能够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去让孩子学习的,可以说朱元璋一家都没啥知识文化,大字不识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朱元璋批奏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是如何批阅奏折的呢?民间有传言,说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的朱元璋,批阅奏折都是让大臣代劳,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并不尽然,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揭秘!

一、朱元璋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

1、在寺庙得到识字的机会

朱元璋的生活十分困苦,在经历大饥荒家人都饿死后,他为了能够活下去,被逼无奈出家做了和尚。原本以为做了和尚就能吃饱饭,让生活过得稍稍惬意一些,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在佛祖门下也不好讨生活,仗势欺人的事情也不少见。

图-朱元璋做和尚

由于朱元璋年龄很小,所以老和尚都欺负他,脏活累活都给他做,还叫他出去化缘,自力更生。不过朱元璋在寺庙还是有所收获的。古代和尚都要会诵经讲义,这就必须得会识字,寺庙里会定期组织大家一起读书认字,学习佛经。

所以,朱元璋在寺庙生活的这段时间,认识了很多字,也学习了一些佛经知识。

2、在军队得到进一步系统学习

朱元璋本想在寺庙偷生度日,但是上天并不给他这个机会。突然有一天,朱元璋接到了发小的来信,邀请他加入红巾军对抗朝廷,不过朱元璋拒绝了。发小见邀请不成,就设计向元朝官府告发,说朱元璋与起义军有来往,彻底断了朱元璋的后路。

朱元璋为了活命,没办法又加入了红巾军,参加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红巾军

古时候军人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要有战功,有了战功就能进行封赏。不过军人又多是穷苦人家出生,同样也是没有啥文化的一群人,为了日后出人头地的时候不会太丢人,军队里也会对士兵们进行知识培训,还有行军打仗的各项技能锻炼。

在寺庙学佛经、在军队自然就是学习兵法,于是朱元璋又得到了第二次系统学习。

3、自学、做皇帝后受到文学大家熏陶

有了这2次的学习基础,朱元璋可以脱下文盲的帽子了。但是朱元璋在起义军的发展,更不容许他偷生度日,他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活下去。朱元璋除了平时军队的统一学习,他还发奋自学。掌握的知识比别人越来越多,脑子自然就比常人转得更快,这也为他日后单干打下 了基础。

朱元璋登基后,虽然他肚子里的墨水比不上翰林院的大学士,但是水平绝对也不低了。朱元璋也是一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人,当皇帝后的他天天和一群满腹经纶的人在一起,也受到了他们的晕染,文化水平又更上了一层楼!

图-朱元璋和大臣

经过简单梳理朱元璋的人生轨迹来看,在朱元璋做皇帝前,朱元璋肚子里的墨水已经有了6成以上,做了皇帝后,肚子里的墨水怎么着也得有8成左右。不然是写不出“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样的句子的。

不过肚子里有墨水就会批阅奏折了吗?毕竟古代皇太子都是从小耳濡目染,朱元璋第一次当皇帝,没经验的他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二、皇帝到底是如何处理奏折的、需要长篇大论的回复吗?

明朝开国初期,有一位叫茹太素的大臣,他给朱元璋写了长达17000字的超长奏折,字数过半朱元璋都还没搞明白,他到底想说啥?朱元璋一生气就直接给了茹太素一顿板子,然后在接着看这份奏折。好在 后半部分终于说了有用的东西,茹太素才免于死罪!

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就立了规矩:以后上奏折,简明扼要说重点,不要东拉西扯!

图-奏折

上奏折老朱都不想看长篇大论的东西,批阅奏折老朱更不会如此了。更何况批阅奏折本身也不需要长篇大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何为奏折。奏折是我国古代明、清时候的产物,是臣子们用来给皇帝上事的文书。这样一看,上奏折的作用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发邮件。有正事告知要发邮件,有请求给领导发邮件申请,而领导只需要回复“同意或不同意”即可!最多简单加上自己的意见。

皇帝看奏折也是如此,臣子们有什么事情都会通过奏折告知皇帝,有什么请求也会用奏折来向皇帝申请!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时间问题。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一天平均要处理200份奏折。这不亚于我们一天要看200篇800字小短文,所以可想而知朱元璋再勤奋,也不可能长篇大论地去回复每一个折子的,不要说每一个,一个也不行,时间不允许!

虽然时间不允许,但是朱元璋也不会像雍正那样,简单回复一个“朕知道了”,显得太敷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清朝皇帝批奏折

有一次,大臣上折子告知朱元璋,有倭寇来犯。朱元璋回复道:准备好刀子,来者,杀了再说。钦此!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折子这玩意只是一个交流媒介,并不是一个“论坛”。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日理万机,只需要对大臣们上书的内容进行决策,评判是否可行,最后简单回复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

这样一看,处理奏折难度本身并不大,并不需要满腹经纶,也不需要长篇大论!

三、朱元璋废除宰相制、高度集中皇权,奏折从不假他人之手

朱元璋还有一个皇帝都有的毛病——多疑,他多疑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天夜里,朱元璋还在批阅奏折,有一个宫女看朱元璋很辛苦,便给朱元璋熬粥并且送了过去,朱元璋接到粥后,稍顿了一下就让宫女走了,宫女走后朱元璋立刻下令:粥留下,人处死!朱元璋这一举措让人很是费解,不过稍微转个弯就不难理解了,朱元璋是皇帝,深夜的时候有宫女来居然没有一个人通传,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可疑的事情,也间接威胁到了他的安全。

图-宫女送粥

除了多疑,朱元璋还是一个特别专政的君主,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犯罪,杀了胡惟庸,还杀了开国功臣李善长,从那以后明朝废除了执行千年的宰相制和中书省。说是分权六部,实际上是把宰相的权利全部收回,形成了高度的君主专制情景。

我们又说回奏折,前面说了奏折是一个媒介,但同时更像一座桥梁,能让天下事事无巨细地被皇帝知晓,朱元璋如此多疑又专制的皇帝,怎么可能放过这个了解国家和臣民的机会,所以奏折从来不假他人之手,都是自己亲自处理。

图-胡惟庸被杀

古代皇帝有偷懒的,批阅奏折时会让别人代笔,类似于让文官拟旨,但是朱元璋哪怕是批注一个字,也会自己动手,要不怎么说朱元璋是古代皇帝中,最勤奋的那一个呢!

总结:

虽然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生活困苦到几乎活不下去,但是命运折磨他的同时也在眷顾他。从一个农村汉到君主,也伴随着文化水平的变化,虽然有系统学习的机会,但是他自己也很争气,并且比常人还要努力。

成了明朝开国皇帝后的朱元璋,文化水平已经相当于进士,古代进士是会试考出来的,学历相当于今天的博士,比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人学历都要高,所以处理奏折这种小事情根本不在话下。

图-明太祖

从明太祖朱元璋的身上,我们年轻一代应该要看到:人越是身处困境、越要积极向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断学习和努力。机会稍纵即逝,自身实力不足的话,机遇送给你你也把握不住!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修改错误之处,发表不同看法。